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大學生想當兵,是在學校報名還是在戶籍地報名?有什麼區別嗎?

我心永恆181195388

12項福利包括


一是享受優先徵集政策。

大學生參軍入伍享受優先徵集政策,主要是優先報名應徵、優先體檢、優先審批定兵、優先安排使用,優先安排到重點軍區,大學生合格一個批准入伍一個。

二是提幹。

對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公室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統一錄取取得全日制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士兵,以及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畢業生士兵,表現優秀的可按年度計劃和相關標準條件優先選拔為基層幹部,免去了再次報考軍校的過程。

三是報考軍校。

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公室專科統一錄取且取得全日制專科學歷的畢業生士兵,可以參加全軍統一組織的本科層次招生考試,錄取的入有關軍隊院校培訓,學制2年、畢業合格的列入年度生長幹部畢業學員分配計劃。該計劃主要針對未畢業的大學生士兵。

四是優先列為保送入學推薦對象。

大學畢業生士兵可參加優秀士兵保送入學對象選拔,年齡放寬1歲,同等條件下優先列為優秀士兵保送入學推薦對象。

五是優先選取士官。

對符合士官選取條件的士兵,同等條件下具有全日制大專畢業以上學歷的優先選取為士官。

六是復學(入學)政策。

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前,正在高校就讀的學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間按國家有關規定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後2年內允許復學或入學,免修軍事技能訓練,直接獲得學分,比如體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等。

七是考學升學加分。

退役人員在繼續實行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退役後按規定享受加分政策的基礎上,允許普通高校在校生 (含高校新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退役,在完成本科學業後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在部隊榮立二等功及以上獎勵,符合研究生報名條件的可免試(指初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具有高職(專科)學歷的,退役後免試進入成人本科或經過一定考核,入讀普通本科。

八是放寬退役大學生士兵復學轉專業限制。

大學生士兵在部隊榮立三等功以上獎勵的,原是本科生的可申請轉到本校其他專業學習,原是專科生的可以免試轉入本校同專業或相近專業的本科學習,屬獨立設置的專科學校的專科生,由學校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安排;榮立二等功以上獎勵的,所學本科專業畢業後,可免試保送所學專業研究生。

九是國家資助學費。

國家對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學生,在入伍時對其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實行一次性補償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實行代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前正在高校就讀的學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間按國家有關規定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後自願復學或入學的,國家實行學費減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和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2000元。

十是享受優待金。

大學生義務兵服現役期間,民政部門向家庭每年發放10000元的優待金,如義務兵服役2年可領取20000元。

十一是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退役金和一次性經濟補助。

士兵退役時,軍隊為每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按照服現役每滿1年發給4500元的標準發放退役金,服役期間如獲得榮譽稱號或立功的,按一定比例增發。在此基礎上,按照有關規定,地方政府統一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發放標準以全省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義務兵按2年計發、下士按3年計發、中士按4年計發、上士按5年計發、四級軍士長按6年計發。


十二是退役就業服務。

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享受就業服務、教育優待、小額貸款、個體經營減免費用和稅收等優惠政策。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此外,徵兵徵集對象範圍為:男兵,高中(含中專、職高、技校)畢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含高校在校生),年滿17至22週歲( 1995年1月1日一2000年12月31日出生),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高校畢業生,年滿17至24週歲,初中畢業文化程度青年,年滿18至20週歲;女兵,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含當年度新入高校就讀的學生),年滿17至19週歲,普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及應屆畢業生,年滿17至22週歲。

當兵兩年,學費省了,還有優撫金,還有考研加分,還有免修相關學科等。總得來說,給家裡省了很大一筆錢,這是最現實的,其次,自己圓了夢想,得到了鍛鍊,還結交了一批好戰友。


關注一下四小姐談社會,交個朋友,你會知道更多的!


四小姐談社會

按照規定,在兩個地方報名都是可以的。但是區別還是很大,要根據自己情況進行選擇。


第一個區別,入伍的難易程度不同。

在學校報名的話享受入伍各項優先政策,相對要簡單簡便一些,程序也簡單得多。

回原籍的話,就按普通青年對待了,能不能當得上,要看地區了,有的地區想當兵的多,你就是報了名也不一定能當得上,而且程序相對複雜。

第二個區別,入伍後的去向不同。

每個地區每年所徵兵員的部隊都是不一樣的。當年到你學校所在地區和到你老家接兵的部隊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個事先可以瞭解打聽下,看哪個地方哪個部隊你更感興趣。

第三個區別,入伍期間父母享受的優撫待遇不同。

在學校入伍,你父母在老家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優撫了。

回老家的話,你父母可以享受當地的義務兵軍屬優撫待遇,如每年發優撫金,八一節、春節有慰問,家裡掛軍屬光榮的牌子等,各地不一樣。

尤其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每年的義務兵家屬優撫金還不少,這個可以作為選擇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個區別,退役時結算的退役費稍有不同。

比如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入伍的,在退役時住房補助方面要比一般地區高一些。

第五個區別,退役後的去向不同。

如果在部隊只是當幾年兵然後退伍復員,這個方面區別不大。

如果在部隊當了軍官或中高級士官,退役時需要轉業,那就區別很大了。因為按規定,軍官、士官轉業一般是回入伍前戶籍所在地安置。那麼在學校入伍,你的入伍前戶籍所在地就是你學校所在的城市了,轉業時就能轉到這個城市工作。

總之,各有利弊。作為想當兵的大學生,你可以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然後做出選擇。


熙熙天下

題主的這個問題正好我就經歷過,我是大學生在校入伍,同時也異地入伍。那麼作為一名退役老兵,今天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總結的經驗吧!

首先,大學在校生是可以選擇入伍地的權利,一般的青年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入伍,這也算是大學生入伍的一項權利吧。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老家和大學所在地的政策進行選擇入伍地,畢竟全國各地的入伍政策略有不同,退伍費也是差異較大,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的地域入伍,這也是退伍後的一項保障。有了這項權利那就要運用起來,放著那不就浪費了。還是根據自身情況在選擇入伍地吧!

其次,說到退伍,異地入伍的孩子算是有得也有失吧,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以我為例,我是異地入伍,雖然拿到了較高的退伍費,但是回到老家後,發現家鄉每年報考公務員對退役軍人有專項名額,但是我不能享受這個政策,因為有一項限制,必須是本省(區)入伍的人員才能享受。經過諮詢後,相關部門的答覆是區域政策保護,因為我沒有完成本地區的兵役任務,所以就這現在這種掛空的狀態了,等畢業後才發現既不能享受大學所在地的退役軍人政策,也不能享受家鄉的退役軍人政策。這就是有得就有失。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人吧!

最後,你在入伍時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家鄉和大學所在地的政策哦,不然就會想我一樣出現掛空的狀態,只能怪自己的當時圖省事選擇了在大學入伍,因為大學入伍在辦理一些手續是比較簡單。

對此,你是準備在哪裡入伍呢?

瞭解更多軍旅故事,歡迎各大平臺搜索:聆聽軍魂

聆聽軍魂

在讀大學生入伍,首選在學校報名。

在學校報名或者回戶籍地報名,最後享受的福利待遇是一樣的,政府優先金、學費代償補償政策都是一樣的,區別就是程序上有些不同罷了。

一般在學校入伍有以下幾個特點:

1.手續辦理方便。學校與駐地武裝部聯繫比較密切,部分學校本身就有武裝部,所以辦理入伍等手續就更方便了。辦理學籍保留、學費代償補償手續會比較方便,程序比較清楚,期間會有專人負責。

2.政策更透明。一般高校都處在較大的城市,當地辦事的氛圍一般較好。高校的入伍宣傳較好,政策

更透明,解讀更好、執行更好,大學生入伍的指標相對更多,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更容易入伍。

3.後續溝通協調更方便。入伍後如果遇到一些政策問題可以直接向以前的學校負責老師諮詢,如果有什麼事需要協調的,也可以直接與學校聯繫,一般都能解決,並且退伍後辦理復學手續也會更方便,回到學校後熟悉情況會更快。

4.唯一的不足,不方便家屬享受地方福利。就是在學校所在地入伍後,戶籍地武裝部、政府不知道你已經入伍了,家裡開始可能享受不到軍屬慰問,拿不到光榮軍屬牌,一般在入伍後可以請求所在部隊開具相關證明,到戶籍所在地登記就行。

在戶籍地入伍,還得去學校辦理保留學籍、學費代償補償手續,過程沒有人指導,程序上會沒那麼順暢,也許會走些彎路。唯一的優勢就是,戶籍所在地,家裡比較熟,有些事協調處理或許會更方便些,如果你各項條件都很滿足,也就沒有什麼需要協調的事了。


春天裡的百靈鳥

作為一名大學生退役士兵,我根據自己的經歷和身邊人的經驗來回答你的問題。

這樣的情況,我當年當兵走的時候,也曾經猶豫過,究竟是在哪裡當兵走好,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歷和經驗感覺到主要有幾點:

1.哪裡當兵幾率大,從哪裡入伍

最然現在大學生士兵無論在哪裡當兵入伍,武裝部都會優先考慮,但我個人認為,從學校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入伍幾率大一點,我們當年走兵的時候,武裝部嚴格按照政策來,優先讓大學入伍的選擇,無疑給這個群體很大的尊重。走的時候也是舉行了很盛大的儀式,這對一個人,特別是遠赴邊疆的一個兵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鼓勵。

2.入伍優待金問題

眾所周知,入伍優待金,就是看入伍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

3.復員回來,定向報名問題

隨著咱們國家對退役士兵的重視,近幾年出臺了,公務員、事業編等定向招人,有一部分是要求從本地入伍的,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我們從各方面考慮,針對自己不同的需求來合理安排。

無論如何,這些其實都是次要的,當兵,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那是你一輩子都會懷念的。

最重要的是當兵入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安安與果檳

我以前當兵時就是從大學走的。簡單給你說一說區別。

相同點,都是服兵役,都能正常入伍,如果是義務兵退伍那麼發的補助都是一樣的,一般是戶口所在地發。


不同點,第一,軍種不同。如果學校報名和戶籍報名地不是一個城市,那麼招收的軍種是不同的。比如我當兵的那一年,戶口所在地沒有海軍名額,都是一些陸軍專業要人,但大學的武裝部就有海軍的招收名額。

第二,保留學籍。這個一般是在大學入伍才算,因為學校專門會有一個組織或機構,專門對接地方武裝部,辦理學生的入伍事宜。而從戶口所在地走的話需要提前問一下學校可不可以。

第三,註銷戶口。軍人的戶口都是註銷的,我當時在大學入伍的時候就沒接到註銷戶口的通知,但其他戰友都註銷過了。這個需要後來補手續註銷。

第四,其他福利。因為不是從駐地入伍,所以駐地沒有相關登記,在年底走訪慰問軍屬的時候經常被忽略。

另外,如果入伍通知書丟了的話需要到入伍地補辦。

以上。


沙漏3297

如果以後不考公務員的話,區別就不是很大,都是去當兵。如果你是想當兩年兵後退伍走公職道路就會有些區別。公務員招錄退役大學生專門崗位有要求,要入伍所在地的市批准的入伍人員,才能考那個市設置的專門崗位。

所以如果你是大學入伍的,你的大學是一線城市就可以考該一線城市的專崗,也可以考戶籍所在地的專崗。如果在戶籍所在地入伍,那就不可以考你大學那裡的專崗了。


xwh徐煌

在讀大學生的話,一般是在學校報名,每年各個高校都會有針對大學生的徵兵項目,直接在校報名就行,一般服役期是兩年。我就有個大學同學,大二期間去當兵了,需經過體能測試等,也不是想當就能去的,兩年後繼續回學校接著大三開始上學,大學期間當兵後有各種優惠政策:

一是享受優先徵集政策。

二是提幹。

三是報考軍校。

四是優先列為保送入學推薦對象。

五是優先選取士官。

六是復學(入學)政策。

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前,正在高校就讀的學生(含高校新生)退役後2年內允許復學或入學,免修軍事技能訓練,直接獲得學分,比如體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等。

七是考學升學加分。

八是放寬退役大學生士兵復學轉專業限制。

九是國家資助學費。

十是享受優待金。

大學生義務兵服現役期間,民政部門向家庭每年發放10000元的優待金,如義務兵服役2年可領取20000元。


一起考編制

現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入伍,相對來說大學生入伍的難度都比較小,而且照顧政策比較多,比如免學費、保留學籍、考機關事業單位有政策傾斜等。

關於不一樣的地方有以下幾個。

1、相關待遇不一樣。我們連隊原來有一個從上海那邊大學入伍的,老家是安徽的,他等於是上海市的兵源,那邊退伍後是參照上海本地給待遇的,地方優撫金很高,比安徽原籍高很多。這個希望報考的同學打聽清楚。

2、程序不一樣。大學入伍相對程序簡單,地方涉及各種人情往來,還有一系列手續,操作上覆雜一點。



大概就是這兩點吧,具體的還需詳細諮詢相關部門瞭解。


不問得失重頭再來

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學校報名和在戶籍地報名,待遇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在徵集上也都享有優先權。唯一的區別是,在學校報名後,戶籍地所在武裝部和民政部門沒有你的入伍信息,在落實優待政策上不如在戶籍地報名的順暢,當然如果學校和戶籍地徵集部門協調好了,這個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