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劍奇俠傳1》為什麼那麼經典?

中國好南孩

經典之所以能被稱為經典,就是因為能夠在過了好多年之後被人提起,依舊讓人讚不絕口。

回顧一下《仙劍奇俠傳一》的劇情,可以說是無可挑剔,沒有現在很多仙俠劇都有的瑪麗蘇劇情,沒有那種“全世界的男人都喜歡我”的女主角,沒有刻意去營造的悲傷氛圍,有的,只是一句“宿命”貫穿了所有的劇情。

前期的劇情,只是一個鋪墊。引出了所有人物的出場,將他們的性格展現地淋漓盡致,說到月如,就能讓人想到那個雖有點嬌蠻脾氣,卻嫉惡如仇,行俠仗義,一直默默陪著李逍遙的大小姐。說到靈兒,就一下子想到那個初入世事,單純得像一張白紙的姑娘,可她卻能深明大義,做出自己的抉擇,也就是劇中所說的,找到自己的“道”。而說到逍遙,便能從“逍遙”這名字二字中看出他的人生態度,他能將難過都自己一個人扛下,人前卻還要笑嘻嘻。

自古只有悲劇才能讓人深刻地記在心裡。劇情的高潮正是從那一個煙花絢爛的夜晚開始的。每一個人都定下了十年後的目標,唐鈺,阿奴,晉元,靈兒,月如,逍遙,甚至還有石長老。可最後留下來的,卻只有逍遙一個人。而留下來的,才是最痛苦的。

所有的劇情,不是為了刻意推動而推動。一切順其自然,這是他們每個人的命運,歸根結底離不開“宿命”二字。就好像逍遙和靈兒初遇的時候,以為那個送靈兒來的大俠是他的爹,也親眼目睹了仙靈島被屠的慘案,正因為目睹了這些,才在回到十年前的時候,刻意讓鳳凰往相反的方向飛,而且飛得越遠越好。

可一切早就被定好了。

這就是宿命啊。

這就是他們每個人的道啊。

不像現在的仙俠劇一樣,全世界都圍繞女主角一個人,而是整個主線都圍繞在一個“道”字上,圍繞在“大義”上,光是這樣,就已經是這部劇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了。


阿然的小貓咪


仙劍奇俠傳一(電視劇)為什麼是經典,理由可以有很多很多。我覺得對我個人而言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自它開播後,算了算距今應該是十二年了,我居然想起又把它完整回顧了一遍……

本來是想找找裡面關於“道”的討論,結果找到這來了,那我也說說吧,算是觀後感。

一 成功的悲劇

雖說電視劇對比遊戲原作有不少改動,但對於沒有先入為主接觸遊戲的人而言,那些改動確實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一部電視劇能讓人看過多年後仍然感到記憶深刻,原因自然有很多,但要我排第一位的,無疑是這個悲傷的主旋律了。

(唐鈺的頭被他爹擋住了- -)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容易記住。隨便問一個人仙劍一中記憶最深刻的片段是什麼,他十有八九說的都是上圖幾位離去的場景。七個人,懷著各自的夢想共同許下十年之約,可最終卻只剩下逍遙一個人孤獨終老。

其實悲劇、死人、分離這些元素髮展到今天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但真正做到成功、不被吐槽並讓人記住的還是不多。

仙劍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先是不急不躁的花了19集營造出一個看似美滿的喜劇發展(網絡版共34集)。將各自懷有心結的主角團成員們聚在了一起,向著眼前的煙花美景許下美好的願望與約定,彷彿整部劇的基調會是喜劇一般。但是很快,可以說是讓觀眾猝不及防的,這份美好就被打破,且是持續的,一節一節,一點兒也不剩的打破。最終算上酒劍仙等配角離去,全劇伴隨著逍遙滄桑的臉落幕,於是乎這份悲傷得以最大化的昇華,讓觀眾看過一次便久久不能忘懷。

值得一提的是,仙劍一的眾多悲劇,沒有一個是為了悲劇而悲劇。所謂的為了悲劇而悲劇,就是不管前因後果,悲劇完了就了事。其實劇中絕大部分的悲劇,都是在回應大BOSS拜月教主的質疑。即對愛情,友情,親情的質疑,對所有“愛”的質疑,這也是整部劇的主題所在了。

“生,是為了證明,愛存在的痕跡”

唐鈺和阿奴這一對在初期面臨的最大“阻力”就在於,唐鈺有表達出足夠他的愛,可阿奴卻並不懂,她實在太單純。因此早期即便拜唐鈺單方面的愛所賜,通過了拜月的考驗,但卻並不能得到拜月完全的認可。所以有了第一次無底洞是不夠的,第二次陷入地下還是不夠,第三次血烏鴉終於是讓拜月不得不下狠招,也就是最終殘殺。同時也正是這樣,伴隨著拜月一步一步的質疑緊逼,唐鈺的一次又一次犧牲,阿奴才徹底察覺到了愛的存在,徹底告別天真無知而得到成長。

比起之前那個嫁給唐鈺的諾言,顯然經歷痛苦長大後阿奴的愛才是完全發自內心。這一對也表明單方面的愛是不完整的,吊墜也要成雙才有用。明明拜月是要竭力否認愛,卻沒想到反而在一步步促成他們的真愛。

帶著缺少翅膀的比翼鳥一起飛走成為了該劇幾大經典場景之一,也更是在悲劇之餘增添了一番額外的浪漫。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我卻始終不能有姓名”

小時候自然是沒有想過代入任何成年人的世俗觀點去看任何東西。小三這個詞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充滿了惡意,三角戀也早就被人們嫌棄為狗血。如何處理好月如的感情讓觀眾接受,恐怕是仙劍一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直很安靜》是月如的專屬曲,刻意作了一首這麼美而又淡淡憂傷的歌曲,彷彿是刻意美化某種事物一般,其實不然。相由心生,仙劍一併沒有刻意美化某種符號,也沒有刻意迴避某種關係。一方面,它肯定了曖昧是存在的,肯定了人之愛慾的複雜;但另一方面,它也否認了放縱愛慾,過於執著必然只會帶來痛苦。

“相愛不如相知”,“知易行難”,就讓一切交給時間吧,這就是仙劍一對於全劇最敏感話題的回應。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回答呢?其實把小三這種詞套在月如身上本身就十分奇怪,因為實在太片面,因為這個詞實在是充滿了惡意。可月如確實是從任性蠻不講理中一步步長大,直到最後認清了自己,認清了三人各自的愛,以及屬於自己的選擇。

“吃到老,玩到老”,這又是先畫一個喜劇般的展開,再摧將其摧毀,成為更深刻悲劇。

所以人們喜歡月如並不是什麼“心疼小三”這種低質的感情,更多的是被這個角色的大愛所感染,亦或是有過暗戀經歷的人,被她這份割捨之舉所深深折服吧。

“桃(櫻)花瓣在飄零,這悲涼的風景”

主角二人是仙劍一所有悲劇中花了最多心思刻畫的了。從美滿的展開,到誤會的阻礙,再到二人為了彼此心意已決的放棄,經歷各種曲折磨難終於是眾望所歸的在一起了。然而美好總是短暫易逝,這在該劇中似乎是成了真理一般的定律。觀眾早就習慣性的為二人不能在一起而感到著急,所以對於結局逍遙和靈兒的陰陽兩隔自然也是最難以接受的部分了。

靈兒完成了拯救蒼生的使命,逍遙卻終生不再逍遙。

“最光榮的犧牲,是英雄的宿命,揮劍的瞬間心卻在哭泣”

可能是現實帶來的照應,我總覺得友情比愛情和親情更難以表現。尤其是在電視劇中,友情往往會因為角色的演技,或者臺詞的糟糕而變得無比尷尬。

得益於晉元的角色設定和演員功力,我幾乎沒有感覺到什麼尷尬的地方。該劇對於友情的表達也就集中在晉元身上了,看上去兩個人成為朋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至少比另外兩者簡單,但實際上這也得看人來。晉元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家的朋友,之所以大家甚至百歲老人石公虎都願意找他傾訴,是因為這個人確實胸懷大愛,確實懂得找準他人內心的疑慮從而排憂解難。

不光是互相尊重分享快樂,作為朋友,晉元更是做到了將其他人往一個正確的道路上指引。月如的“相愛不如相知”,也正是他自己的親身感悟,沒有他,恐怕月如也沒那麼好找準自己的方向吧。

怕觀眾忘記,悲劇之中不忘呼應一下前面的“喜”,真是殘酷。

石公虎的悲劇則是仙劍一中關於親情的探討了,現實中其實到處都充滿了劇中這樣的父子矛盾。很多時候親情一直都在,而之所以無法傳達,無非是父母不懂得表達,以及兒女未曾察覺。

如果石公虎懂得滿足兒子這一點點小小的願望,偶爾激勵,肯定他一兩句;凡事不那麼武斷,不那麼追求嚴格甚至暴力,那麼說不定這些微不足道的舉動真的就完全可以避免整個大悲劇的發生了。同樣,如果拜月不那麼偏執,不把這一切上升到仇恨矇蔽自己,多去站在父親角度思考,那麼他也一直就是石傑人而非拜月教主了吧。

很簡單的道理,只是卻很少有父母做得好,也很少有子女能夠早早明白父母的不易。溝通,一直是我國相當一部分家庭極度缺乏的東西。

總的來說,成功的悲劇離不開喜劇的襯托,仙劍一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在透過劇情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使得這部劇有了自己的內核,這一點是十分難得可貴的。

二 完美的選角

靈兒的“靈”,逍遙的自在快活,月如的傲嬌,唐鈺的認真、阿奴的天真,晉元的善良,石公虎的嚴厲,我認為符合這幾個人的第一印象,那麼就可以說是合格的選角了。這個應該沒必要說太多了,不同人的感受不一樣,但是相信他們早已成為觀眾心中無可替代的形象。其實上面主角團隊也講了不少,除了幾個年輕的演員演技有些跟不上以外,中年組和老年組的演員可謂相當給力。

即便不說主角團隊,個人覺得仙劍一的配角們都選得十分符合劇中的意境。 舉例來說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選角如九尾妖狐女苑

基本上許多作品對於狐妖這一形象都達成了共識,即狐妖向來與“清純”不太不搭邊,彷彿“妖豔”才是她們的歸宿。而女苑這個角色一開始則是以清純形象與姜明交往,後來才展現出自己的撫媚讓姜明徹底“淪陷”。因此這個角色必須要能同時勝任“清純”與“撫媚”兩大屬性

哎 不多說了,這是屬於比較直觀向的東西,總之看過這一段我是深深佩服蔣欣這演技,雖然出場並不多。她確實做到了清純外表下含有一絲撫媚,撫媚之下也不忘留住深情,實在是滿分選角,滿分表演。

又如劍聖師兄弟

酒劍仙,逃避過去,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實,於是乎借酒消愁,執迷不醒

劍聖,早已悟出自己的道,對待萬物變化從容自若

我不知道如何具體評價演員演技,我只知道自己看著舒服不舒服,是不是那個“味兒”。這兩位可謂是把這份鮮明對比原原本本的呈現了出來,尤其是謝君豪所扮演的酒劍仙,其實相比更加複雜。因為他包含了角色的好幾次性格改變,需要時常切換不同的狀態。但無論是那個飲酒隨性、還是認真執著、或是痴迷青兒不敢表達、還是最終大徹大悟面對真實的酒劍仙,他都表現得十分自然遊刃有餘,即便“切換”到其它性格,身為酒劍仙骨子裡的那股放蕩依然能夠隱隱保留著,只能說不愧是影帝吧。

仙劍一的人設本來就很成功,再加上完美的選角,不成為經典也難啊。

三 配樂 無可挑剔

央視臺專門為仙劍一做過一個十年紀念,而紀念方式正是用的全劇幾首深入人心的經典歌曲,一邊播放一邊隨著歌詞內容代入到劇情和角色之中。怎樣的配樂才算無可挑剔,並不單單是要好聽悅耳,更要貼合劇中的意境,而這一點仙劍一實在是注意得及其到位。

如主題曲《殺破狼》,已經引用了幾處,其歌詞表達的基本就是該劇的旋律;《六月的雨》在逍遙靈兒二人的誤會之中響起簡直勝過任何旁白;《逍遙嘆》正是主角李逍遙回顧自己一生的感慨;而今天我才意外發現,原來片尾曲《終於明白》不單單是對得上劇中某些場景,更是幾乎完美的對應了劇中一個人,那就是酒劍仙。

“命中註定,沒有你的未來”→得不到青兒;“莫失莫忘漸漸消失的空白”→一飲而醉,一片空白;

“什麼都別說,我不想懂”→不願回想過去;“至少我還擁有美麗的夢”→依然不忘自己過去那個夢;

“什麼都別說,我真的不想懂,終於明白該放手”→最終還是明白麵對自己的真實,放下過去的夢

其實這不僅是劇中人,更是可以唱給還在痛苦執著的人們。

除了這幾首歌,劇中純音樂同樣堪稱經典,雖說重複率有些高,但也基本沒太多影響。

如《殺破狼》改編的純背景音樂,《永恆的回憶》。先是沉重略帶悲傷的曲調展開,轉而化為恢宏,彷彿在訴說著人在宿命前的無力;而後曲調上升,像是逆流而上,抵抗,壯烈;然後曲調又下至給人一種破滅後的寂靜;繼續轉為沉重而又恢宏,最後一次爆發。像極了後面15集不斷上演的悲劇與鬥爭的場景。

如《莫失莫忘》,1分48秒曲風突然轉變,彷彿是在勾起劇中人的回憶與不捨(比如月如死後逍遙練劍那段)。

如《姜氏孤兒》,似是兩個常年充滿恩怨情仇的人,最後一次一點一滴的向對方訴說,直至最終停下言語交流,或是無奈放下,或是用劍來了斷。

又如《仙劍奇緣》,開曲就像是一位劍士豪放壯闊的出場,配合曲調變化,彷彿是在上演一場勢均力敵充滿快節奏與反轉的好戲。

等等,能為仙劍一編出這樣貼切的曲子,麥振鴻大師也真的是花足了心思。

正好在聽,就放出來吧

仙劍奇俠傳 電視原聲帶 - 蝦米音樂

四 勾起觀眾討論的元素

如果一部電視劇做成了凡人難以理解的藝術品,那麼能記住它的永遠只有極少部分人。因此商業作品為了追求熱度話題度總是會不擇手段的挑戰下限。如何做到藝術與商業並存,是個大難題。

仙劍一雖然不是多麼精緻的藝術品,但確實是大眾所喜愛的又不屬於低俗的電視劇。它能帶動觀眾不斷的討論,引發話題的先天優勢在於,它不需要刻意製造就已經自帶了許多經得起討論的東西。因為很多並不只有一種“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方說月如的愛,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劍聖和青兒所追求的“道”又是否與道德相違背;面對靈兒和月如,李逍遙可以怎麼做,應該如何選擇;等等。

人物劇情方面的討(爭)論,也許今天仍然有人在進行。其實不光是這些,個人認為仙劍一最難得的是,它有認真的刻意表達自己的思想。

就比如說“愛”,其實這個字說多了,就會覺得空洞。什麼是愛?愛從何而來?

美貌、溫柔、可愛、善良、強大…等等這些看得見的東西,愛就是從中產生的。沒什麼好拐彎抹角故弄玄虛的,這就是真實。而至於怎樣的行為怎樣的感覺才配叫做愛,劇中各路人和妖已經做得夠明白了。不同的人,愛的方式也不同。故從這裡又延伸到了“道”的討論。

每個人的“道”,具體來看都不相同,但總體來說都是一個過程,完成對自我的認知。這是我十分佩服仙劍一的地方,因為它敢花上整整一集多去討論這個令觀眾感到晦澀難懂的話題。

正如酒劍仙的終於明白,屬於他的“道”應該是放下夢而追求真實,屬於劍聖的“道”是上善若水的境界,屬於巫後的“道”是愛護大地和子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故每個人的“道”,或者說應該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各不相同。想要弄明白這一切,不能光閉目站著想想,即便悟性如劍聖之高,也要下山體驗經歷。唯有透過外界環境認知反射到自己,才能漸漸明白自己應該走何種“道”。

其實姜明悟出的“醜陋,衍生完美。黑暗,衍生光明。有邪惡,才會衍生善良。”也是“道”所蘊含中的一部分,即君子小人的一念思量,萬物並非唯一固定。一定情況下,它也會有不同的一面,如蛇妖雖是吃人猛獸,卻也懂得對愛人無私犧牲;如拜月的質疑統統被擊潰後,也明白了自己的過錯,明白了愛一直都在。

------------------------------------------------------------------------------------------------------------------------

就說這些吧,總而言之仙劍一確實是一部十足用心的電視劇。大到故事劇情,小到每一個配角的挑選,細到每一首配樂,以及一些相關思想的表達,處處皆可體現出用心。有了這些理由在,成為經典自然也是必然了。

或許題主所疑惑的其它劇所缺少的東西,正是仙劍一的獨特用心吧。


影視吧

要說仙劍奇俠傳1為什麼那麼經典,這理由自然很多,它看哭了一代人,是一代人的回憶,是一部成功的集愛情、友情及親情與一身的悲劇,是一部讓人看幾遍也不覺得膩的電視劇,是一部回不去的曾經…….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它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當初自己看過好多遍,不論第幾遍看完,都會因感傷覺得什麼都不想幹,覺得好不想就此劇終,覺得好想故事能夠繼續下去,希望能夠向好的方向發展,希望能夠讓那些死去的人們一個一個再復活回來,但終究是個人的感情不能放下罷了。

今天突然看到這個問題,讓我一下子感覺回到了從前,自己好想再一次看一遍,看一遍阿奴的單純,看一遍唐鈺的痴情,最終二人化為比翼鳥,召回大地之力;看一遍月如為愛的默默付出,體會相愛不如相知的無奈;看一遍靈兒的溫柔、善良,看一遍逍遙不再逍遙的經歷,最終一個個的離他而去;看一遍親情、友情、愛情的力量,打破愛是否存在的質疑……

整部劇先是不急不躁的花了20集營造出一個看似要朝著美滿劇情發展的錯覺,將各自懷有心結的主角團成員們聚在了一起,向著眼前的煙花美景許下讓我們十年之後再相遇的美好願望與約定,彷彿整部劇的基調會是喜劇一般,感覺故事好像就要結束了。但是很快,可以說是在人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這份美好一個一個的被打碎,碎的一點兒也不剩,最終,在大戰拜月教主靈兒落水後,當人們以為靈兒也將離開的時候,一聲甜美、清脆的逍遙哥哥,給人們一個靈兒沒有死的短暫“驚喜”,短暫的美好之後,劇情再一次翻轉,靈兒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前面的短暫美好,使後面的悲情最大化。全劇伴隨著逍遙滄桑的臉落幕,於是乎這份悲傷得以最大化的昇華,讓觀眾看過一次便久久不能忘懷。


葉落無聲0

初中時候看的,至於多少遍,我也不記得了,那時寒暑假必播的電視劇!

1、首先,演員陣容超級豪華,現在去看演技依然在線。

胡歌:說實話那時候逍遙哥哥給我印象一般般,我並不是很喜歡他那種“吊兒郎當”的大俠,那時的偶像是黃海冰 焦恩俊那種冷峻俠客。

劉亦菲:原來我喜歡的是“靈兒”而不是劉亦菲這個演員。

安以軒,彭于晏,謝君豪(影帝),劉品言,孫莉(黃磊老婆),蔣欣,徐錦江(香港藝術家了..)

2、然後,超經典BGM,麥振鴻大神作曲。

片頭片尾插曲:殺破狼(看不見未來和過去,分不清生死的差異,現在qq都是用這個簽名),終於明白,六月的雨,逍遙嘆,一直很安靜(阿桑)歌詞超級美,這首歌簡直為月如量身打造。

BGM:莫失莫忘(4年起床鈴聲),桃花島(有個高潮版的30s,去聽聽保證你停不下來),大地之母,仙劍奇緣(逍遙學御劍術那段BGM)比翼鳥

3、經典對白。

“感情貴在專注,始終如一”這段是月如父親說的,被小時候的月如聽到了,然後她一直認定逍遙。

“天涯海角,矢志不渝”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初中時候懵懂的年紀,情種埋下,以後認定了的人就是一輩子,現在盒初戀談了5年,今年結婚了。

4、還是臺詞對白。

那時候看到電視劇拜月提出的“地圓學說”,以及阿七說的“今夜月圓,明夜必定月缺”,還有“不死劫”等等.....在少女學堂年紀,真的非常有看點。

還有,個人最喜歡的酒劍仙,他那搞怪的臺詞,“師傅你怎麼不教我這個?故意的故意的”還有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多少年了一直記得。

5、這是我見過最純淨的“三角戀愛”。

一起吃到老,玩到老。“想不到我已經這麼老了!”是不是和紫霞的“蓋世意中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且,從劇集來看。逍遙與靈兒成親,但是逍遙卻因為吃了忘憂蠱把靈兒這都事情忘記了。在承若救出靈兒的時候,與月如同行發生感情,在鎖妖塔回覆記憶,月如卻永遠留在了塔裡。是不是和猴子為了救晶晶卻與紫霞發生情愫相似,經典的愛情故事大抵如此吧。

6、吐槽。

因為劇情,去玩過仙劍遊戲。電視劇改動的有點大,劇集方面還是有點拖沓不好看,比如女飛賊、紫葫蘆縣官那裡,挺敗筆的,不過整體還好,問題不大!

那時記憶裡,這應該是第一部以悲劇結尾的電視劇吧,月如、劍仙、阿七唐鈺阿奴,尤其是最好靈兒走的時候,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

現在回憶仙劍1,大概率是回憶那時的初中生活吧。窮娃娃也沒多大見識,看到女媧、仙術、武術、妖怪、穿越、古裝這些要素都在,那自然是喜歡的不得了,看了又看,於是乎就很熟悉很熟悉了,搞得現在都還在學阿奴撒嬌,臉上蹭著嘴裡說著。班上同學都會談論起逍遙、靈兒,那時候大家對月如爭議還挺大,我也為此和宿舍女生爭辯過,現在想來,也行經典的東西才會讓我再次來記起回答這個問題吧!

懶得找圖,將就看吧,歡迎補充!


吳鹿燦白興勳愛倩倩


《仙劍奇俠傳》為什麼哪麼經典?這首先是書的作者立意好,創作精彩,故事內容與情節適應時代需求與當代潮流!

《仙劍奇俠傳》與《青城十九俠》都是還珠樓的作品,還有青蓮居士的《蜀山劍俠》,好似一人之筆墨,都堪稱絕筆!書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個性特別;故事情節曲拆,扣人心絃,感人肺府!與其它修行成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打破了傳統方法!御劍飛行,新穎別緻,別出新載!想想,一個人誠心修煉,到一定程度,便能有高超的法力:千里與萬里傳音,縮地法,隱身法,還有用功力御使武器,御劍飛行等等,實在另人神往!這些神話故事是男女老少,喜聞樂見的休閒娛樂品種!

我們作為讀者,作為影視觀眾,希望,能在製做影視時,能儘可能多吸納成熟的演員與藝人參與,特別注意年令搭配!


海海147035523

仙劍1講述是情與道的選擇。說白了就是信仰問題。也是理智與感性的選擇。仙劍三本來超級無聊。最後的總結就很好。那段人從出生的貪婪。惡 完全是教科書。還有是打賭。明明勸人從善卻受到攻擊傷害也是人生最無奈的。其他的不說了沒內涵。什麼雲凡雲凡我愛你。仙劍一要拍電影。說是為了滿足大家改變悲劇結尾。個人認為這樣不好。毀了經典。缺憾美是因為缺憾的存在。不如用莫失莫忘來放大會更好。不信走著瞧


眾影視覺

阿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她有唐鈺小寶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