巨大肺癌行左全肺切除,隨訪已經快2年,沒有復發轉移!

(病例資料2018年)

劉某,65歲,婺城區人,因刺激性咳嗽到市區某大醫院就診,經胸部CT平掃檢查發現左肺上葉佔位,腫瘤巨大,直徑達6-8釐米左右。當時其兒媳的好友“燕子”曾經將其影像資料發來請我看看,考慮什麼,是否能夠手術,因為燕子曾有家裡親人在我這裡進行肺微創手術,手術及術後恢復均甚順利。看了其片子,肺癌是肯定的,是否能手術及是否合適手術需等病理結果及相關其他檢查有沒有遠處轉移徵象。過了幾天,隔壁村的一個小學與初中同學又讓我看個片子,說是他親戚。一見這名字,怎麼如此熟悉呀,原來與燕子問的是同一個病人。這時氣管鏡也已經做了,腫瘤緊鄰上葉開口,病理是鱗癌。增強CT剛剛做,報告還沒出。我的意思從氣管鏡上看,還有可能做左上葉袖式切除,保留下葉,以便更好維護肺功能,但還需要增強CT看腫瘤對外的侵犯情況。之後再拿影像資料來看,發現腫瘤巨大並完全包繞左肺動脈導致血管幾近閉塞,同時影響彙總區,無法行上葉切除或左上葉袖式切除,好在相關其他檢查遠處尚未發現轉移灶,肺功能情況良好,體質優良,考慮需左全肺切除並清掃淋巴結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以下是其術前CT圖像:




同學問我,這樣的情況該到哪裡手術為好,需不需要到上海或杭州去手術?預後如何?我想,腫瘤已經這麼大,手術要做全肺,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畢竟年紀不算大,平時都是在地裡幹活的,體質還不錯,病理又是鱗癌,相對不如腺癌或小細胞癌那麼容易轉移,在全肺切除能夠耐受的情況下,手術治療才能獲得“治癒”的機會,同意該院也建議其手術的治療方案。對於是不是需要到杭州上海,我的意見是他們醫院更大,病例更多,當然技術更加嫻熟,但相對來說,全肺切除在腫瘤沒有侵犯附近臟器或組織情況下,難度其實不如袖式切除或難做的肺葉切除,只是劉某的腫瘤太大,胸腔鏡下完成胸內操作與全肺切除後,也無法從3-4釐米的胸腔鏡切口中取出,基本上需要延長切口取出標本,而且我們在巨大肺腫瘤切除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同學與他親戚全家經過慎重商量考慮,最後決定來我院由我主刀來進行手術。當然這首先是對我個人以及我們所在團隊的信任,這麼大的腫瘤全胸腔鏡下手術(擬單操作口,即2孔法,過槍從觀察孔)還是有一定壓力的,另外主要是全肺切除一旦出現胸腔感染或支氣管胸膜瘻,後果比較嚴重。所以手術組商量,決定一是不強求單孔胸腔鏡手術,採用單操作孔,這樣支氣管或血管的過槍離斷角度更方便,也就更牢靠;二是術後加強抗炎及營養支持,並加強護理;三是左主支氣管離斷後,殘端予以縫合加固,最盡最大可能減少癒合不良導致瘻的可能性;四是胸管引流時間適當延長,擬1周左右,若有術後1周情況均穩定,無感染跡象,那麼此後安全恢復的可能性便更大。

因為有預案、也有經驗和基礎,手術時各項操作有條不紊,有序進行,我們最後是順利為劉某進行了“單操作孔左全肺切除及淋巴結清掃術”。

術後每天首要的是盯著患者有沒有發燒、胸悶、氣促及咳嗽等症狀,監測血常規、生化,並拍胸片觀察,操心胃納如何,吃不吃的下東西,胸管引流情況如何,滲血多不多,澄清與否?每過一天相關指標基本正常,心裡就會安心一點......

當外科醫生,都開簡單低風險的手術不會成長,也不能體現水平;開難度大、風險高的手術確實思想負擔更重,壓力更大!其實醫生比患者家屬有時更加希望病人恢復順利,快點好起來,期望醫患關係能更和諧,共同努力對付疾病!

術後1周時,劉某體溫、呼吸、血壓、精神狀態都正常,咳嗽不多,胸腔引流量少,液體澄清,胸片見右肺膨脹好,故予以拔除了胸管。後來再觀察了幾天順利出院休養。

近日劉某回院全面複查,沒有腫瘤復發或轉移跡象,但願繼續保持!

#抗擊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