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民士气11章52节:欧洲两场大战同时进行,俄国连战连胜

  上一节闻樱桃醉记述到,1700年,北方战争开打,由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大帝亲率的大军,在纳尔瓦战役中遭18岁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猛烈进攻,惨败。


  1701年2月26日,为阻止萨克森退出战争,让萨克森把瑞典拖在波兰战场,彼得大帝同奥古斯都二世再次签订反瑞典同盟条约,规定俄国向萨克森派出1.5到2万人的军队,资助10万卢布的军费;奥古斯都在西部引诱查理十二,以便俄国在卡累利阿、英格里亚向瑞典展开进攻,战后将爱沙尼亚、立沃尼亚划归萨克森。为争取波兰参战,彼得大帝还向奥古斯都二世另拨2万卢布,用以贿赂波兰议员。


  俄、萨再签同盟条约后,彼得大帝趁瑞军主力深入波兰国土作战之机,向波罗的海东岸和立沃尼亚大举进攻。从1701年年底至1704年8月的两年多中,俄军连续攻占了马连堡、诺特堡、尼恩尚茨堡、雅姆、克伯利亚、杰尔别特、纳尔瓦、伊凡哥罗德等重要城镇和港口,肃清了这一带的瑞典军,再次打开了俄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同年(170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布自己的孙子菲利普为西班牙国王,称菲利普五世(也译为腓力五世),同时出兵侵犯西属尼德兰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则支持奥地利查理大公(又译卡尔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


  3月,西班牙王位争夺战爆发,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地区、尼德兰、德意志地区和西班牙。和反法联盟开战的是法兰西、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组成的联盟。


  次年(1702年)3月,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玛丽女王的妹妹安妮即位,称安妮女王。5月,英、荷、奥正式向法国宣战。


  英国名将约翰·丘吉尔率领1.2万英国远征军协防荷兰,然而荷兰政府缺乏合作的诚意,约翰·丘吉尔遂率军转向多瑙河流域。由于此时法国前线指挥官均缺乏主动进攻精神,2.1万英荷联军得以从容地沿着双方犬牙交错的战线纵向移动400公里。这一英国陆军少见的远距离战场机动日后被温斯顿·丘吉尔(带领英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首相,约翰·丘吉尔的后裔)满怀激情地形容为“一条红色的爬虫,在万众瞩目之下,日复一日地拖着战争,穿过欧洲的地图”。在抵达目的地时,约翰·丘吉尔的部队不仅没有受到损失,相反还沿途吸纳德意志诸邦的军队,扩充至4万人规模。此举彻底改变了德意志南部战场的力量对比。与法国结盟的巴伐利亚公国本是路易十四威胁维也纳的一把尖刀,此刻反倒成了一个亟待救援的缺口。

  1702年10月23日,英荷联合舰队在维哥湾伏击并全歼一支西班牙船队和法国分遣舰队。这支西班牙船队是从墨西哥返回的运载珍宝的船队。

  


  时间推进到1703年,北方战争持续。5月16日,彼得大帝下令在涅瓦河河口的一个小岛——卢斯特·艾兰特岛上建一座城堡。不久,一座有6个转角塔楼的城堡便在这里矗立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圣彼得堡。之后,彼得大帝产生将其建成首都的念头,进行大规模扩建。从1713年起它成为沙皇俄国的首都,直至俄罗斯帝国覆灭。


  同年(1703年),西班牙王位争夺战持续。两大同盟军战争在意大利北部打响。5月,葡萄牙加入反法同盟。


  法巴联军计划进军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两军于1704年汇合。就在此时,英奥联军夺得法国在地中海上的港口,直接从多瑙河沿岸进军巴伐利亚,巴伐利亚主帅无力独自抗敌,向法巴联军求援。法巴联军不得不放弃原计划的进攻路线,调转大军迎战英奥联军,并抢先占领了多瑙河南岸的三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