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你是個假清高的大俗人

黛玉,你是个假清高的大俗人

黛玉,你是个假清高的大俗人

黛玉之雅,盡人皆知。黛玉之俗,誰人知道?不僅人俗,就連那香氣也是俗的。

黛玉是什麼人?孤標傲世,目下無塵,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可是,這樣的黛玉卻自稱“俗香”,還有人竟然說她是“俗人”,且是“大俗人”。你知道此人是誰嗎?

藍田日暖玉生煙。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香好,愛才好。是那樣的歲月靜好,是那樣的情深意濃。

“玉生香”的情節,在元妃省親後,而元妃省親是在元宵佳節。那天,寶玉步入瀟湘館,“揭起繡線軟簾”,把午休的黛玉喚醒,要和黛玉在一個枕頭上“歪著”。開心地被黛玉罵過“放屁”後,安心地接受黛玉拿手帕揩拭臉上的胭脂膏子,寶玉聞到一股“醉魂酥骨”的幽香。此時,寶玉悔不該追問黛玉之奇香,引得黛玉惡向膽邊生,因為她有“情景記憶”、“氣味記憶”。

之前,寶玉曾驚訝於寶釵的一股冷香,寶釵順勢解釋 “冷香丸”的來歷——當著黛玉的面。

這“冷香丸”由寶釵的哥哥薛蟠負責炮製,歷時良久,原料複雜,所以才有黛玉這次的冷言冷語:“難道我也有什麼‘羅漢’‘真人’給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製。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罷了。”

寶釵有冷香,寶玉就得有暖香嗎?黛玉的香在寶玉眼裡是奇香,黛玉卻說自己是俗香。“冷香丸”雖由純天然材料做成,在黛玉眼裡卻並不是高雅的東西,是俗香。關於俗香,黛玉明著說自己,其實說的是寶釵。如果你體會不到黛玉的用意和語境,你可以參照黛玉的慣用句式和思維模式。

“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黛玉罵過寶玉“蠢才,蠢才”後,便對寶玉說了這麼兩句話。

黛玉才華橫溢,妙語如珠,說過無數話,寫過很多詩,首推這句話高明。此言一出,你就知道黛玉心裡高懸著明鏡,一下子戳穿了“金玉良緣”人工炮製的假象。

有人撒潑,有人撒嬌。黛玉在撒嬌時、閒聊中一語道破“天機”。先看看黛玉口中的對應關係:你——人家;人家——你。玉——金;冷香——暖香。

“人家”,自然指寶釵。“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你”一句,從中可看出寶釵主動來配寶玉。第二句,“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暖香’去配?”反過來了,黛玉挖苦寶玉為何不主動去配合寶釵。

說曹操,曹操到。兩個人正打情罵俏,寶釵偏偏來了。哈哈,難道寶釵感應到有人說她壞話,耳朵發熱了?

可惜了,二玉的戀愛生生被打斷。你看,剛才他倆是多麼甜蜜啊,哪怕含著算、帶著刺:黛玉罵過寶玉“放屁”後意猶未盡,接著罵他“蠢才”,寶玉隨口就能編出“耗子精”的“故典”,為林老爺家的小姐取名“香玉”。

黛玉,你是个假清高的大俗人

後來,賈府來了好多美麗的女孩子,就連冬天都跟著溫暖熱鬧起來。終於下雪了,恰如寶玉所願。

(寶玉)出了院門,四顧一望,並無二色,遠遠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卻似裝在玻璃盆內一般。於是走至山坡之下,順著山腳,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卻是妙玉那邊櫳翠庵中有十數枝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

寶玉賞紅梅,湘雲吃鹿肉。黛玉身體弱,不吃也就罷了,偏偏話多,笑著說什麼:“那裡找這一群花子去!罷了,罷了!今日蘆雪亭遭劫,生生被雲丫頭作作踐了。我為蘆雪亭一大哭!”湘雲當即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的羶的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割腥啖羶”的脂粉香娃,正是“錦心繡口”的魏晉名士。這樣的自誇還不夠,湘雲又送給黛玉兩個標籤:假清高,最可厭。

冬天,喝酒吃肉的史湘雲驚動了林黛玉和李嬸孃。到了夏天,則是“醉眠芍藥茵” ,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石板凳上睡著了,“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鬧嚷嚷的圍著,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睡著了,也不閒著,嘴裡忙著作睡語、說酒令,還唧唧嘟嘟背文章:“泉香酒冽,……醉扶歸,宜會親友。”湘雲確實做到了“真名士”,“自風流”。

在蘆雪亭,黛玉被湘雲嘲笑。在櫳翠庵,妙玉也嘲弄了黛玉一番,同樣不是熱諷,而是冷嘲。黛玉被妙玉嘲弄為“大俗人”,還在湘雲說她“最可厭”之前。

應該是金秋時節,賈母帶著劉姥姥到櫳翠庵吃茶,妙玉拉著黛玉寶釵來吃梯己茶,寶玉悄悄跟了來。妙玉執壺,寶玉賞讚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託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

妙玉和寶玉如此撇清,頗有點“此地無銀”的意味。偏偏黛玉多嘴,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和湘雲一樣,妙玉冷笑起來:“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如何吃得。”

湘雲說過黛玉“最可厭”,李紈也公開聲稱討厭妙玉的為人。妙玉發難,黛玉什麼反應?“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對了,寶玉呢?是繼續陪著妙玉喝茶還是跟著黛玉走了?

我趕緊翻書,唯恐自己出現紕漏。果真,黛玉和寶釵結伴出去後,寶玉和妙玉單獨相處,還有一大段對話,關於那杯那人那地。

寶玉和妙玉陪笑說道:“那茶杯雖然腌臢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了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說使得麼?”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是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給他,快拿了去罷。”寶玉道:“自然如此,你那裡和他說話去?越發連你都腌臢了。只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麼兒來河裡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牆根下,別進門來。”寶玉道:“這是自然的。”說著,便袖著那杯,遞給賈母房中的小丫頭子拿著,說:“明日劉老老家去,給他帶去罷。”交代明白,賈母已經出來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不在話下。

湘雲嘲弄過黛玉,後續是什麼?黛玉也無反駁也不惱,跟著大家即景聯詩去了。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熱鬧。

黛玉的小心眼向著寶玉而去,那是愛的試探和表達。黛玉的大氣象被很多讀者忽略、抹殺,源於功利性閱讀和選擇性評判。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