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俗语:“人有三不亲,姨父、姑父”,另外一个是谁呢?

农村有句俗语:“人有三不亲,姨父、姑父”,另外一个是谁呢?

这是一句农村老话,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舅母,这三人都是外人,在古代缺吃少穿的情况下,这三人都是最不愿待见外甥的主。

老话是针对那些年农村孩子们来说的,也是告诉孩子们,这三人虽然是亲戚,但却是隔层皮差重山​的亲戚,属于表面亲,背后不亲的人。

对于姨夫和姑父,他们永远比不了舅舅,舅舅是外甥们的依靠,哪怕明知道外甥狗外甥狗吃饱饭就走这样的老话,舅舅疼外甥还是打心里疼,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姐妹的孩子。

过去我们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母亲改嫁的十五六岁小姑娘,父亲再婚,后妈对她不怎么好,于是小姑娘住到了姑姑家里,再后来小姑娘一天天长大,她的禽兽姑父竟然把小姑娘给骗到手,最后和小姑娘的姑姑离婚,娶了小姑娘,这就是让人没法亲的姑父,姑父永远不会觉得媳妇的外甥是自己的亲人,姑父和姨夫是一个德行。

而舅母也被划入三不亲的圈里,过去出嫁的姑娘要是在婆家日子过得拮据,会厚着脸皮到娘家请求帮助,一般就是讨要点吃的粮食,然而娘家妈做不了主,只好求助于孩子的舅母,而当舅母的通常会黑着脸找各种借口拒绝帮忙,实际上就是家里也没有足够帮忙的粮食。

因此古代老人把这三种人划成一类,是告诫人们,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亲人,跟他们交往时一定要留个心眼,千万别掉进他们手里。我记得我曾经写过一个舅母给自己儿子报仇的真实事件,那当孩子舅母女人,把跟着她一声一声喊舅母的孩子给反过头拎着,把孩子吓得脸色苍白,当舅母的直言:给咱儿子报仇?

农民喜欢走亲戚,亲戚之间最亲近关系还是那些有血缘的人,比如姑姑,姨,舅舅,叔叔等属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后面带母的和带夫的,比如舅母,婶母,伯母,还有带夫的,他们不会对妻子或者老公身上的亲人有多好,甚至还有人会对他们进行伤害。

(作者:西方游龙,本文由“我掌管着我的青春”创作)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