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885年12月22日,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在律令制度下,太政大臣是日本歷史上最高官位。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至明治十八年。

江戶時代末期長州藩政府秘密派五位藩士前往英國留學,包括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勝、井上馨、遠藤謹助。1863年五人化裝為英國水手到達上海,然後,藏在一艘鴉片船中,再分為兩組,跨海抵達英國,入讀倫敦大學學院。他們均在後來明治維新和之後的明治政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867年11月9日,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受到薩長同盟締結的威脅,主動把政權交還天皇,成立以德川家為中心的新政府,實則使德川慶喜仍然掌握政治實權。結果導致戊辰戰爭,明治新政府徹底擊垮了江戶幕府。圖為邨田丹陵畫作《大政奉還圖》。


明治維新成功後,伊藤博文在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細田道一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1885年12月根據他的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12月22日伊藤博文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並開始起草憲法的任務。被譽為“明治憲法之父”。圖為伊藤博文與韓國太子李垠。

在明治憲法的體制下,內閣總理大臣是由天皇親自任命的,但因不是憲法規定的職位,其任命方式多次改變。最初是由元老向天皇薦舉,因而常由推翻江戶幕府的明治維新有功人員出任;直到大正民主時期,在當時自由民主浪潮的氛圍下,則多由眾議院多數黨的黨魁出任;進入昭和時代後,隨著日本逐漸進入戰時體制,改為由內大臣召集的“重臣會議”舉薦,又轉變成現役軍人或軍部相關人士出任的局面。圖為伊藤博文率領下的首屆內閣成員。

至1901年,伊藤博文先後四次組織內閣,是明治憲法體制下,擔任內閣總理大臣次數最多之人。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遭到韓國義士安重根刺殺身亡。圖為在東京日比谷公園舉行的國葬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