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東屏古村有著悠久的歷史、頗具特色的古宅和不一樣的風情

東屏村位於三門縣橫渡鎮,從核電站出來,我們在路上走走看看,導航還出了點小問題,把我們導到了橫渡鎮上,不過也就一個小時左右時間,我們就到了東屏古村。

東屏村,古稱“東坪”,有著“宅屋臨渡頭,村樹連溪口”之美譽。因它獨特的海禁、海防遺存,被譽為“中國海禁遺址第一村”和“海防文化第一村”,另外還擁有完整的古村落建築群,享有“浙東傳統民居博物館”的美譽。一條小溪在村中流過,溪上有很多小橋,沿著溪邊的村路進了村口,首先看到的是鎮東堂,過去就是村史館了。

再往裡走,一條小橋邊上是陳氏宗祠,這個宗祠的門樓就很有特色,是兩層建築的,第二層朝外還有簷廊,印象中還是第一次見到。祠堂門口象個小集市,有賣古玩、特產的。祠堂門口、邊上一些老人在這裡曬著太陽,怡然自得。

整個佈局和江南其他祠堂差不多,分前後三進,天井裡掛滿了紅燈籠,一角的千斤缸中倒映出一派喜慶景象,中堂內一老一少正專心對弈。

村內有很多頗具特色和規模的古宅,這一處叫“老屋道地“(道地是當地的叫法,一個道地相當於一個院落),屬清代早期建築,是一座三串堂的四合院,規模宏大,佈局精巧,因陳舜欽將軍曾居於東側房,此道地又稱“將軍樓”。

這幢樓還有一個非常有特色之處,就在於其中堂東西兩側還各有一個三層的小樓,這個也是第一次見到。房子的樓梯也是罕見的寬闊,尺寸之大可以讓我們想見當年主人的壕氣。

村中還有“第一道地”(現已東屏鄉賢館)、上新屋道地(亞魁道地,現已闢為民俗館)等一些規模較大的歷史建築,我們沿著村中曲曲折折的小巷一一去尋訪了。在一個老屋內,住著一位老婆婆,我們進去的時候正在燒肉,滿屋的肉香頓時讓人垂涎三尺,上前一問,老婆婆今年已經八十三高壽了。

靠近山邊我們看到兩處老屋遺址,山腳道地和圓道地,從遺存的地基來看,當年的規模是很大的,據說都是毀於前幾年的一場大火,非常可惜!回頭想來,我們在世界各地,看到的不也是很多古蹟遺址嗎?有時原樣的歷史比新建的“古蹟”要好得多。

老屋、石子路,隨便在村內走走,彷彿在時間隧道里穿越。村老屋的窗臺,以圓拱為主,間雜其他風格,用鮮花略為裝點,也是一道道風景。掛在路邊牆上風魚、小掃帚,隨意放在地上的蔬果,讓人感受到滿滿的鄉情。

有些古屋規模不大,沒有修繕略顯破敗,但是隻要有人住著,就會有溫暖。屋內的老婆婆還在用她那飽經風霜的雙手不停的勞作,平凡而平淡,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溪邊的古屋均已修葺,掛著燈籠,古樸的石橋遍纏藤蔓,與新砌的河岸對比鮮明。河邊一間小屋裡住著一位老婆婆,坐在門口扎著小掃帚在賣,據說已是當地的名人了,紮好的掃帚掛在藍底碎花布上,很有藝術感。

古村裡大多的小店都是賣土特產為主,這家麥蝦店可能是唯一一家餐飲店了。村裡一圈下來,回到村口的時候感覺餓了,村口一位大媽正在做麥餅,陣陣餅香引得我們忍不住買了一個充飢。

一個麥餅里加兩個鴨蛋,10元錢,很香!我們坐在村口吃著,旁邊的狗狗也禁不住香味的誘惑,跑過來眼巴巴的看著我們,那個眼神看得人心疼,於是給了它一塊,一塊,又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