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每一拳都打中你淚腺

全誰也沒想到。

眼看疫情好轉,電影院恢復營業燃起一絲希望之際……

一個急彎又拐了回去,重開遙遙無期。

肉叔真的很想念那條小金龍:

“等等等~噔~燈燈燈~”



好在,這周有部新片在線上提前點映,廣大影迷可以暫時解解癮。

肉叔第一時間跑去圍觀了。

看完之後,我默默拿起手機打了個電話回家。

估計你看了也會這麼做。

這位總是跟父親“過不去”的導演,終於圓滿地譜寫了他的“父親三部曲”。

我們永不言棄



周始(韓庚 飾)剛剛贏下了職業生涯的一場重要比賽。

保持著不敗紀錄的他,這次在澳門賽場上擊敗日本大熱選手田中,拿下了IBF世界中量級賽事的金腰帶。

拳王,實至名歸。




事業如日中天,愛情和家庭也很美滿。

周始和妻子十分恩愛,下月即將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寶寶。

按理來說,這位春風得意的拳王,接下來要走上人生巔峰。

但周始的人生,卻從那一天開始墜入深淵。

當晚,慶功宴上有人鬧事引發鬥毆事件,周始因嚴重傷人而入獄。

一蹲就是六年。




六年後,周始重獲自由。

但這個世界早已拋棄了他這個“過氣拳王”。

不但風光不再,致命打擊還一個接一個來:

從澳門回到上海,才得知妻子上月遭遇車禍過世。

去福利院接回已經五歲大的女兒,卻發現女兒對他又陌生又害怕。

這麼多年了,父女倆這才第一次見面。

一道看不見的牆,早已橫在兩人之間。



為了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填補女兒成長過程中缺席的五個年頭。

周始放棄了重返拳壇的夢想。

這位昔日的拳王,如今要低聲下氣地到處求人、打零工謀生,每天笨拙又忙碌地照顧女兒的起居飲食。

好不容易才和女兒變得親近,生活也逐漸穩定下來。

生活又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女兒被檢出白血病。

又是抽血,又是化療,又是骨髓移植。

比起鉅額治療費和稀有的骨髓源,最讓周始揪心的,是這麼小的孩子能不能撐得住高強度治療的煎熬。



周始和他女兒後來經歷了什麼,肉叔就不劇透了。

想知道後續的胖友可以去愛奇藝觀看全片。

(溫馨提示:備好紙巾)

在聊這部電影的時候,不得不先提一下導演——

周顯揚。

出道前,他一直在做編劇工作,當過安樂的項目總監,也當過李安的助理。

因此,他對拍電影有自己的理解和積累,擁有同時兼顧文戲和武戲的功力。

《我們永不言棄》既是一個拳王的故事,也是一個父親的故事。

動作戲不少。

兩場拳擊比賽,都以360度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給觀眾呈現出一種真實的臨場感。



拳拳到肉的動作戲,也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打鬥張力。



再說情感戲。

這位香港年輕導演的作品不多,卻有一半作品都是跟親子關係相關的故事。

轉型為導演後,連拍兩部作品都對準了父親的角色:

《罪與罰》《大追捕》。

兩部都讓他和男主角得到金像獎提名,後者讓他獲得了新晉導演獎。

再加上現在這部《我們永不言棄》,剛好組成一個“父親三部曲”系列。

周導執著於拍攝親子主題,其本人也非常重視親情。

當年在金像獎的頒獎臺上,他就特別感謝了長輩的養育之恩,迫不及待要把這個獎“拿回去給臥病在床的祖母摸一摸”。



有趣的是。

儘管鏡頭對準的中心都是父親。

但這個身份,在他每一部片的定位都相去甚遠。

前兩部都是懸疑性很強的故事。

導演對於親情和父親的定位都比較極端,塑造的形象偏戲劇化和藝術化。

而第三部,則是周導自己成為了父親之後,帶著切身經歷和感悟去創作的,甚至在拍攝過程中也一直帶著5歲的女兒跟場。

因此,這一部更生活化,更細膩,也更接地氣。

就像是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情書,是導演替全天下父母作出的深情自白。




從三張海報上父親形象的變化,可以看出,導演的心路歷程和創作方向也在發生變化。



《罪與罰》。(港版名為《殺人犯》)

海報上,郭富城的表情猙獰而病態。

在連環殺人事件中,一個因原生家庭缺陷造成的悲劇逐漸浮出水面:

父親的失職,造成了兒子扭曲的心態。

最後導致手足相殘的惡果,恩怨糾纏到最後依然無解。

片中出現過的兩個父親,形象都是負面的。

父子之間,也是敵對和仇恨的關係。



到了《大追捕》。

海報上的張家輝,顯得慈愛又隱忍。

這一部的親情主題更突出了,故事圍繞著三個父親展開。

王敏德演的父親,因佔有慾太強而把女兒逼上絕路。

張家輝演的父親,為了替女兒頂罪不惜跳樓犧牲。

最終,這兩個以極端方式表達父愛的人都死了。

留下一個任達華飾演的工作狂父親,在查案追兇的過程中幡然醒悟自己疏忽了對女兒的照顧。

三種父女關係形成了強烈對比。

有批判,有懺悔,有歌頌,也留下了思考。



來到這部《我們永不言棄》。

海報封面的韓庚,變成了一個傷痕累累卻堅韌不拔的形象。

老實說,一開始肉叔以為周顯揚又要大玩懸疑腦洞。

畢竟前兩部的親子關係,都是在殺人謎團中進行講述,結局上演一場大反轉。

沒想到這一次,沒警察,沒疑案,沒反轉。

就是普通父女的日常故事。

但。

比起前兩部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角色。

這個最“平平無奇”的父親,反而最讓人產生共鳴。

在這部電影中,擺在主角面前的不是生命威脅。

而是一個個瑣碎的生活小難題:

哄孩子吃飯睡覺、接送上下學、買什麼玩具上什麼學校……

例如。

女兒發燒了需要人照顧,但周始的公司卻不肯給他批假,還用辭退威脅他。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對這一幕深有感觸。

最近因疫情延遲開學,孩子長期呆在家裡,導致不少父母分身乏術:

不去上班吧,沒錢養孩子。

去上班吧,又沒人帶孩子。

這些圍繞孩子的日常問題,不會要你的命,但也很“要命”。

父愛有很多種。

像《大追捕》裡這種甘願為了孩子獻出生命的父親,固然很偉大。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更常見的父愛,卻恰恰跟這種“驚天動地”的感動相反。

總是“悄無聲息”得讓人後知後覺。

大部分的父親都不善言辭,只會默默地付諸行動。

把這份厚重的愛分散成無數個瑣碎瞬間,貫穿孩子的日常和一生。

或許在你看得見的地方,被你習以為常地忽視:



又或許是你看不見的地方,被你理所當然地忽略:



就像周始。

女兒只看到他來晚了接她放學,對他生氣。

卻不知道他每天送外賣被天氣、被客戶等不可控因素延誤的無奈。

明明在外受盡欺負,憋了一肚子氣無處發洩。

面對著女兒時化成了一句:

對不起。

自己受天大的委屈都可以忍,但看不得子女受一丁點委屈。



日常生活中,他們不需要放棄生命。

但幾乎已經為孩子放棄了一切:

夢想、愛好、利益、地位、時間……

有大老闆出幾十萬一場的出場費讓周始復出打拳,他也不幹,反而跑去當外賣騎手。

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在女兒身邊。

他心裡很清楚。

錢沒了可以慢慢掙回來。

但錯過了女兒的成長歲月,就永遠都沒機會彌補回來。

旁人眼中再大的生意,在他看來都沒接女兒放學重要。



有時候,甚至連自我和尊嚴都放棄。

你看,周始跟一群建築工人坐在前往工地汽車上。

眉頭緊鎖,神情疲憊。

哪裡還有當年在擂臺上目空一切的狂傲?

滿臉都是向生活低頭的卑微。



《我們永不言棄》沒有天馬行空的懸疑劇情,全是一個普通的單身父親日常。

他拼命地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有犯錯,有不足。

但從不輕言放棄。



為了身體力行激勵女兒打倒病魔,實現女兒常常唸叨的心願——

“我爸是拳王”。

周始決定以36歲的高齡,再一次重返拳壇爭奪金腰帶。

不為錢,不為名。

他只想跟患病的女兒一起面對挑戰,一起創造奇蹟。

各自以肉體凡軀,去跟疾病和衰老搏鬥。




到了後面重返拳壇。

周始因為年紀大體力跟不上,又多年來都疏於鍛鍊,他不斷被年輕的拳手揍得趴在地上。

即使遍體鱗傷,他都會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爬起來。

這個賽場上的拳擊手,不就是現實中大部分父母的縮影嗎?

為了孩子,不管被生活揍趴多少次,他們也咬緊牙關再次站起來——

永不言棄。



從《罪與罰》對失職父親的譴責和質疑。

到《大追捕》中三種父親的對比思考。

再到《我們永不言棄》裡為女兒向生活低頭的平凡父親。

導演用這三部曲完成了自身對父親形象的探索。

這裡面或許有他跟上一輩的和解,也有他對下一代的自白。

親子關係之間的微妙,或許也只有身兼這雙重身份的人,才能得到最徹底的感悟。

就像《請回答1988》裡德善的父親說: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請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父母和孩子都是互相成就的。

在你眼中像超人一樣強大的父親,本來只是一個有很多不足的平凡人。

正是你的存在。

才讓他們成為了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