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市,為什麼被稱為“小河南”?

布衣暖菜根香

一、歷史原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蔣介石炸了黃河花園口,於是許多河南人向西逃難,而當時隴海鐵路只修到寶雞,於是在1938年和1942年出現了兩次河南人遷徙寶雞的高潮,據統汁,當時在寶雞生活的河南人在數量上己遠超本土人,達70%多。這奠定了定雞被稱為小河南的人口學基礎。



二、文化原因。河南人對自己生活習俗及地方語言的執著傳承。其實在西安市北郊,也有河南人聚居區,在城市開發的過程中,這種聚居現象才有所淡化。聚居,抱團,理性堅持這三大因素使河南人口數量巨大的寶雞在語言,飲食,習俗方面,都打上了濃濃的“河南”烙印。特別是豫劇皇后常香玉在寶雞還生活過。這奠定了寶雞市彼稱為“小河南”的文化學基礎。


三、其實稱寶雞市為“小河南”,更多的是著眼本土與外來的差異性,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寶雞就是寶雞,寶雞人就是寶雞人,難道不是嗎?


闢玉

寶雞被稱為小河南,網上是有這樣的流傳,但是誰稱的?這個問過寶雞人民嗎?說這個不是在揭河南人的傷疤嗎?過去的往事還不夠悲慘嗎?當然我認為簡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撲風捉影的說法,當然原因還在於歷史上河南發生的幾次大的自然災害!大批的河南人一路向西沿著隴海線逃荒,部分河南人逃荒到了寶雞落住了腳,在寶雞定居了下來!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少無法考證,因為整個西北地區甚至青海,甘肅都有逃荒的河南人的身影!寶雞作為關中西部相比較富饒的地方,在災害時期確實是不愁吃的!部分河南人選擇寶雞落腳也是情理之中!

當然這個比例個寶雞本土人及其他移民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的!寶雞是三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大批的東北,上海等地工廠為了支援西北也是內遷寶雞,可以說寶雞除了本土人還有東北,上海等地的人口遷入!

我認為,沒有一個寶雞人願意喜歡聽自己所在的城市被稱作“小河南”!
寶雞是炎帝故里,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周秦文明重要發源地,“青銅器之鄉”!看中國來寶雞!


錦瑟看華年

1,1943年之前寶雞府治在鳳翔,隴海鐵路的貫通和抗日戰爭的需要,一批前線工廠向寶雞原邊轉移,工業帶動經濟,政治輔佐經濟,西府治所從鳳翔遷移到蟠龍原下,當時哪裡原住民很少,大多是隨工業遷移帶來的工廠移民。大家都熟悉河南1942年的大饑荒和日本侵略戰場的西進,導致中原人口大省人口為了躲避戰亂和饑荒向潼關內的陝西移動,加上隴海線的貫通更加促使了人口向寶雞遷移。

2.寶雞背依秦嶺,渭河從中穿過。地貌特徵多原。民風淳樸,政治穩定。向西可以去平涼到蘭州,向南可以過漢中進四川,歷來是戰略要地。各中原王朝派遣大量兵丁駐守。也算是軍事上的人口遷移。

3.建國後百廢待興,由於大量工廠的遷入,需要大量技術工人。河南人口眾多,比西府工業化水平高,這時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遠撲西府寶雞參加新中國建設。

4.經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國家政策向西部傾斜,更多優惠政策的落地和沿海城市發展的瓶頸,大型工廠再次西遷促進了河南人口安家落戶寶雞。

5.地理位置原因,陝西和和河南相鄰,以黃河分界,與陝西渭南多有聯繫。河南歷史文化經濟相對比陝西靠前,更多的河南人入陝撈金起步容易還好賺錢。

總之寶雞的河南人很多,老一輩的人群中一半是河南腔。寶雞本身就是移民城市,只是河南人相對多些罷了。我的觀點一值是不管陝西人河南人,都是炎黃子孫。為祖國繁榮昌盛日益強大奉獻堅強力量就是龍的傳人。


北有喬山

寶雞說河南話的很多,我第一次到寶雞時,覺得很奇怪,這不是陝西嗎?怎麼都說河南話,但是河南話又和河南說的有點區別。

後來當地人給我解釋,說河南人基本都上餓飯時逃荒而來,後來城區變成河南人聚集的地方。所以市區講河南話,一些廠區也是根據外來的人講的語言而改變。這就讓寶雞變成一個多元化語言的地方。

最近十年,我發現寶雞市區講河南話的越來越少,方言的越來越多。我想現在再有人到寶雞,肯定不會覺得上到河南的感覺。當然小河南這個說法,估計也上劃上句號。西府之地,當講西府話比較合理。


曾惜5

`寶雞緣會稱做小河南,成因有四:(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者入侵我國,侵佔並轟炸河南,民眾逃難西行,帝國主義之|罪行。(二)蔣介石炸壞黃河花園口大堤人之罪行,黃河兩岸居民西行逃難,禍國怏民之罪惡。(三)自然災害、黃河泛難、饑荒逃難。(四)河南民眾逃難西行寶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當時西行的鐵路終點,能果腹又能避當時之戰亂,所以寶雞就成了大半是河南省逃難居民的棲身之地,也就成為了寶雞的小河南。小河南是河南籍居民的傷痛史,是中華民族的災難史。改革開放後寶雞的河南人一些去西安、北京、上海定居,一些回老家東遷,本地區及周圍甘肅四川城鄉居民遷入寶寶寶;


德乃福基(李志哲)

電影《一九四二》的末尾,是一輛奔馳的火車,擠滿了逃難的河南災民,“嗚嗚”地前行。其實在一九三八年開始,就不斷有河南災民被迫在這條道上逃荒了。這條道西出潼關,到達陝西,終點寶雞。當時只有數千人居住的寶雞縣城,陸續地湧進了數十萬河南人。那時起,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河南人,在渭河兩岸搭下窩掤,開挖窖洞,頑強地繁衍生息下來了。



“小河南”便是人們對寶雞的另一個稱呼。因為,這個城市隨處可聽見的是河南話,唱著的是河南豫劇,喝著的是河南胡辣湯…河南人的元素,充斥在寶雞城市裡的每個角落。

如今的寶雞,常住人口近40萬,祖藉河南的寶雞人占人口的70%,官方語言是河南話。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歷史悠久。寶雞又是個發展中的新欣城市,那一條條繁華街道,那一座座高樓大廈,無不有著河南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這麼說,寶雞是河南人支撐著的。


謝謝提問!在陝西有小河南之稱的不止是寶雞市,銅川市也叫小河南。銅川叫小河南的原因是煤礦的礦工河南人的成分很多。寶雞稱小河南的主要原因是1942年河南大災,逃難來陝西的河南人數量較大,寶雞臨近隴海鐵路。當時到西安逃難的河南人太多了,容納不下,就順著鐵路向西到寶雞。河南人多了就稱小河南。寶雞地多人少,河南人生活在那裡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寶雞稱西府,西府人為人厚道,河南人的到來相處比較和諧。


柯子28

關中自潼關到寶雞,沿隴海鐵路兩側都有很多河南籍人口。抗日戰爭期間很多河南人逃離日本佔領區沿隴海鐵路西行~渭南、西安道北、蔡家坡、虢鎮、寶雞~~寶雞因為當時是鐵路終點,所以河南人落腳最多,佔到了寶雞市區當時總人口的70%!當然現在都是陝西人~~


似水流年25703854

我家祖籍寶雞岐山 父親抗戰勝利時隨部隊入河南到鄭州接受日軍投降 後參加解放軍 解放後轉業留在河南 據父親說42年河南到陝西逃荒的人很多 我們村子在塬上缺水 人們對逃荒人都儘可能的給予幫助 而我則生於河南長於河南 對寶雞的記憶只存在於人事檔案的登記中 希望有機會回老家深度遊一遊


雁過無名82717136

陝西被稱為“小河南”的地方有很多,西安的道北,解放路地區,西邊的寶雞市,北邊的銅川市,東邊的渭南市都曾經被稱為“小河南”,都是三四十年代逃荒過來的河南人,根據當時的統計陝西一千萬人口就接納了六百多萬河南災民,僅西安就接納了150萬人……現在河南災民已經是第三代人了,基本已經融入到了當地社會生活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