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農村,我總要到年輕時熟悉的地方走走。農村大姐在賣自己做的年糕、鍋餅等麵食。


每次回農村,我總要到年輕時熟悉的地方走走。農村大姐在賣自己做的年糕、鍋餅等麵食。

糯米麵的年糕兩元一個,黍米麵年糕1元一個。大姐說這裡面放的最好的棗。窩頭狀的年糕自己做的黃黍米麵年糕最好吃,大姐說面攪拌的訣竅是冷熱水各半,先把紅棗加水入鍋煮一會兒,沒有秘密。

20元一個的、25元一個的、30元一個的,大爺說只是大小不同,所以價格不同。

我看到大爺編的很精緻,對於城裡人來講,這就是一個“神器”,它不但可以裝饅頭、雞蛋,更可以放炒好的菜和早飯,一個小時候不會涼。

農村大爺今年70歲,來大集上賣自己這一冬天自己編的饃囤子。大爺和和大娘今天轉眼間只剩下幾個,可把大爺高興壞了。

大爺,我們是農民,家裡包了20畝地,種了麥子和玉米,一年有2萬元收入,賣這些饃囤子也能賺5000多元,編這個很麻煩。

孩子們也喜歡這泥娃娃,二月二這天在當地叫“拴娃娃”,象徵著吉祥幸福、人丁興旺。

孩子們買了手扎燈籠。手扎燈籠是用當地天然野生葦子編的。

你喜歡這些傳統手藝嗎?年輕人現在不願學。在農村生活恬淡而寧靜。【圖為原創,嚴禁搬運,農業、農村、農民,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