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福建仙游人被誉为“八闽雕龙始祖”,他的作品让人由衷敬佩

福建仙游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除了古典红木家具工艺闻名于世,木雕、根雕、石雕还有玉雕的技艺在国内也是享有盛誉的!

而这些精湛的雕刻工艺绝非一日之功,其实都是仙游当地几百年技艺沉淀和历史文化底蕴传承才能形成这一张张响亮的招牌的!

在仙游度尾,或许你知道这里盛产浓郁的文旦柚,但你可能还不知道在数百年前,这里曾走出一个大师级的雕刻工匠,他被后人评价为八闽石雕的始祖!

度尾镇砺山村南潮宫,别看这个宫庙很平常,但它的来头可不小!南潮宫的建设可追溯到宋朝,当初南潮宫并不是宫庙而是书院。

在明代的时候才改建为宫庙,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建,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到了1980年的时候,被仙游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对砺山观虎变,灵昭潮水庆龙兴”,这是清嘉庆年间的门联石雕,这对门联石雕经受了百年的岁月洗刷,至今保留完好

南潮宫不仅是供奉各路神仙菩萨的宫庙,而且还是回族郭氏的祖祠!据说这里坐北朝南,后枕东山,前仰砺山,地理位置特殊,庙宇背后的山峦乃为“龙穴”,前面山岳是“虎穴”,龙虎夹着潮川,龙腾虎跃,使郭氏村落子孙繁盛,安居乐业,委实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而郭氏后代感恩宫庙庇护,对宫庙的建设也是相当的上心!




提及南潮宫,不得不说八闽蟠龙石雕始祖——郭怀~



郭怀,度尾砺山顶厝门人,南潮郭氏十六代,生于1748年,卒于1835年,享年87岁。由于其父郭力是石匠,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郭怀从小便对石雕产生极大兴趣,成年之后便开始游走天下,闯荡于江南各地,观察到各地石雕、木雕、玉雕的技法,并融会贯通,在他心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南派雕刻流派,并开辟出“蟠龙石柱”这一独门绝活,成为“八闽雕龙始祖”。

度尾镇作为艺雕之乡,一直以来,居民崇尚雕刻又擅长雕刻,雕艺历史悠久。特别是清乾隆年间,被誉为“八闽雕龙始祖”的雕刻名匠郭怀,开启了一卷属于度尾艺雕的辉煌和骄傲。历经岁月的沉淀和洗礼,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这里高超的雕刻技艺得到充分发挥,对工艺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催生了度尾艺雕大师层出不穷。郭怀的弟子遍布仙游、福州、惠安、南安、同安等地,他的石雕艺术也传遍闽中,并形成了仙游独具特色的石雕艺术流派——“南派”。

前后厅4根栩栩如生的蟠龙,技艺细腻绝妙,这都是出自郭怀师徒之手。


这里的建筑物大都保留原状,极为灵巧精致。前殿走廊的一对龙柱,采用绿豆青岩石,精雕细琢,巨龙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翱翔苍穹,栩栩如生,观后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那威武雄强的龙的风姿,如同皇宫或天庭玉阙;壁柱的石雕,镂刻着姿态各异的人像,有仙人、神女、老翁、孩童……丰富多彩



殿中的石柱,有方型的、有圆型的,简直是雕刻工艺大观园,弥足珍贵。既有鸟类、花卉、山水、人物,又有巨龙、巨狮、凤凰,每每总以诗一般的巧妙组合,抑或是古典故事的拼凑。例如八仙过海、二十四孝、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令人流连忘返。



他的作品设计新颖,形象逼真,散发出一种精神力量,体验到他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现在各地保存下来的蟠龙石柱中,还找不到比他在南潮宫亲手雕刻的作品更优秀的。郭怀在南潮宫重修过程,前后雕刻近27年,可以说南潮宫是他穷苦一生之处,这里的每件雕刻构件皆称艺术瑰宝,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