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型战机是“宇宙第一吹”?槽点很多,优点同样可圈可点


4月9号韩国第一架 KF-X原型及下线。对此韩国方面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总统文在寅亲自站台,介绍这款战斗机,并将其命名为 KF -21 “猎鹰”。文在寅表示,KF -21战斗机代表着韩国航空军事领域的崛起,是世界上第8个能够自主研发超音速战斗机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次仪式上同时出现的还有印尼的国防部长。据称印尼是这款飞机研发的投资方,并且已经正式决定装备这款战斗机。

对于韩国命名为“猎鹰”的伪五代机,中国国内的媒体和军迷的评价并不高。网络上翻一翻,基本上是以拍砖为主。


理由无非有三个,一是性能上比真正的5代机还有不少差距;二是整机的国产化程度不高,大量使用了“拿来主义”的办法,用国外的系统来拼起来这样一架飞机;第三,对其宣传比较反感,特别是韩国方面宣传上讲的这款飞机“拳打歼-10C,脚踢歼20”。网友们将其命名为“宇宙第一吹”。

不过对于韩国研发这款飞机,我个人对他的评价还是不低的。大家吐槽的那些槽点都有道理。但是别忘了,对于韩国这样一个在战斗机研发方面还是“一张白纸”的国家,一下子就拿出一个如此水准的战斗机,应该说是相当不易的。因为韩国在此之前,除了编号为 T-50的高级教练机之外,从来没有自行研发过什么先进的战斗机。一开篇就拿出这样的一个所谓“猎鹰”,起点可谓是相当之高了。所以要比,不能拿它跟 F-22、F-35比,也不能跟 Su-57、歼20比。只要它比大家普遍认为是三代机和“三代半”的那些战斗机,要强上这么一头,对于韩国来说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至于说“宇宙第一吹”,也可以理解。一个多年来只能盖猪圈的泥瓦匠,突然盖起了一栋小楼,而且看上去还有模有样。你能让人家不兴奋,不吹上一吹吗?更何况韩国还指望着要把这款飞机卖向全世界呢。要想卖得好,就要靠广告吹,所以韩国方面吹一吹也可以理解。

至于说 KF-21“猎鹰”是攒出来的组装机,“命门捏”在美国人手里头,容易受制于人,美国说掐死它就掐死它。这些都是实情,但你也要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有韩国的国情,韩国人充分利用了他可能利用起来的一切条件,迅速地攒出一些还说得过去的军用作战平台,并且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站住了脚。而且这个过程,也给自己的军事工业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这种攒起来的组装机国产化率低,是命门、是弱点。但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把能用的东西拿出来,也还是值得称道的。


关键是,还有最后一点。他目前为止的研发周期还是相当的短,动作相当快。这一点不能不说“令人侧目”。对于高性能战斗机来说,我们说它有多先进,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背景下的。也就是说一款战斗机它是否先进?要看它是否能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时间窗口”上。这个“时间窗口”看起来可能有十几年,甚至更长一点。但别忘了这种作战平台高度复杂,研制周期很长,所以这种“时间窗口”可以说是稍纵即逝。韩国的 KF-X21“猎鹰”,研发速度飞快。这为它赶上“时间窗口”,特别是抢下国际军火市场的一个角至关重要。当然现在只能说是前期研发快,后面它还要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如果这一款飞机能够按计划投入批量生产的话,它还是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数量的订单的。过去这些年,韩国的T-50“金鹰”高级教练机、K-2坦克、k-9履带式自行火炮,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杀向国际军贸市场,而且博下了几份订单,使整个项目获得初步的成功了吗?


其实讲到“时间窗口”,我记得N年前我们也有一款国产的双发中型、隐身四代机处于研发状态,并对公众曝光。当时有一次和宋心之老师在一档电视节目上对这一款战机做评论。当时我和宋老师一致认为,这一款歼20之后的国产四代机,它的研发生产能否大获成功。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时间因素。哪怕初期的指标定得不是那么高,实现的标准压得低一点。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来,可以批量生产,可以堪用的机型。那么它获得成功的概率就会成倍地增加。

现在看来,这一点韩国人也已经认识到了。从韩国过去这些年研发大型先进军用作战平台的历史来看,韩国人做的要比日本人做的成功得多,至少能够拿下出口订单,实现单一项目盈利,并且可以持续发展。这一点韩国做得比日本人强。至于说拿韩国的东西跟其他大国,跟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些国家做比较,那是选错了比较的对象。本身大家就不在一个维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