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正在研製空射彈道導彈?專家:中國根本沒有那閒工夫!

20世紀50年代,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如火如荼,地面、水下和空中發射方式都在探索中,但空射方式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未獲成功。到了60年代末期,處於深度冷戰狀態的美、蘇兩國的核武庫已經膨脹到了足以摧毀地球數百次的規模。兩國認識到單純增加核武器數量已經毫無意義,於是在1969年11月27日開始進行限制戰略武器談判,並於1972年5月簽訂第一階段戰略武器限制條約(SALT-1)。SALT-1僅要求雙方把核武器數量凍結在1972年中期水平上,並不限制提高核武器性能水平和部署方式。此時美、蘇都已具備三位一體(陸基洲際導彈、潛射戰略導彈、戰略轟炸機)戰略核力量,於是,雙方不約而同地又把目光投向到戰略導彈空中機動發射這種方式上。蘇聯和美國1979年簽訂的第二階段蘇美限制戰略武器協定的備忘錄規定,在1981年12月31日以前禁止試飛和部署空基彈道導彈。

美媒:中國正在研製空射彈道導彈?專家:中國根本沒有那閒工夫!

儘管第二階段蘇美限制戰略武器協定沒有得到批准,但雙方仍遵守其諸項原則直到1986年底,即當美國不再受其所規定的數量限制時。1991年簽訂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完全禁止空基彈道導彈系統。禁令涉及到此類導彈的生產、試驗和部署。1994年第一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生效後,禁令有效期為15年(到2009年12月5日之前)。在條約禁止空基彈道導彈的情況下,美國人試飛並裝備了近、中、遠程空射彈道導彈靶。這些導彈目前被用於試驗反導防禦系統。美國研製的空射彈道導彈靶與空基彈道導彈區別不大。二者唯一的區別是導彈靶上沒有安裝彈頭,但這從外形上看不出來。據美國某網站聲稱,中國正在研製新型的空射彈道導彈,並且會部署在我國的轟6k戰略轟炸機和隨後服役的轟20型戰略轟炸機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蘇就展開了一系列的空射彈道導彈實驗,雙方分別使用了C5和安124型戰略運輸機發射空射彈道導彈,雖然我國也擁有載重量超過60噸的運20戰略運輸機,但現在的空射彈道導彈性能已經遠遠不如戰略巡航導彈等新式打擊武器了。

美媒:中國正在研製空射彈道導彈?專家:中國根本沒有那閒工夫!

在同樣的射程下,彈道導彈的重量遠大於巡航導彈,並且打擊效果也並沒有太大的優勢,我國東風21型彈道導彈和長劍10的射程相差不大,均在2500千米以上。中國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是中國專門為應對航母威脅而研製的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導彈。其目的是防止美國航母介入臺海,號稱“航母殺手”、“航母剋星”,對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攻擊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其特點是可以在打擊過程中改變運行方向以避開反導攔截。美國經常披露新一代“福特”級航母首艦CVN-78“傑拉德-福特”號的建造進展情況,炫耀其先進的性能。但是,美軍新型航母多少有點“生不逢時”,因為它的“剋星”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橫空出世,兩者的對決甚至可能影響到中美太平洋較量的勝負。中國東風導彈可是說是陸地上的王者!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中國的長劍10不但可以在陸地上發射,還可以空射,艦射,甚至能在潛艇上發射,在製造成本上,東風21遠超長劍10型。對於一般的戰略轟炸機來說,攜帶東風21這種彈道導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媒:中國正在研製空射彈道導彈?專家:中國根本沒有那閒工夫!

而世界上現在唯一一個還擁有空射彈道導彈能力的就是美國了,美國進行了多次反導試驗,其導彈幾乎均由“飛馬座”火箭和“潘興”彈道導彈改造而成,而這兩種武器都是非常經典的彈道導彈。這兩款導彈均有B52戰略轟炸機攜帶發射,這是世界上唯一一款空射彈道導彈載機了。而據美國的實驗結果,空射彈道導彈的打擊效果雖然超過了空射巡航導彈,但整體打擊效果卻遠遠不如。因此,中國專家稱我們並不會發展一種打擊能力不強,成本較高且發射不靈活的武器。這種“空射彈道導彈”更可能是一種無稽之談罷了,即使是中國真正發展這種導彈,也最多作為一款打擊手段的補充,而不是所有打擊手段。對於中國來說,研究一款空射彈道導彈並不難,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款武器是否值得,美國在炒作中國威脅論以前,最好思考一下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