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願有什麼心得?

英語大魔王

高考完,度過等待考數的天數,等考數出來後,又要面對填報志願,要怎樣去填,選擇哪類專業,困擾著考生們。下面分享一些填報志願的心得,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1、歸類。要於考數出來前,就進行歸類,先將自身具有意向院校、專業進行歸類,如將最理想想學校、專業歸為第一,後面按個人意願和結合情況逐次進行歸類。

2、定位。考數出來,就能照自己提前進行歸類好的院校、專業來進行定位,根據這些學校多學校往年分數線,就能大概可以分出自己屬於哪個層次。

3、慎重。選學校時,不可受到名校這種想法影響,確實名校於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較大吸引力,但填報志願時,需進行三思,不可存在過大風險,否則會導致填報志願出現滑落可能。

4、斟酌選擇。大多學生會填報自身喜歡專業專業,但有的專業目前前景不太好,從自身喜好出發,選擇自己喜歡的不會後悔。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就要對所報專業發展、飽和度等有較清楚分析,再照所考分數來選擇。

5、都分析完後,於自身也要有正確認識,然後果斷填報志願,不用受別人影響,猶豫不決,改來改去,給自己留有保底,然後果斷選擇。


決勝網


第1步、根據大學目的地海選學校

瞭解你所能報的批次高校的地域分佈情況。所需信息見教育部官網:2016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選擇大學的地域,每個人可能有自己的原因和偏好。比如,喜歡離家遠還是離家近?離家近,那就本市或者本省;離家遠,那就去一二線大城市,因為好點的高等教育資源基本都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 ;對沿海和內陸有無特殊喜歡?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自己的體會是基礎設施上,沿海和內陸主要城市沒有什麼大差距了,選擇不同的區域本質上是要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喜歡適應新鮮環境的人,骨子裡是喜歡冒險還是安穩;對某些地域有偏愛,有些廣東學生覺得不願意去太北方,內陸學生就想去海邊待待,南方學生就想去大東北感受大雪冰雕。喜歡吃,我就想去重慶成都……

總之,地域選擇上可以按自己喜歡甚至是想象的去選擇,無非對錯,因為大學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的開始,年輕就是有資本多嘗試。後面還有很多路和機會。

沒有偏好的話,以下城市幾乎可以涵蓋大多數人的選擇: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秦皇島、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石家莊、鄭州、西安、太原、武漢、長沙、合肥、南京、蘇錫常、上海、杭州、寧波、廈門、福州、廣州、深圳、昆明、南寧、重慶、成都、蘭州。

小虎對地域沒有特殊偏愛,將不想去的東北、西北地區排除掉,先挑了一批大學目的地: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煙臺、威海、上海、武漢、南京、長沙、重慶、成都、廈門、蘇錫常、杭州、寧波、福州、深圳、廣州。然後將這些城市按高校數量分為主要和次要考慮對象,主要考慮對象: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南京、重慶、成都、廣州;次要也是補充考慮對象:濟南、青島、煙臺、威海、長沙、廈門、蘇錫常、寧波、福州、深圳。

找出主要城市裡的所有一本院校,並收集這些學校在湖北前3~5年每年錄取的平均分與當年一本分數線的差值(此部分內容通過搜索引擎很容易獲得)。以北京市為例(不含提前批招生的院校):

圖1

第2步、根據分數差值對學校過濾

小虎2016年的高考成績是567分,湖北省當年的一批錄取分數線是510,他高出一本錄取分數線57分。將大多數年份錄取平均分減一批線差值大於57分的學校去掉。北京地區可選學校剩下: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語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PS:由於我們的差值用的是錄取平均分與分數線的差值,故比較該值是一種相對謹慎的分析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學校錄取大小年的問題。

其餘城市同上述方法挑出備選學校。

第3步、根據專業方向過濾學校

若對大學就讀專業無特殊想法,則這一步直接跳過。如果對大學就讀專業方向有要求,則去上述學校官網查看是否有想讀的專業方向,沒有的學校直接過濾掉。

PS:關於專業方向的建議

1)興趣第一,能力優勢第二:最重要的還是考慮自己的興趣,畢竟是學習,沒有興趣,一切免談,學不好,學起來也痛苦,也會無收穫無有所成。再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學理工科強,還是學文科強,選自己學起來輕鬆的專業方向。

2)不要去追求熱門,也不要太在意冷門:我的職場經歷和經驗越來越多的告訴我,大學學什麼和做什麼並不是百分百要相關。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專業不對口。選什麼專業,只要能把自己的基本能力和素質提高,以後求學或者工作都不會差。

3)最簡單的選擇方法:直接選擇哪些你高中課程學的好,學的輕鬆,你學習主動性強的課程對應的專業,比如小虎高中數學和物理比較強,他又不想學純理科,於是就將專業方向定在了工科,又由於他愛好玩遊戲,對計算機興趣打,於是進一步將專業方向鎖定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大類。

小虎將專業方向定位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則北京市的學校中北京中醫藥、北京語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工商大學排除掉。因為這些學校幾乎都是非工科類專業院校。剩下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第4步、確定可填報的學校和專業

  • 數據準備:大學以往3年各專業的錄取情況(人數和錄取的最低、最高、平均分)。這個數據需要直接去各個大學官網-招生就業欄目獲取。

圖2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大類的下屬本科專業,

還是以小虎為例:比如小虎選定的計算機、電子、信息三個大類,在北京林業大學的招生計劃中有以下專業對應:計算機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儘可能多的在官網和搜索引擎尋找這幾個專業的資訊。整理如下表格:

圖3 中國一本大學的此類專業信息彙總可在評論區留言索取

1)上表中的差值為錄取的平均分與當年的批次線的差。以小虎為例,小虎的成績差值為57,均高於北京林業大學選定的三個專業大多數年份的差值,則這三個專業均為志願填報中的風險較低專業。此數字只為精準的估算,不必要死扣一分兩分之差,上下大概5~10分的浮動都無礙決策。

2)在超過選定專業的歷史差值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學校的優勢學科專業、特色專業、交換機會多的專業。這些對於以後的學業或者職業發展都有利。

按上述方法,小虎確定如下學校和專業:東華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工程),北京林業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城鄉規劃),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件工程),重慶郵電學院(計算機,電子信息,通信工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上海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石油工程)

如果從主要地域篩選出來的學校不夠數量,則再用上述方法從次要地域的城市再篩選一批學校作為補充,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選擇。

第5步、如分配備選學校

前面4個步驟中確定的學校-專業,其中肯定會存在這種情況:好的學校,在學校有特色/有優勢的專業一定是錄取分相對較高,報考人數相對較多的專業。最後在從上述學校中選擇六所作為第一批的志願,由於是平行志願,則可以報一到兩所最想去的需要冒險的學校放在志願填報的最前面,報一所差值風險最小的、專業也不是很突出的學校作為保底院校緊跟其後,其餘院隨意即可。

以小虎為例,看歷年的專業錄取分數差值,上海理工、南京理工、東華大學在可以填報的學校了風險較大,同時考慮到這幾所學校在歷史名氣和地域位置上都比其他學校火(這個也反應在圖1中,學校歷年錄取差值的變化上,逐年上升的,肯定是相對容易扎堆導致分數線高出正常水平的學校),從其中選出東華和南京理工作為衝刺院校。北京林業大學由於是農林系統,歷年錄取分數差值反映很少出現過高的,作為保底院校,緊跟東華和南京理工之後。其餘根據重慶郵電、中國地質(北京)、中國礦業(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作為主申院校。

錄取結果顯示:衝刺的三所院校當年的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都由於學校較火導致報的人數多,並沒有被錄取,但是保底的林業大學計算機類錄取了,確保了一個過了一本線的分數被一個重點大學錄取,不至於調檔到下一批次。

後話:如果掉檔了,應該怎麼選擇?

如果掉檔了,建議不選擇補習一年重考,而建議在填下一批次的學校時就做好預防措施。首先要挑選你的分數足夠的最好的學校填(可以繼續用上述“差值法”選擇),同時建議最好填二本中此類專業類院校,比如幾大建工老校、通信老校、財經老校。同時儘可能的選擇重點大學多的城市,為以後進一步深造創造有利條件。

我自己現在的體會是,時間是最寶貴的,在上述措施下,即使掉檔,也不會念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差學校,只是一個次好的學校。不要輕易選擇復讀,多讀一年浪費時間而且增加了風險。省下這一年的時間,大學只是剛剛開始,後面你還有考研、出國、就業等等機會再次提高自己。


學長幫你填志願

上一個好專業不如上一個好大學,建議服從調劑,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都是學長們積累下來的血淚史。

到底要不要“專業服從調劑”:

如果你只認準XX學校的XX專業,或擔心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自己無法接受,寧願調入下一個批次和準備復讀,那可選擇專業不服從,但對於99.99%的同學來說,還是將“專業服從調劑”勾選上吧!雖然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但至少在相應批次被錄取了,總比一本變二本,本科變大專強!!!【志願規則如此,千萬別任性】且,調劑會在缺額的招生計劃中優先調配比較好的專業,調劑的專業不一定都是差的專業。

會被調劑到哪些專業:

目前,調劑比較多的專業分兩種,一種是計劃量大的專業,還有一種是計劃量少的專業。計劃量大的專業一般是社會需求量多或急,計劃量少是社會需求量少或相對偏門,現今高校,專業設置較多且複雜,大家不能僅從專業名稱上斷“好”與“差”,不要望名生義,其實,很多看起來很冷門的專業就業前景很好。

“服從”欄填寫注意事項:

1.填寫“是否服從”欄目不要含糊不清,要明確表態,也不可空著不填,凡“空白”將按“不服從分配”對待。

2.填寫要具體,可寫明服從哪些學校,哪些專業,可按自己意願多寫幾個具體專業。這樣填,有關專業的招生人員容易下決心。

3.有範圍的表態,可填報從除哪類院校或除哪些專業之外的任何專業。

多一種選擇多一個機會,理性和理智是填報高考志願的兩大法寶。“服從”與“不服從”一字之差,做到填之有據,適合自己,別讓自己後悔和遺憾,且大部分學校都有“入學轉專業”的政策,如果實在不喜歡現有的專業,進校後的第二年還是有機會學習你喜歡的專業的。

當然,這些選擇都在於你自己,你要真的堅持夢想,那麼還是推薦你不服從調劑,因為服從調劑了之後,小命都感覺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樣了。


書生有殺氣

“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很多人將高考後的志願填報稱為第二次高考,以此來表達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2.51%的上線考生高分落榜;19.62%的考生高分低就;22.13%的考生從一本滑入二本;二本滑入三本、專科;38%左右的考生專業被調劑或錄取的專業不滿意。

由此可見志願填報很重要,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根本不懂的如何填報志願。我們再來看幾個案例:

案例一:定位過高、志願梯度過小

錄取結果:高分落入二本

王同學總分633分,一本控制分數線差達到133分,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然而他固執地認為以自己的分數,絕對能考上一個與往年錄取分數差不多的學校,也不願“低就”一些錄取分數稍低的院校,志願填報中,他選擇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和中央財經大學衝一衝,這未嘗不可,但其後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武漢大學的錄取分數相差太小。

雖然他在“是否願意錄取到其他專業”中全部選擇了“是”,但最終遺憾地在本批次錄取中落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願未注意梯度,缺少保底的院校志願。

案例二:不服從調劑導致被退檔

理科考生,高考分數645分。志願填報的是四川大學專業為口腔醫學。

考生因為覺得自己所考出的分數高出四川大學的最低錄取線不少,所以在填報志願時信心十足,填寫了專業不服從調劑這一欄,而在錄取時,他的分數不滿足專業分配條件,就只能被退檔了。

案例三:忽視體檢結論

理科考生,高考分數為608分,志願填報的是天津醫科大學(602),但是她忽略了自己的體檢結果,眼科結論為色弱這一問題。

凡是色弱和色盲是不能報考醫學類專業的,天津醫科大學按照體檢實施辦法,導致這個考生只能做退檔處理。

以上都是慘痛的教訓,那麼在志願填報中到底該如何規避退檔與掉檔的風險,順利被自己理想的大學錄取呢?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導致掉檔和退檔的10大原因,以及到底該如何應對:


奧瑟爾

填報志願其實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沒有填好,可能地域不是很滿意,或者院校不是很滿意,或者面臨被調劑的命運,所以在準備高考的時候多去了解一些大學專業職業方面的知識還是很有益處的。

對於專業方面:多去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樣是大學四年,學習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可能四年碌碌無為,最終被命運捲進茫茫的求職大軍,可能以後工作中也不會用到專業中所學知識。瞄準了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選擇想要就讀的專業,四年充實的大學生活畢業之後就會被用人單位聘用。學霸型人物無論是讀研,到國企,私企,到會受到歡迎。

對於地域方面:北上廣深由於就業機會多一直深受各地考生的歡迎,一般來說本地大學會給本地學生更多的錄取名額,所以相對來說外地考生名額就少一些,但是外地考生又非常想考到這些地方。所以即使是一般的二本院校走可能錄取分數都超過一本線。但是回報是超值的,主要是大城市大學擁有更好的條件,講座明星見面的機會也多。而且很多大學都有大學城,可以相互學習進步。其中每年都會有很多大學生跑到北上廣這些地方,就是因為沿海城市就業機會多,如果我的大學在這個地方一方面四年讓我對付這個城市有了瞭解,眼界也更加拓寬。另外我不需要離開這座城市就業,那一方面我熟悉,另外一方面我在這座城市的朋友之間也可以相互幫助。其實很多畢業生他們家族本身就有企業,可以相互幫助解決就業問題。

對於校園招聘方面:我們讀大學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大多數人也只為了找一份高工資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話就不要去理工科院校了,除非你是女生想找個理工男,或者你想感受理工學校氛圍,然後考研到文科類院校。所以你如果是文科生那選擇綜合類院或者師範類院校較好,這樣招聘企業更多的應該是服務性行業而不是什麼製造業。

熱門專業:如果不明確自己想考什麼專業,那就報熱門專業吧,至少現階段能找到工作,像大眾選擇比較多的,文科類有經濟類專業,管理類專業,中醫學類,法律,小語種等;理科像互聯網之類的熱門。這類專業由於企業招聘數量比較多於是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可能有的人大四的時候還在四處投遞簡歷,另外一個就已經提前被面試了。

低分上名校:一般來說即使211或者985高校同一省份不同學生之間的分數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由於熱門和冷門專業的存在,一般熱門專業分數很高,冷門專業甚至還需要降分錄取。如果你不要求專業,可以選擇冷門專業,甚至在偏像西部的地區,由於知名度不高,錄取分數也比較低,那對於那些想上名校,但是分數不夠的考生可以跳報這類高校。

七分考,三分報,到底自己以後想幹什麼,根據自己未來方向選擇專業至關重要。


高考志願填報快易通

學校,專業,城市,行業。這幾個的權衡實在是太難取捨了。除非你考720分,否則都只能在這幾個方面權衡。

假如你考了某個分數,只能上較好的985大學最差的專業,較好的211大學的一般專業,較差985的好專業,一般211的王牌專業。你怎麼選擇?

再考慮到985大學在東北,西北,西南,211大學在京津,江浙滬。你又怎麼選擇?

還有呢,985大學的專業是重工,化學這些行業發展不太景氣的。211大學是數學,計算機,通訊,電子,金融這些行業發展迅速的。你又怎麼選擇?

尤其是在幾個門檻的位置,最難選擇。C9的末端,985與211的重疊段,211與一本的重疊段,一本線上10分以內。

這真是能愁死家長!

反正孩子要麼是一問三不知,不知道,不知道,還是不知道!要麼就一根筋,我要上廈大!我要當作家!家長怎麼辦?真是愁死了!


獵戶座火焰



說我自己吧。

我當年填志願,完全是憑著自己的所謂的喜好來填的。

等到錄取出來,我看了看我志願的院校,從第三志願開始,只要我去了,我就是最高分……

突然感覺自己選學校的能力好差。

所以說,前人的經驗一定要聽。

衝一衝,

前兩個志願可以稍微門檻高一些。萬一今年爆冷門了門檻變低了呢?那不是白撿大便宜?

穩一穩,

前兩個或者前一個志願填完了,第三四志願就穩一穩,既填報跟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院校。這樣可以防止衝一衝沒衝上去摔得太慘。

保一保,

最後倆志願,填報的院校最好是低於自己水平的,但是別太低。要不自己萬一被錄了也不舒服。

有了這三道報名秘籍。這樣萬事無憂哈哈哈哈哈哈


看胡咩

合理安排志願順序,線上10、20分的考生,建議多填幾個保底院校。   

近幾年全國各省陸續都施行批次合併,志願填報難度和風險也隨之加大。在報考前考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高考成績,並參歷年院校投檔線、專業錄取分數線。進名校的考生可以使用好衝、守、保的志願填報技巧,想保專業的考生填報時還得保守填報策略。對於壓線分考生建議多填寫保底院校、可以多關注省內招生計劃數多的院校

上海、浙江施行新高考志願填報省市,一定要將志願填滿。有的家長就問了,我就瞭解那麼幾所院校,這麼多志願可真不知道怎麼填,建議考生家長使用優志願志願填報平臺,查數據使用模擬填報,系統根據每個省的規則、志願個數,推薦能上的大學,同時根據院校錄取概率,拉開院校梯度,填好志願方案。


專業錄取時的要求 

身體受限、性別要求(輪機工程、軍校類專業一般都是要求男生)、外語口試(語言類專業對外語口試都有一定的要求)、單科成績(理工科的專業對數學、物理都有一定的單科成績要求,漢語言文學對語文學科成績也有要求)等不符合院校招生專業要求,考生不要填報。如果投檔到院校因不符合專業招生要求被退檔,這就是非常遺憾了。每年因為身體條件受限導致退檔的案例也是非常常見的,因此我們家長一定要對照體檢結果來避免報考受限專業。


在填志願時,選擇專業都離不開體檢信息,對於體檢表上的信息,我們考生家長一定要仔細研讀,在選報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真實身體狀況,準確的迴避報考受限專業。

注意專業冷熱搭配

很多家長喜歡跟風填報熱門專業,專業志願非常重要不能隨意填報,在面對自己喜歡的大學時,專業志願一定要做到“冷熱搭配”、結合專業錄取分數線做好衝一衝、守一守、保一保的填報技巧。


葉帆學業規劃專家

怎樣選擇與自己高考分數匹配的學校

分數是考生志願填報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填報志願時,每個考生都希望憑著自己的分數考入最好的大學,發揮分數的最大效能,即“把分數用足”。考後知分報志願的情況下,考生知道自己的分數、省排名、重點線,報考更加有據可依。於是,準確地預測高校的調檔線與報考的競爭程度就成為報考成功的關鍵。

高校近三年分數段

最靠譜的參考

目前,除內蒙、青海之外,其他省份全部實現大平行填報志願。所謂“大平行志願”,是指考生可以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邏輯順序的院校志願,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將文史類、理工類達到省級批次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考生總分(文化課成績+全國性照顧政策分)從高到低排序並依次投檔。

大平行志願填報的結果是各高校錄取分數更加扁平化,各高校錄取分數及考生層次也更加穩定。考生填報平行志願,可以參考近三年各高校的錄取分數,以此為標準上下略作浮動即可報考分數標準。在填報志願時,考生要重點關注兩個指標。

一是關注“高考相對分”,即高出錄取控制線(一本線或二本線)的分數。考生可根據近三年不同高校的相對高考分選擇與自己分數相匹配的學校二是關注“高考省排名”,即自己高考成績在本省所有考生中的位次。如果能夠了解到自己意向高校近三年錄取考生的省排名情況,填報志願時將會有更大的把握。

“一衝、二穩、三兜底”,級差設計要合理

考生填報平行志願時,所填報的高校之間要適當拉開“梯度”,堅持“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考生在填報志願前,首先要準確定位自己的分數確定自己屬於哪一分數段的考生,前面A、B學校志願只要有希望就可以“衝”一下。要填報自己“跳起來夠得著”的學校,即往年錄取分數稍高與自己分數的學校(高於考生分數1-10分),這樣如果恰好能夠達到意向高校錄取分數,可以保證分數利用最大化。中間C、D的志願要“穩”, 要填報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學校,根據所選學校往年的錄取情況,成功率達到90%以上。最後的E、F志願一定要“保”,確保你的分數成功率達到120%,樣確保自己能夠成功錄取。切記不要急功近利,全部報考同一層次的高校。

高考報志願不是“用分數買白菜”

高分進大學不浪費

誰都希望用最低的分數進最好的大學,如果是被“兜底”的學校錄取,雖然也能深造讀書,但總是覺得心有不甘。其實,高分進大學不浪費學校和志願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專業志願。同樣分數的考生,可以“衝”進一所好一點的大學,但專業選擇上就沒有太多空間,也可以“保”進一所相對弱一點的大學,但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或熱門的專業。這其中的優劣分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談不上浪費。高考填報志願不是市場賣白菜,一定要把價格砍到最低才不算吃虧。考生和家長要放平心態,5-10分差距的高校其實差別不大,為了幾分的差距放棄更多專業選擇空間,未必是件好事。考生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理想,留出一定餘地,保證錄取機率,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生旦淨末you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每到填報高考志願時,心情緊張,激動,無以言表。

就像收割機奔跑在金浪翻滾的麥田;恰似藝術家流連在得意之作前;又宛如小溪歡快奔向理想的彼岸。與考生們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與孩子們一起看花紅熱烈。

當看到把考生的高考成績用到極值,壓線填報,以最低位次,最低分被錄取到心儀的大學,心儀的專業的時候;

當看到考生以低於招生院校歷年錄取幾十分甚至100多分,被成功錄取的時候;

當看到三本成績的考生,考生被成功錄取到二本大學的時候;

當看到大專(高職)成績的考生被錄取到一本,二本大學,甚至211工程大學的時候;

當看到十幾年前填報志願的考生家長,又帶著一大群親朋好友,前來給孩子填志願的時候;

當看到祖國各地考生家長帶著滿意興奮的笑容,在滾滾人潮的志願填報現場,向我虔誠鞠躬致謝的時侯;

當看到所有考生填報志願,百分百成功,無一例滑檔的時候;

當看到90%的考生壓線填報,壓線錄取,無一調劑,成功錄取的時候;

顫抖的雙手,難以矜持幸福的酒杯;激動的淚水盈溼了電腦的鍵盤。如農人們欣賞豐收的莊稼,似漁人們在湛藍的海洋歌唱晚霞。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同凡響;

我過著平淡的生活,但要把平淡的生活過得如詩般韻味深長。

我的靈魂已融入了高考志願填報,它每時每刻在我的血液裡舞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