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从近期热播剧解析儒家


近期热播电视剧对于儒家有点不太友好啊,《鹤唳华亭》中的卢世瑜、萧定权,《清平乐》中的韩琦、晏殊,以前的《纪晓岚》《刘罗锅》坚定地以家国天下的君子准则和小人阴谋做斗争,这里我就有点费解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儒家真的只有这么一点本事吗?让我们来挖掘一下儒家。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六年,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焚书坑儒的事迹大家都清楚。

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之后的时期,儒家已经对当时的中国有了巨大的影响。


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一位儒学大家站起来带领,发展蜗行牛步,停滞不前。

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进一步改造,韩愈、李翱、柳宗元等一系列大儒,自宋、元、明、清时期有点变质的读书人来看,除了会放嘴炮以外,基本上都没什么真本事,有点百无一用之说。


但是,儒家若真的是百无一用,同佛、道平起平坐靠的是什么,甚至一度将二者压制两千余年的庞然大物,真的只是君王忽悠百姓的肤浅之说吗?在我看来,不是那么回事滴!

在金庸先生的书里,不止一次提到佛法、道法,列如扫地僧说佛门武功要以佛学为根基,黄裳的《九阴真经》领悟自道藏等等,但是,侠客岛里有一本《白首太玄经》,这个应该算是儒家武学,相对比武功来说,应该是金庸先生十四本小说里最高超的,这个应该不容辩解,对比其他高手,别人化境他修真,别人修真他修仙,别人修仙他成圣。石破天排第一实至名归!这就是儒家的威力,孔子的君子六艺,就包括了骑射,孔子本人甚至终生剑不离身,要说不会武功怎么可能,靠着卖萌周游六国吗?


事实上,在早期还没有变质的儒家里,剑是一个读书人的标配!

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执笔定乾坤——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华夏文明炎黄子孙里真正的精英,士农工商“四民”排在第一位的“士”!至于宋、元、明、清时期已经变质的读书人,他们只是个识字的人而已,根本不能算是士!跟这四个朝代完全不一样,盛唐时期的文人,大部分都是真正的“士”,不仅文采风流,而且能骑马,能射箭,会使剑法,绝对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如果不是能人所不能,怎么能叫做士?能人所不能,又怎么会百无一用?

或许整体文人的武功都不高,因为他们要做学问,要治理天下,没那个功夫练武,但其中个别人,武功却绝对不比江湖上的高手差,李白就是其中典型。在真实历史上,他是唐朝文采第一,武功第二之人,论剑术,仅次于“剑圣”裴旻。裴旻这个专业的大剑师咱就不说了啊。


儒门有六艺,礼乐数射御书,六艺必修课:礼—做人的根本,说白了就是政治课,思想理念坚定

乐—培养乐理情操,绝大多数都是很爱音乐,陶冶情操

御—就是驾照啊,古代骑马

射—体育课,这个可以理解为技击之术

数—就是自然科学,数学化学物理

书—就是习文能力,考过申论的都知道

除此之外你选修什么就不管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都随意!


所以,古代儒家门生,这些都是基本课程,就跟现在的大学课程学分一样,不修满你以为你能毕业?只是宋朝以后,为了抑制社会靡靡之风,王明阳大儒的心学盛行知行合一才打压了这些实际的学问,人们开始了务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儒门不务实!

都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大家知道这一句话是阉割版的吗?身为儒生,要定三纲八目,三纲不是三纲五常的三纲,而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是正学,是以人为基点向世界求示真理的学问,是在万千大千世界里为人所需的一门学问,儒学囊括众多,究其一生也未必能研究透!

本文由未知分析报告解密九号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