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重慶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從1939年到1946年5月的8年裡,郭沫若一直生活在這所居所裡。圖為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的郭沫若舊居。。

圖為院內的郭沫若雕像。1938年12月郭沫若到達重慶,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0年,國民黨政府撤銷第三廳,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員會,郭沫若任主任。

舊居佔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6平方米,建築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鬥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圖為院內一角。

抗戰時期,郭沫若在重慶領導文化界人士進行抗日宣傳工作,這所院子成為當時大批文藝界人士活動的重要陣地,圖為院內一角。。

圖為院內的銀杏樹,樹齡有200年,銀杏也是我們國家的國樹。郭沫若的散文詩《銀杏》就是以此樹為原型創作的,他經常在樹下納涼、會客、散步,並與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在樹下題詩作畫,郭沫若稱樹是“中國文人的有生命的燈塔”和“中國的國樹”。

圖為館內的《甲申三百年祭》雕刻。作者郭沫若1944年創作於此館,本書主要講述了明朝滅亡的經過以及原因,供後人借鑑。1944年4月至5月間,毛澤東演講中談道:“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同志對於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鑑戒。


圖為郭沫若在重慶進行考古工作。

圖為郭沫若在重慶時創作的歷史劇《屈原》。在重慶期間郭沫若不光完成了《屈原》,還創作了《虎符》、《高漸離》、《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等歷史劇的創作。1946年5月,郭沫若離開重慶。

圖為郭沫若帶領群眾高呼抗戰口號。郭沫若來到重慶後,積極進行抗日文化的宣傳和創作,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以郭沫若為代表的愛國民主文化前輩們的艱辛努力和卓越貢獻已成為中國文化史和振興中華民族的豐碑,高高矗立在我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