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特芳丹的回忆》:对一幅画的守望

一位叫柯罗的法国画家创作了叫“梦特芳丹的回忆”的这幅画,“梦特芳丹”大概的意思是“梦中家园”。第一次看到这幅画(尚在读初中,美术课本上),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却说不出它的好来,只隐约觉得心里的某种秘密向往似乎得到了某种贴切的安慰。画中这花园的湖边一角,应该是某个异国的小乡村,不知为什么,这幅画一再的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某些回忆… … ­

我喜欢这幅画,很喜欢,以至于为此曾经想当一名画家。 ­

画中,湖面、树、人物,氤氲气息升腾出的温柔感觉,让我产生了某种亲切感。恍惚中就是儿时玩耍的某个地点。我愿意相信它就是一个小乡村,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出来采摘野花,宁静,和谐,温暖……空气是清新的,有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在这里,怕惊扰了孩子们,连湖水都是静止的,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野兽的咆哮,烦恼和忧愁也不见踪影。有的是仿佛人们用自制的乐器奏出的音乐,属于钝钝地那种,缓缓的穿越,绵绵的延伸。偶尔的鸟鸣以及说不上名字的昆虫的梦呓,纠缠在这幅画中,仿佛成了这幅画的背景音乐。看着看着,这幅画在我的心里便慢慢的动了起来,我的心绪也随之一道风吹鹅毛般的慢舞轻飏起来。这样的慵散是奢华的,迷蒙而散适。站在这幅前,我曾经贪婪的想:假如能走进这幅画中,和他们一道踩着软软的青草,采摘艳艳的野花,和她们一道玩耍,那该多好啊!真想就轻轻的躺在那颗大树下,躺在巨大的树荫的怀抱里,看枝动叶舞,听风过处枝叶相拥的琴瑟和鸣。然后,我甜甜的入梦,在梦中,我幸福的长出了天使的翅膀,我飞回了久别的故乡,飞回了远去的童年…… ­


我终于没有能走进我幻化的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但是,这幅画还是触动了我记忆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她让我想起了童年。那时,雨后,父亲常拉着我的小手,去林间采挖一种叫“地皮”的野菜。那野菜形似木耳,但颜色较木耳浅,似乎有种透明的灰,且比一般的木耳大很多。几乎是一块一块的,长在林间草地上,一如这幅画中攀附在那棵树上的灿烂盛开的野花… …父亲带我去挖“地皮”就像这幅画中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去摘野花。所以,人在痴痴的看着这幅画,心却暖暖的回到了儿时。可惜,现在回去,儿时的那片树林已经变成了一片庄稼地。我知道,我回不到儿时的那片树林了,我更回不到从前了,然而,因为这幅画,我仿佛又找到了童年时的那种感觉:宁静,和谐,温暖……恍惚中,我感觉画中的母亲就像我儿时的父亲,这样一想,心里便感觉甜甜的,又酸酸的…… ­



喜欢这幅画,是因为我向往那种恬静祥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痴痴的看着这幅画,感觉她就像一杯醇厚的香茗沁入我的心脾,忽而又感觉她像一阵温暖的和风将我轻轻的拥抱,我就像一片浮云般被缓缓的托起。其实,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一种臆想,是我深埋在心底的对儿时的乡村的难以忘怀的甜甜的记忆,和对父亲和他山一般的宽厚的父爱的深深的感激和怀念。 ­


感谢生活中那些可爱的一切,让我品味到了这幅画中相同的感觉。感谢这幅画,她像一首我喜欢的歌,循环播放,山泉一般的昼夜不息的从我的心里流过,轻轻的缓缓的,暖暖的甜甜的,一如童年时,我的父亲在我的耳边低吟浅唱的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