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重游邢台:出走半生,愿归来仍是少年时

前几天,和先生去了一趟河北邢台,那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中学毕业和参加工作的地方,那里有他多年以来未断联系的大学同学和曾经教过的初中毕业班学生,曾经在30多年前还没成家时跟他一起去过,这次是第二次造访。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出行前,先生就已经盘算好了,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会会多年未见的同学和学生。

1

一出高铁站,就有他的好兄弟老马在迎候着。少年时寡言内向的老马如今已是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作为单位一把手的他亲自接站,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阔别已久的大学同学再次相聚,一顿大酒是免不了的。晚餐的聚会来了好多同学,这些人大多少年勤勉、青年奋进、中年有成,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在学校时身高只有1米54如今长成了1米81大个儿的曲曲,他现在已是位高权重的某地市机关一把手,让人感动的是,公务繁忙的他在结束了一天的会议之后,专程从省会石家庄赶到了邢台,来赴这难得的同学之约。


酒桌上,不管是官员还是老板,不管是作家还是教授,大家推杯换盏,兴致高昂。他们毕业于那个文青气质泛滥的八十年代,大多又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一个个在诗兴大发之外,不仅说说各自的事业与发展,聊聊各自的家庭和儿女,还戏谑地调侃起彼此在大学期间暗恋的某位女生,还有给女生递纸条并遭拒绝的糗事,并报以心领神会的一笑。当不经意提到多年前的某一个梗,都笑得乐不可支、不能自已。这时候,大家都褪下了职场上的面纱,仿佛一个个由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回到了多年前那个青涩懵懂、不谙世事的少年时期。

红颜弹指老,芳华刹那间。距大学毕业已经37年了,时隔漫漫时空,再次见到当年的老同学和老朋友,猛然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在被酒精刺激着的愈加浓厚的荷尔蒙味道弥漫中,上演着一种叫做“昨日重现”的画面,过往的一切如潮水般涌来,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一一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心里掠过微微的暖,似乎感觉在微雨的黄昏,一群人在喜悦地漫步,空气中有淡淡的清香,听得见蝉在晚秋中鸣叫。


这一刻,已经日渐变得麻木的人们又再次想起了那时一朝归隐终身不返的梦想,想起了当时憧憬着的即算腰间无剑囊中缺钱但依然能傲然挥鞭绝尘而去的快意人生。

浮生往事,蹉跎半生,大好的年华已成过往,如今的我们已是风尘满面,沟壑丛生。看着岁月绝尘而去,心里徒然生出寂寥和感怀,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呢?“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

经常在先生的口中听到他提及某些学生的名字,这一回算是见到了。

在他教过两年的那届初中毕业班学生眼中,他可以说是教父般的存在。他们相交于微时,彼时的他是个十八九岁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而他的学生也不过是只比他小了五六岁的懵懂少年。

少年师生如兄弟,他们之间的情谊完全可以用兄弟二字来形容。他们之间交付了彼此的信任、依赖和尊重,在人生初步定型的启蒙阶段,他是他们的领路人,给了他们大哥一般的关爱和师长一般的启迪,在小朋友们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几个学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他们曾经的学校浆水中学转了转。30多年前,他们就是在这里一同学习锻炼、生活劳动,当时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吃饭都没有凳子坐,只能蹲在操场上吃。多年过去,这里除了三棵参天的垂柳依然婆娑挺立,其他所有的一切已不复当年模样,原来的校舍都已整修重建过,整齐划一,食堂里面摆满了桌椅,孩子们都是在餐厅里坐着吃饭,条件比起30多年前好了不止一点点。

可以说,小朋友们人生的启蒙就是从这里开始,他们从这里出发,去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开花结果。而今,当年的学生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各自的领域里风生水起、长袖善舞。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大都学业有成,颇有建树,家庭美满,儿女双全,有些甚至已经当上了爷爷奶奶,而且,他们的儿女也都事业红火,颇有长江后浪超前浪的趋势。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真真不假。先生聊以慰藉的是,在学生们年少懵懂的时候,是他给了他们正向的引导,让他们树立了相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他没有敷衍塞责,更没有误人子弟,而是满腔赤诚,尽心尽力。而这一切,今天还都被他的学生铭记着,他们说,先生就像一束光,引领着他们好好做人,努力奋斗。


学生们还记得,他们这个班是当年的落后班,在军训比赛中夺冠而一战成名后,班魂便形成了。至今为止,他们这个班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团结最具有凝聚力的一个班,无论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其余人员都会义无反顾,鼎力相助。他们说,这是几十年前凝结下来的班魂。

这是一个收获的秋天,就像苹果园里的苹果,满枝满树沉甸甸的,压得树枝都弯下了腰,可谓芳香四溢,遍布天下。

3

在一众朋友的陪伴下,我们去到离邢台市一小时左右车程的沙河市王硇村转了转。

这是个远近闻名的古村落,里面的房屋全都是石头所砌,看上去像碉堡一样的坚固,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和古朴,也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灵气和秀美,像是一幅幅斑驳的油画。


除了碉堡一样的建筑,地面上铺着的石块也透着浓浓的古意,一切显得那么的古朴安详,渗透着浓浓的历史韵味。只有院墙上挂着的大串小串的红灯笼,还有摆放在路边的野花,它们在木栅栏和石臼里鲜艳地开放着,给这古老的房屋增添了些许现代的意味。

每个房子的屋檐和门前的水泥坪上,都铺满了玉米棒,似乎一眼看不到头。随意走进某个院落,看见的是古旧的石磨和青砖砌成的风车,它们曾经为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在现代化工具的替代下,它们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利用价值,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就这样,它们安静得像一座座雕塑,伫立在那里,揭示着千年的风霜和沧桑变幻。


从王硇村出来,接着又去参观了峡沟水库,水库分布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间,据说深达百米,一看就是不好惹的感觉。按理说,峻峭的山壁应该不是适合植被生长的地方,可不然,上面却长满了丛丛的灌木,郁郁葱葱,让人好奇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按照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我们还去了市区西边的邢台县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它坐西朝东,高高的伫立在半山坡上。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培养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的学校,简称“抗大”,有着“战火中的大学”和“越抗越大”的美誉。这里培养出了21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和成千上万名优秀指战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想,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应该都抱有几分朝圣的心理吧?看那陈列馆的每面墙上,镌刻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和他们的音容笑貌,好像在隔着时空和我们对话,也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烽火连绵的战争年代。

只是我不知道,站在这布满风霜的历史画卷面前,不再年少而又依然无知的小小的我啊,能否真正地看清那些历史的烟雾和迷茫、悲伤和无奈、奋起和抗争,以及浴血功城后的别样的人生岁月?

想起了那首诗:“韶乐已停尚有村,群林尽染吊英魂。巍然勋业兼文采,功过千秋有定论。”一切都留待时间去回答吧。


走出陈列馆大厅,从半山坡上俯瞰下去,只见宽阔平缓的浆水河在流淌,河水清幽,水天一色。曾记否?几十年前,河水泱泱的浆水河旁,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青年男女们在这里谈理想、谈未来、谈爱情。可如今,那些在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革命家们大都已乘鹤仙去。想到此,心里不由掠过几分怅惘。

其实,对于那些烙上了浓厚历史印记的景点,我一向没有太多感应。可以说,每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过后,不过是生命的人走茶凉,空自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因此,历史景点似乎总带着一点烟消云散的荒凉与落拓,在这样的场景中走马观花,道听途说,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也像被遗失了。

4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三天的时间飞逝而过,一晃就到了分别的时候。下一次的相聚起码又在三五年之后了,届时的我们又会老成什么样呢?



说起来,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告别当中,告别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和家乡、玩伴、心动、暗恋和信任等等。和曾经的一切擦肩而过然后各奔东西,青梅竹马的伙伴、纯真梦幻的理想、迷茫懵懂的青春、怦然心动的爱恋、萍水相逢的缘分、一见钟情的喜悦和期盼已久的惊喜,这些都是珍藏在脑海中的美好记忆,而随着时间的消磨,这一切都渐渐地和我们挥手作别,无声地说着后会无期。

当年,在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唱着主题歌的朴树说:生要如夏花般灿烂。多年后,韩寒回答: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也许经历了世事的磨砺和蜕变的阵痛,平凡才是告别成长后的豁然开朗,平凡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状态。在极致地渲染权力诱惑和物质诱惑的今天,我们能否保持住纯粹的初心,潇洒地对它们说一声后会无期?这是考验每个人的重要课题,也是余生需要完成的功课。


30多年后的再次相会,让我们祭奠青春,重温人情世故,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着权力、拜金、炫富、物欲等诸多元素的社会里还能回忆起纯文学时代里曾经对梦想的渴望。时间流逝了,但关于青春和理想的记忆却没有遗忘,它们总在那里,或深或浅,或浓或淡。

终有一天,我们还将回到原点,回到彼此当初出发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共同的心愿一定是:浪迹天涯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时。

最后,附上先生所写小诗《秋味》,为此次邢台之行聊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