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衝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號護衛艦是怎麼被導彈擊中的?

一德格天1

以色列的“哈奈特”號護衛艦(INS Hanit F-503)被導彈擊中的過程並不複雜。

薩爾5型護衛艦

根據資料顯示,2006年7月14日被導彈擊中的“哈奈特”號,當時雖在離貝魯特海岸約10海里的黎巴嫩水域巡邏,但並未開啟相關預警雷達,這就導致“哈奈特”號在遭遇攻擊時,並未作出有效的防禦措施。當然,以軍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也在於,以色列方面並沒有對真主黨武裝是否擁有岸艦導彈的情況作出準確評估。

被擊中的“哈奈特”號尾部

就實際的攻擊情況而言,當時的“哈奈特”號被攻擊到的是水線以上的船體尾部,這也導致“哈奈特”號動力癱瘓,並造成上4名水兵死亡。不過,“哈奈特”號在遭遇攻擊後並未沉沒,且返回阿什杜德港後,經過幾個月的修理,在2007年又重新開始進行服役。

另有資料顯示,當時真主黨武裝發射的岸基反艦導彈共有3枚,除1枚擊中“哈奈特”號外,1枚在發射後爆炸,另1枚則是越過目標擊中了60公里外的一艘商船。

3艘薩爾5型護衛艦編隊

此外,就“哈奈特”號本身而言,其屬於薩爾5型護衛艦(Sa'ar 5-class),同級3艘均由美英格爾斯造船公司建造,該機艦滿載排水量1275噸,配備有EL/M-2248 MF-STAR 4陣列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巴拉克-1型防空導彈、MK-15型密集陣近防系統、AGM-84“魚叉“反艦導彈等武器系統,這在以色列地區都是相當優秀。另外,再加上該級艦不錯的隱身設計,這也是造成以海軍過於大意的原因所在。


飛豬漲姿勢

在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衝突中,以色列海軍哈奈特號(INS Hanit)護衛艦被黎巴嫩發射的導彈重創。哈奈特號(INS Hanit)護衛艦,是薩爾5型護衛艦的三號艦。該級護衛艦,是現以色列海軍中排水量最大的水面艦艇。

哈奈特號(INS Hanit)護衛艦

1967年,埃及導彈艇擊沉以色列驅逐艦埃拉特號,這使得以色列在之後的三十年內放棄了發展大中型水面艦艇的念頭,轉而發展輕巧靈活但火力強大的導彈艇上,因此誕生了薩爾2、薩爾3、薩爾4等導彈快艇。

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爆發的第五次中東戰爭中,雖然以色列大獲全勝,但是也暴露出以色列海軍導彈艇在使用上的缺陷。1983年以色列為決定發展新型護衛艦,1988年3月,美國正式接下以色列的這筆生意,由洛克威爾和英戈爾斯負責設計建造,1990年完成設計,1992年首艦開工。由於每艘薩爾-5型護衛艦的造價,高達近4億美元,因此以色列將採購數量從原本的6艘縮減至3艘。

薩爾-5型護衛艦

該級護衛艦全長85.64米,滿排排水量1227噸。該艦是以海軍最早搭載直升機的艦隻,艦上搭載有法國的黑豹直升機用於反潛。艦上武器裝備為8枚魚叉導彈,以及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另外還有64枚閃電-1導彈(用於防空)和六枚Mk 32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 46型魚雷)。

三號艦哈奈特號護衛艦,於1993年4月5日開始建造,1994年3月下水,1995年2月7日服役。

在以黎戰爭期間,哈奈特號護衛艦在距離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海岸附近海域執行巡邏任務。2006年7月14日,哈奈特號護衛被黎巴嫩發射的導彈擊中(可能是C-802反艦導彈)。導彈擊中了哈奈特號護衛艦的艦尾水線部分。

薩爾-5型護衛艦

據相關媒體報道,這枚導彈在爆炸後,將飛行甲板引著,並損壞了艦體內的推進系統。飛行甲板起火後,嚴重威脅下方的航空燃料庫,不過最後並沒有出現爆炸。幾個小時後,大火被完全撲滅。在這次事件中,共有四名水手死亡。雖然被重創,哈奈特號護衛艦沒有沉沒,一直漂浮在海面上。後來,該艦被拖到阿什杜德港進行維修。經過三個禮拜的維修,該艦重返以色列海軍。


鼎盛軍事

以色列“哈奈特號”輕型護衛艦(屬“薩爾–5型”)可不簡單!雖然排水量比056級都小,但是它可是“小艦重裝”的典型,由於以色列海軍力量建設要求“小而強”,大部分艦都要求“多功能”,就拿“薩爾–5型”來說,防空、反艦、反潛所有的活,它都幹了!武器配置也很強悍,艦艏的美製“密集陣”近防炮、巴拉克Ⅰ防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總之,它在同等級別的戰艦當中戰鬥力是強悍,理論上來說“薩爾–5”可以攔截2枚反艦導彈的襲擊。


但是,擊中它的伊朗“努爾”反艦導彈(岸艦)也不是普通裝備,是伊朗從外國引進的先進反艦導彈技術,自己改進和組裝的,僅比原裝品差了一點點!並且,由於採用岸艦系統隱蔽性更強,從上面圖片裡就能看到,“努爾”導彈的發射車可以偽裝成任何民用中型卡車,在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機動,由於導彈射程較遠,可以距離海岸很遠的“次縱深”地帶發射……並且制導系統與發射系統可以距離很遠,當鎖定目標以後,在極短時間使用微波通訊告知發射車……。是一種隱蔽性非常好的反艦利器!


其實,這次以色列護衛艦被擊中完全是自己疏忽所致,而且離海岸線太近了僅10餘㎞,理論上來說“哈奈特號”有兩層“硬殺傷”防禦反艦導彈來襲的能力,艦上的警戒雷達在發現目標以後→通知艦上的“防空中心”→中心使用火控雷達進行精確跟蹤、制導→一秒鐘間隔發射兩枚“巴拉克Ⅰ”導彈就能攔截“努爾”→如果攔截失敗,“密集陣”是最後防禦手段!可以認為“哈奈特號”攔截2枚“努爾”攻擊是可以的!

但是,以色列護衛艦在距離海岸線10㎞左右的距離居然不開機警戒雷達,這樣危險的地帶不開雷達完全是“懈怠與驕橫”所致,沒有意識到“真主黨”武裝有岸艦導彈這樣的裝備!

而“努爾”導彈發射一方則完全貫徹了“岸艦導彈”的戰法,就是隱蔽偽裝、制導系統與發射車之間距離較遠 ,中間設置中繼站…在鎖定以色列護衛艦以後通知導彈車發射……由於發射車距離護衛艦很近 ,導彈以“亞音速”飛行,300米/秒,10秒鐘就是3㎞,10多㎞的距離飛行不到一分鐘!這樣近的距離除非以色列護衛艦高度戒備,並且各武器系統都已經接電,處於待發狀態……這樣才能攔截,很可惜以色列艦沒有做任何“防禦措施”!

現代戰艦對抗岸艦導彈是一個較難的課題(屬於游擊戰)!原因是,反艦導彈系統可以在海岸線任何地方隱蔽,車輛偽裝嚴密!偵察手段要想在茫茫車輛當中找到“制導系統車”和“發射車”簡直就是大海撈針!並且導彈發射突然性太大了!不一定在哪就發射一枚,留給戰艦預警的世界太少了!

所以,戰艦距離敵海岸較近的距離的時候覺得不能疏忽大意!全艦要做到一級戰備狀態!這樣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皇家橡樹1972

圖為薩爾5型護衛艦,就是被黎巴嫩真主黨擊中的軍艦。

根據新聞報道,真主黨是攻擊停泊在貝魯特16公里外的,距離海岸還是比較近的距離,說明以色列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敢把船停泊在如此近的距離,如果遠一點,真主黨還不一定能夠抓住它。畢竟真主黨基本上沒有其他探測手段,很難在茫茫大洋上尋找到敵人。不過以C8O2的導彈性能,在近海40公里以內是肯定能夠搜索到的。

其實薩爾5型的損失並不大,所以以色列給出的消息稱是戰鬥部50公斤,所以國內很多人都認為不是C802,因為C802的戰鬥部180公斤,一個區區1200噸的輕型護衛艦應該很容易被擊沉,而以色列方面給出的數據也說明只有50公斤,所以有人猜測是C701。

其實之所以沒有把它擊沉,關鍵還是在於薩爾5型的隱身性能還是可以的,從第一張圖就能看出來,而它直升機機庫的機械臂在伸展開的時候,其實就像一個角發射器,所以當時C802的主動雷達,就看到這麼一個明顯的目標一頭撞了上去。

可以看到是直升機是機庫左上角先被撞掉了一塊,因為現代反艦導彈為了打薄皮大餡打現代軍艦,都是採用半穿甲戰鬥部,這樣在撞穿軍艦後,可在內部爆炸,但是因為有機械臂的阻擋,它沒有撞穿軍艦本體,而掉在直升機飛行甲板上爆炸。

因為不是在內部爆炸的,所以威力變小了很多。而這也是薩爾5型驅逐艦能夠活下來的原因。


木榮雨北

反艦導彈:不是我不小心,只是這麼大個目標,引力難以抗拒!

(“哈奈特”號護衛艦後甲板圖 損失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這個案子是發生在2006年7月14日,當時這艘滿載1200噸的“哈奈特”號護衛艦正在離貝魯特還有10海里的黎巴嫩水域巡邏。當天晚上這艘艦遭遇了3枚反艦導彈襲擊,4名船員遇難。艦體尾部機庫位置和上層建築受損,隨後引發的火災的造成了發動機艙的熄火,隨後該艦處於無動力漂浮狀態,被拖回港口維修並進行了維修和升級。

(被認定為的來襲導彈可能型號,都是一家子的...)
當時的實際情況由於只有以色列方面的報道。所以,我首先引用下以色列國防軍關於黎巴嫩戰陣中的這一事件的調查報告(相對權威消息源)。以色列國防軍對於這次案例調查表明,當天夜裡至少有3枚反艦導彈對“哈奈特”號護衛艦同時進行打擊,最有可能是基於C-802反艦導彈的伊朗國產化版“努爾”,但是也可能是C-701,因為造成的損失其實太輕微了。

(當時以色列人調查報告中繪圖 兩枚來襲導彈輕鬆掠過)
以色列的報告稱,來襲導彈1枚沒有射向“哈奈特”號護衛艦方向(推測發射後爆炸),2枚來襲導彈,一枚在水線上5米處擊中了後甲板,另一枚在水線上20-30米處掠過“哈奈特”號護衛艦。其中掠過的導彈擊中了小型柬埔寨註冊商船“月光”號,並導致該船沉沒了。

(也不是我畫的圖 以色列國防軍畫的調查報告圖 描述了被命中的案例)

至於為什麼會被襲擊,以色列國防軍給出的答案是:艦員沒有采取充分的行動來規避可能的風險!因為在2006年之前,以色列方面僅有1名情報官員預測過真主黨擁有反艦導彈。這導致艦員的鬆懈。而且在當時,艦長和中上層4名軍官沒有在艦上,值班軍官關閉了部分雷達和防禦系統,同時並沒有通知帶班艦長(這點有點勉強,跟當年“飛魚”導彈擊中“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藉口幾乎一模一樣...)。

這條艦還在服役,修修補補又繼續了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首先,以方的戰情分析有問題,敢在真主黨活動區域海面停靠,不過以方有可能是在進行滲透活動。其次,這種低烈度的不對稱衝突,你用先進的艦艇,不成為活靶子才怪,黑鷹墜落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你在明我在暗,防不勝防。最後,純武器論:艦艇的防空雷達不可能一直開機,首先散熱已經是問題了,更別提容易被鎖定了,一般來說岸基無論進攻和防守都優於海基,因為縱深大隱匿性強且掩體多,由海攻陸主要是要發揮快速突擊優勢打了就跑,所以像以前那樣開軍艦到對方家門晃悠威脅,現在看起來就像傻X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