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文科地理綜合題難做?沒事,這有拿高分的捷徑,建議收藏研究

你與文科地理學霸之間的距離,也許之隔著一個綜合題的距離。文科地理綜合題題型多樣,下面分析原因類及比較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一般的答題模式,適當舉例說明。

一、原因類試題

題型特點:地理事物間的因果聯繫能考察學生的思維過程,成為地理綜合題的常見設問和考察形式。命題上,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人為原因兩個方面。

思維建模:在分析該類試題時,要注意把握兩點: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並理解“因子”與相關“地理要素”之間“因”與“果”的聯繫。

2.明確分析的原因內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自然原因一般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地質、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礦產、洋流、海陸輪廓、板塊運動等方面來分析;人為原因從歷史條件、人口、工農業、城市、交通、政策、工程建設、市場、科技、軍事、宗教等方面來分析。

模板典例

覺得文科地理綜合題難做?沒事,這有拿高分的捷徑,建議收藏研究

太陽輻射

①緯度位置 ②天氣和氣候狀況 ③地勢高低與坡向(陰坡、陽坡)

等溫線走向

①緯度位置(東西向,與緯線平行);②海陸位置(與海岸線平行);

③地形(局部閉合或沿山脈延伸)

降 水

海陸位置(內陸乾旱少雨)、大氣環流(低壓控制、夏季風控制降水多)、天氣系統(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控制降水多)、地形(迎風坡降水多)、洋流、植被和水文、人類活動(城市雨島效應)

鹽場形成

①平坦廣闊的泥質海灘;②利於蒸發的天氣:風大,晴天;③避開大河的河口

漁場形成

①大陸架海區; ②河流入海口處;

③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補償流處; ④溫帶海區

氣候成因

①太陽輻射;②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④人類活動

③下墊面(地勢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擋、洋流、海陸分佈)

特殊氣候區成因

①洋流 ②地形 ③風(暖溼氣流或乾熱氣流)

自然災害成因

洪澇、乾旱、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的成因(省略)

環境問題成因

水土流失、鹽鹼化、荒漠化、水資源短缺、全球變暖、酸雨的成因、臭氧層破壞(省略)

人口遷移

①經濟(就業機會、經濟收入) ②政治

③社會文化 ④生態環境(氣候、旱災等)

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

①歷史原因 ②經濟原因(支付地租能力) ③社會原因 ④行政原因

覺得文科地理綜合題難做?沒事,這有拿高分的捷徑,建議收藏研究

工業集聚原因

①共同利用基礎設施和廉價勞動力; ②節省運費和能源消耗;

③加強企業間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

二、 比較類試題

設問形式:

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它為客觀、全面地認識事物提供重要途徑。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xx和xxx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

比較類設問一般有兩類:

1.名詞比較類。其基本思維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詞的含義,包括的主要內容,然後針對內容進行分析、對比。

2.區域特徵比較類。其基本思維模式是:先對區域進行綜合分析,然後根據要求對分析內容有選擇性地列舉比較。這類試題重在分析,次在比較。所以,區域的綜合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區域的綜合分析主要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進行。

關鍵(一):四步審題

第一步審比較對象,審準對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題時張冠李戴;

第二步審比較要求,即審準題意要求找相同點還是不同點,還是異同點都找,或者要求通過比較進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審比較考點,如比較A、B兩地的氣候類型及特徵的異同點,其比較的考點是氣候類型及特徵,此步驟可避免跑題;

第四步審比較角度,審準題目從什麼角度、幾個角度去比較,此步驟可避免漏掉答題的要點。

關鍵(二):三項聯繫

聯繫圖表和材料。聯繫課本知識點。聯繫生活經驗和常識。

關鍵(三)二定要點

根據分值定要點。要點化答題,看分給點,只有給足正確的要點,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據內容定格式。根據分值定要點,根據內容定格式是指採取要點縱列化或者採取列表比較。一般來說,比較異同時列表比較更直觀些。

模板典例

比較地表環境特徵

①氣候(溼、熱、冷、幹) ②植被狀況

③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 ④河流發育程度

對比水系特徵

流向與長度;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及形態;河網形態、密度;河道深淺、彎曲、寬窄;落差或峽谷分佈

比較等值線特徵差異

等值線數值高低、延伸方向、彎曲趨勢、疏密變化等

分析區域不同特徵

①地理位置 ②自然地理特徵 ③社會經濟特徵

比較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①成因②風向、特點③影響範圍

覺得文科地理綜合題難做?沒事,這有拿高分的捷徑,建議收藏研究

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特點、水平、速度及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