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凉凉了?

学区房凉了?


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套在头上,取也取不掉的“紧箍咒”,为此,他们做出了诸多的努力,给孩子们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为了让孩子上名校,掏空几个腰包买学区房。

房子好不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孩子稳上名校,在这样的大潮推动之下,无论房地产市场怎么变动,各大城市的学区房却异常坚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块大蛋糕还是被人动了。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出台新政,宣布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和“六年一学位”

根据新规,新购房者子女入学,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而一个学区房,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买学区房就能就读名校,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一个小区内的学区房不再仅仅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包含着片区内的多所学校,也就是说既有名校也有普通学校。

对于名校资源极其丰厚的中心城区来说,此举的信号意义极强。

虽然动刀子的时间要晚于其他城区(迟迟无法推进,最大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阻挠),但真当动真格的时候,那便带着强有力的释放效应呼啸而来。

而受这一消息的影响,西城区的二手房市场冰火两重天,挂牌的房子明显变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区房的房价走势。

学区房的普遍高溢价,是该停一停了。

由于学位房溢价的存在,这些区域房价明显高于周边非名校板块。数据显示,同一地段,学区房相比于非学区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价,部分名校的学区房溢价超过30%。


这显然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多校划片的推进,使得公立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平等,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再来给各位说说六年一学位这件事,就笔者的观点,这项政策对于二手房的打击来得相对更加猛烈一些,因为这意味着,一套学区房6年内只能提供一个学位。

换句话说就是一套房子的学位使用了之后,要到6年后才可以继续使用。对二手房的交易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有一部分买学区房的估计想的是既享受学区房,又想着以后带来的高溢价,后面总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接盘。

这样孩子读完了书再转手,一举两得。

从根源上讲,学区房和对口学校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利益主体,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品牌美誉度,并不是为学区房的卖家用来搭便车设立。

但新政之下,是否会滋生寻租行为,值得人们深思。

其实早在2015年4月3日,教育部就通知24个重点城市做出明确要求,即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其根本目的就是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虽然这项政策在全国推广还需要些时日,但这样的趋势肯定是不会动摇的。

仔细想想,学区房溢价这件事,就算是没有政策来挤泡沫,它的处境其实也十分的艰难了,高净值人群不会为公立的教育资源去选择买一套学区房,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的推进也稀释了学区房的溢价空间。

总而言之,教育的投入最终还是要回到教育本身,搭了便车的学区房,最终还是一套房,房住不炒,在它的身上同样适用!

最后,笔者再来和大家说说教育资源这件事,其实学区房的诞生遵循着一定的经济学原理,人们用脚投票的行为显示了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教师培养、建立学校等方面着重下功夫,而彻底的补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