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白玉蝴蝶活环耳盖奁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高宗赋〈咏和阗白玉盌〉一首,引《礼记》曰其「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见即使玉材略有瑕疵,在皇帝眼中其美依然不减。乾隆好赏和田玉,曾制逾七十首诗赋,品鉴玉质、褒扬工艺。乾隆偏好精巧秀雅、栩栩如生的制品,尤其是柔光润泽的白玉,更赞叹质感细滑。乾隆二十一年,高宗初获和阗白玉器一件,作瓣式盆,即赋诗一首大加称颂,并盛赞和阗所出之玉皆为「仙工」。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西域全境,准噶尔部灭亡,其领地尽入满清版图,称为新疆。翌年,莫卧儿汗国之精美玉雕及和阗、叶尔羌地区所产良玉大量进入紫禁城。新疆四部按例每年进贡两次,故自十八世纪中至末期,清宫造办处共获玉料四千斤。 估计在岁贡全盛时期,运送入宫的玉料达三十万斤。


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两淮盐政苏楞额进贡白玉器数件,包括一对白玉盖盌。清宫档案又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如意馆玉匠制成一件白玉盖盌。乾隆曾命内务府增设多个作坊,挑选全国画师、玉匠、镶工等匠役,如意馆为其一。 按内务府档案所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六十年间,如意馆所制白玉器数量甚丰。高宗在位年间,全国各省官员曾向皇帝进献白玉盖盌。


本品制作精美,玉质上乘,质感温润细腻 ,乃和阗美玉独有。器身雕工细腻,圆腹、口沿饰四镂雕蝴蝶活环耳;盖呈拱形,钮作三层宝塔状。本品纹饰素净,更见器形与良玉之美,尤显玉匠琢磨功夫精纯。口沿四面饰镂空蝴蝶,套环圈,可见玉匠技艺精深。蝴蝶乃中国工艺吉祥图案,象征美满长寿。昔日庄子在梦中化为蝶,陶然飞舞于花间,故蝴蝶亦意味自适喜悦。另外,「蝴」与「福」谐音,寓意吉祥或富贵;「蝶」与「叠」同音,两字相加是为「福叠」,积福多福。此盌饰四只蝴蝶,或有积聚福气之意。此外,年至七、八十岁称「耋」,与蝶同音。

如上文所述,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间的白玉器,期间逢乾隆七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八十(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万寿庆典。本盌或是为乾隆万寿节而制。

每件玉器皆不同,成对例外(一般为造型朴素的盌或小器具),故此器为孤品,至今无近例可寻。然而,本品玉质上乘,宝塔形盖钮饰多瓣瓜纹,造工巧究,可能与一件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出自同一匠人之手,该壶售于香港苏富比2017年10月3日,编号3613(图一及二)。此宝塔形多瓣瓜纹盖钮之款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青玉香炉相近。

中国艺术珍品 香港 2018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