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視廳與公安調查廳突襲了東芝公司的總部。警察逮捕了鑄造部長林隆二與機床事業部長谷村弘明,另有兩位高官也被勒令辭職。由此遷出了一樁令日本全國乃至世界都震驚的大案,東芝公司竟然一直在偷偷走私機床給蘇聯。這一事件被稱為“東芝事件”。
這個故事要從1979年講起。這一年,一個名為瓦克•科迪的公司和東芝進行了接觸。東芝公司的2-3名高管表現出了與對方強烈的合作意向,並願意提供先進的MPB-110數控機床給他們。實際上,這個瓦克•科迪公司是蘇軍總參謀部軍情局的皮包公司。
為了這次行動,蘇聯特務機關可謂是殫精竭慮。早在1974年,蘇聯特務機關就徵詢了瓦蘭蒂洛維奇的意見。他明面上是蘇聯駐日委員會的首席代表,實則是格魯烏的資深特工。由於在日本潛伏3年,深悉日本與北歐的情況,他提出:可以多利用像東芝這樣的公司。如果這些公司不出售關鍵部件的話,我們可以從其他公司購買。比如挪威就有很多公司願意把軟件賣給蘇聯。
這一方案得到了蘇聯高層的贊同。隨即批准了這一方案,並派出了克格勃特供奧斯科夫出任行動負責人,通過瓦克•科迪公司對東芝各個部門進行了滲透與調查。
調查結果則讓蘇聯人喜出望外,東芝公司不僅能提供蘇聯急需的MPB-110數控機床,還有2-3位主管也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向,哪怕他們明白這是把機床賣給日本的敵人。1979年10月,東芝公司的兩位高官和5名技術人員親自前往莫斯科與蘇聯方面簽訂了和約,他們將向蘇聯提供MPB-110數控機床。
1982年,第一批數控機床交付給了托特斯基所管轄的波爾特公司。這同樣是克格勃下屬的皮包公司,負責機床的轉運。這批機床到貨後,東芝高層甚至還親自前往莫斯科與蘇聯人一起慶祝並收取了2000萬美元的貨款。
到了1983年6月,東芝公司足足向蘇聯方面交付了17臺機床。這些機床儲存在了列寧格勒海軍基地,由東芝派出的日本技術人員來組裝。
儘管該案件最後被破獲,但這些機床已經給蘇聯的螺旋槳工藝帶去了質變。在東芝事件之前,美國海軍經常能在200海里外捕獲蘇軍D級戰略核潛艇的噪音。但使用了日本機床後,蘇聯核潛艇噪音大大降低,曾經迫近到了美國東海岸附近10海里才被發現。
當然,東芝事件只是蘇聯對外間諜活動的一個縮影。作為蘇聯最大的特務機關,格魯烏和克格勃僅在1976-1980年之間,就提出了盜竊3500項科技的行動大綱。根據五角大樓估算,蘇聯每年從西方獲得6000-10000個技術樣品以及10萬份技術資料。
蘇聯之所以在偷竊技術方面如飢似渴,歸根結底是因為本國精密工業的薄弱。看似龐大的蘇聯軍工甚至從一開始就是吃著西方技術的剩飯,慢慢長大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蘇聯最自豪的航天工業。雖然蘇聯是第一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但蘇聯航天的起步確實站在納粹的屍體上開始的。蘇聯剛剛取得二戰的勝利,就開始有計劃的運走了德國諾德豪森火箭工廠的設備與工程師。這些前納粹的火箭專家參與了蘇聯初期的R-10/14/14型三種導彈的研製與改進工作,這三種火箭也都和德國V-2火箭有著技術上的淵源。
即使蘇聯後來實現了自主設計,但精密工業的落後依然限制著蘇軍火箭與導彈的精度與可靠性的提高。蘇聯第一任戰略火箭軍司令、炮兵主帥涅傑林,就是被趕工出來的粗糙導彈當場炸死的。蘇聯後來設計出的N-1火箭也因為各種技術原因而屢炸不爽。導彈的精度更因為蘇聯機床的落後而無法提高。
真正改善這一困境的則是他們的對手—美國。1961年,美國商務部破天荒的批准布萊恩特公司向蘇聯出口45臺“森塔林”B型機床。這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生產微縮滾珠軸承的機器。蘇聯的滾珠軸承產能直接從0變成了美國DE1三分之二。與此同時,蘇聯又從泛美機械公司獲得了高精度的導彈加速儀。加速儀和滾珠軸承一起被運用到了導彈的慣性制導設備上,讓導彈精度得以大大提升。
1982年,蘇聯又從肯薩克公司偷偷購買了5-6臺熔爐,用來煉製航天器專用的複合材料。蘇聯的在軌衛星能從1982年的120顆激增到1986年的150顆,西方技術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航空方面,西方技術還幫蘇聯打開了噴氣機研製的大門。1946年,蘇聯只擁有納粹生產的軸流式渦噴發動機。但英國工黨的上臺後提出了與蘇聯進行和平貿易,使蘇聯獲得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溫德特”與“尼恩”離心渦噴發動機。
其中“尼恩”被改進成了著名的RD-45,裝備給了米格-15,解決了米格多年的心臟病。就連RD-45裡的渦輪葉片都不是蘇聯自己生產的,而是來自英國的亨利•威金公司生產的尼莫尼克75型合金鋼。“德溫特”發動機則被改裝成了VK-5型發動機,裝備給了米格-19。
蘇聯最自豪的裝甲集群也同樣如此。哈爾科夫和車里雅賓斯克,都是蘇聯坦克集群的故鄉,生產了從T-26到IS-2、T-34再到T-80等諸多蘇軍著名坦克。但這裡的工廠最早卻都是由西方幫助建立的。
1930年,蘇聯開始建設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但僅僅過了1年就有35名工程師和經濟學者聯名抱怨蘇胡亂計劃把工廠拖向了全面崩潰的邊緣。於是,他們請來了以約翰•卡爾德為首的美國工程師們前來幫忙,項目很快有了巨大轉機。到了1933年,車里雅賓斯克廠的顧問都是美國人愛德華•特里。同年5月,該廠順利投產,但所有的設備不是英美貨就是德國造。連產品—S60型拖拉機都是美國卡特彼勒拖拉機的山寨品。
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美國更是直接支援了蘇聯496968輛車輛。其中包括輕型坦克1239輛、中型坦克4957輛,以及大約2000門的自行火炮。另有,半履帶式裝甲車2000多輛、4692輛裝甲車與裝甲維修車以及至少35萬輛卡車。同時支援的還有2000多臺火車頭與上萬節的車廂。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西方的技術與援助就不會有衛國戰爭的勝利,更不會有鐵幕時代的軍備競賽。無論是在紅場閱兵中亮相的圖4轟炸機,還是今天依然用來耀武揚威的圖160轟炸機,背後都是美國B29和B1b轟炸機的影子。
此後,東芝也調整了自身的戰略方向。一方面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將重心重新調回了自主研發與生產質量。因倒賣機床事件而遭到重創的企業,很快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恢復了生機。今天,東芝依然是世界知名的製造企業。(完)
閱讀更多 冷炮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