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一批化石,填补国内空白,学者:中国造福世界

1991年,对于中国恐龙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年,河南南阳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在内乡、西峡、淅川三县发现了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恐龙蛋化石。这些恐龙蛋化石不仅分布的区域十分的辽阔,而且区域内留存的数量十分庞大,数量可达万枚之多。

而在此之前,世界范围内仅发现不足500枚的恐龙蛋化石,而且全部都不在中国境内,一度只要有世界级的恐龙化石研究会议,中国学者要不被排挤在外,要不在会议中扮演的角色十分的卑微。无疑此次的发现既宣告了恐龙未在中国生存的谎言,又提升了中国研究恐龙的学者的国际地位。

根据考古事后的排查,此次考古共发掘出恐龙蛋的种类有4科8属13种之多,而且根据出土的地质层位和共生物来看,专家们基本能断定他们生活的年代是距今6500——8000万年之间的白垩纪。南阳的恐龙化石发掘将世界的目光第一次聚焦在中国,而之后,更大的消息却又一次惊动了各界学者,那便是1994年西峡县的恐龙化石。

在1994年,随着南阳的恐龙化石发现后,学者们将目光聚焦在南阳。为了有更大的收获,学者们开始和当地村民搜集各种传说,而据村民们介绍,对于出土的恐龙蛋和骨骼化石,他们一点都不惊奇,原因则主要是在1936年时,人们便在挖沟时见过这种东西。

当时挖出这些粗壮的化石后,曾有老乡绅告诫说,这是龙骨,事关此地的龙脉,而为了不破坏龙脉,大家就将挖出的龙骨又填埋了回去。在后来,又有陆续的龙骨被挖出,但每次都不会有人过多的在意这些大型化石,要么就地遗弃,要么填埋回去。

学者们在收集到各种信息后,本来要一鼓作气再将村民口中的化石挖出,但因为缺乏经费等各种原因,遂在1992年和1993年连续两年停止了考古挖掘。而这两年,学者们虽然停止了考古,而当地的偷盗者却闻风而动,对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大量的偷挖。

从1992年开始,大批的偷挖者奔走在南阳,他们不惜用各种炸药和偷挖工具,夜以继日的盗挖西峡县丹水镇一带。根据后来统计,盗挖者仅在2000多平方的地方就挖出了多达30个直径5米的大坑,50个直径1米的大坑,可谓是遍地狼藉。

1993年底,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盗挖后,恐龙化石终于迎来了盗挖的转机。这一年,学者们在筹集了足够的经费后,对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一带进行了抢救性的勘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成功的挖出完好无缺的176枚恐龙蛋,而且这一次和两年前不同的是,在西峡县,首次发现了恐龙蛋和恐龙化石并存的情况,而在此之前,在世界各地从未有过二者并存出现的情况,这一发现可谓又一次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填补了世界性的空白。

1995年,是中国恐龙化石研究者再次造福世界的一年。这一年,在北大,科学家们成功的从恐龙化石中提取出了恐龙的基因片段。被提取的这枚恐龙蛋命名为XL-01号恐龙化石。

而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这枚恐龙蛋不幸被摔成两段说起。1993年,原属于河南中原博物馆馆长李广岭的恐龙蛋不幸落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这本是一件灾难的事情,但戏剧性的是,有细心地人却发现,在恐龙蛋坚硬的外壳内,竟然还有一个完整的蛋腔,且蛋腔内还有褐色的絮状软组织。为了弄清这个突发情况,人们将这枚恐龙蛋送到北大教授的手中。

经过初步的检测,教授发现在蛋腔内存在着氨基酸,显然这代表着生命的信息。而为了更进一步的弄清楚,张教授团队不惜斥巨资从国外引进了基因数据的软件,后来经过一系列比照,果然在这枚恐龙蛋中发现多个DNA片段,而且这些片段和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等DNA的同源性高达73%以上。

恐龙化石中提取出DNA片段,消息一出果然对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更透彻的研究恐龙化石,一些知名的国外研究者纷纷向我国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联手解开更多的关于恐龙的秘密。

不过,有鼓掌的声音就自然会有质疑的声音,曾有国外学者就曾发出过质疑,在他看来,这枚恐龙蛋从面世以后,就不断的遭受着外界的DNA污染,尤其是当它的蛋腔在长时间的暴露在外,肯定受到了严重的各类污染,因此检测出它的DNA片段与现有的DNA有高度的同源性,一点都不意外。

不过这种质疑,显然不能让多数科学家就此放弃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而如今,随着科学对恐龙化石的不断解析,想必未来对恐龙的研究会更加的深入,恐龙的各种的秘密也自然会不断的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