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復旦大學才是國立浙江大學學科精華的繼承人?

科教發達地區

浙大是復旦下的蛋,這句話是浙大黨委副書記,之前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講的,其實是有其道理的。網上有很多復旦和浙大的校友罵仗,但是憑心而論,民國時期浙江大學的實力更雄厚,底蘊更深厚,和西南聯大、中央大學、武漢大學並稱為民國時期四大名校,被英國人譽為東方劍橋。復旦大學雖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只是一個私立大學,只是在上海一眾的教會大學中顯得有點與眾不同。52年院系調整,中央大學是最大的輸家,復旦大學是最大的贏家,中央大學被肢解,上海取代南京成為江南以及華南地區的教育文化中心。

下面主要講院系調整的這一段歷史,其實在52年院系調整之前,還有一個49年的院系調整,1949年9月,浙江大學的史地、法律、經濟等併入復旦;1952年浙大的數學、化學、生物等專業併入到復旦大學。網上傳的有一個段子是當時軍管會灌醉了浙大的一票教授,然後把他們送到上海,這些教授包括:蘇步青、陳建功、吳定良、谷超豪、胡和生、夏道行、盧鶴紱、吳徵鎧、陳耀祖、談家楨、譚其驤(先期已去)、謝蘭安、沙昭宇、盧慶駿、石鍾慈、丁大釗、裘志洪、於同隱、孫宗彭、金鑑明、戚叔含、方重、盛祖嘉、酈庚元、賴祖武、殷鵬程、葉敬棠、龔升、張素誠等大批教授師生及其家屬數百人和相關院系圖書設備浩浩蕩蕩離杭赴滬。''這幾乎相當於浙大理科的全部精華,尤其是浙大數學系主任蘇步青調任復旦大學的校長,一舉奠定復旦在當時的地位。

而浙江大學被一分為四: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這也是後來浙大98年四校合併的班底,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過去發生的事情仍舊曆歷在目。


青年史學家

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同年,清華還只是個留美預備學校,交大還只是個上海工專,南大還只是個南京師專(根據民國學制,高等師範、專門學校都類似現在的大專,學制比大學短兩年),而浙大則甚至還未成立。

看看大師級校友:童第周 192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陳世驤 192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34年獲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李慶逵 193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中國梅花專家陳俊榆則是四十年代就進復旦任教。


有人拿淪陷時期上海假復旦說教學質量,荒唐。此時真正的復旦大學已經內遷,在重慶覆校。改為國立大學也是這個時期。


當然,1952年院校調整,復旦大為受益。但不能因此否定此前復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