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有什麼特點?

唐知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計劃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是建立在北斗一號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基礎之上加以改進和完善的導航系統。

為了積累前期經驗,我國率先發射了三顆北斗靜止軌道實驗導航衛星組成了北斗區域衛星導航

系統。主要的功能有定位,授時,報文以及GPS功能。但北斗一號系統也有致命的缺點,無法與美國和俄羅斯以及歐洲的伽利略全球導航系統相比。北斗一號導航系統由於系統用戶無法保持無線電靜默,同時也無法在高速移動的平臺上使用。在軍事行動中無論是飛機還是導彈都是高速移動的物體,這也就意味著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沒有辦法應用於軍事方面。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將徹底克服北斗一號系統存在的缺點,北斗二號導航系統將可以為軍事和民用提供海陸空全方位的全球導航定位服務。北斗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而且北斗二號導航系統還有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無法比擬的優勢。北斗二號導航系統不僅可以快速定位為服務區的用戶提供全天候的定位服務,還可以做到短報文通信,每一次可以傳達一百二十多個漢字信息。在精密授時方面精度達20納秒。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車載導航市場,而美國的gps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北斗二號投入使用之後並不會取gps,北斗二號的車載導航系統兼容GPS,會形成良性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品讀武器裝備

圖注: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自2012年正式提供服務以來,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複雜星座組網的航天系統,第一個面向大眾和全世界用戶承諾服務的空間基礎設施,也是國際上第一個多功能融為一體的導航系統。

按照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佈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公開服務性能規範》(1.0版),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公開的服務區為55°S~55°N,70°E~150°E,服務區內具備定位精度水平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雙向授時精度10ns;短報文54萬次每小時的服務能力。此外,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還具有國外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位置報告、三頻導航、雙向授時等功能。其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其一,將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三種服務融為一體,開創了衛星導航技術發展新方向,為世界衛星導航技術發展開闢了新道路。

其二,在國際上首次採用GEO/IGSO/MEO混合星座,突破了衛星構建導航星座的一系列技術難題,以最少的衛星數量實現區域導航服務,工程建設速度快、效益高。

其三,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研製地球同步軌道導航衛星,解決了基於弱磁力的姿態控制、高精度溫控等關鍵難題,實現了高精度、高可用和高功能密度比。

其四,創建了“集中設計、流水作業、滾動備份”的宇航產品批量生產模式,突破了數字化過程管理等關鍵技術,國內首次實現星箭產品組批生產、高密度組網發射,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科研生產能力轉型。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自2012年正式提供服務以來,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和國家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兵工科技

北斗一代、二代、三代統稱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防空系統,於1994年開始研發,2000年開始應用於實驗衛星的發射,2011年底面向民間開放,按照規劃,要在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沿線的所有國家,2020年覆蓋全球,在國內的利用率達到20%。其實,在1970與美蘇在同一時期我國就提出了衛星導航技術的論證方案--“燈塔”項目,但是由於當時的國內外形勢被迫停止。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和中國的北斗,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四個衛星導航系統。由於經費問題、歐盟各國暗鬥導致伽利略中一而再的被推遲(中國當時也是投資了伽利略的,但是由於處處受到歐盟的排擠退出來了),俄羅斯也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格洛納斯沒有正式走上舞臺,所以,現在就只有GPS和北斗才算是正真意義上的導航。

目前,北斗2號是由23顆衛星組成,定位的準確度達到10米,計劃到2020年前發射35顆衛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導航系統,比GPS還多5顆。為本國提供服務是第一要務,雖說現在全球性的導航網絡還未健全,但是亞太地區的北斗2號導航網絡已經建立起來了,網眼的最密處在中國上空。北斗2號衛星導航系統將克服北斗1號系統存在的缺點,同時具備通信功能,其建設目標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的我軍民用戶提供陸、海、空導航定位服務,促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功能的應用,為航天用戶提供定位和軌道測定手段,滿足武器制導的需要,滿足導航定位信息交換的需要。

北斗可見衛星圖

評價一個導航系統主要是從4個方面來:

1.軍用價值。這個是其存在的主要目的,GPS隸屬於美國海軍,北斗、格洛納斯都是屬於軍方

2.民用價值。說白了就是賺錢,導航系統開發的成本不低,除了用於軍事,其商業價值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3.穩定性。幾個系統處於競爭狀態,所以需要保持現有狀態穩定,頻繁發射衛星補充(畢竟都是幾十個大衛星的衛星星座),而且由於競爭和需求必須更新換代。

4.實用性。全球性的一定比區域的好,1釐米精度的肯定比1米的好,能1分鐘定位的肯定比1小時的好,獨立的肯定比依賴其他衛星系統的好。

從這4個方面來看,GPS還是處於霸主地位,目前已經更新到了第三代了。

不過,我們的北斗還是有自己的特點的,這不是其他導航系統能夠相比的。

其一,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具有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功能。而GPS具有定位和授時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北斗系統具有其他系統 不具有的衛星短信功能。北斗可以發佈140個字的短報文,就像現在人們平時用的“短信”,既能夠定位,又能顯示發佈者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北斗的短報文功能可以實現雙向通信,提供的指揮端機可進行一點對多點的廣播傳輸,為各種平臺應用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國防、民生和應急救援等領域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和你朋友同時被困在一個沒有信號小島上面,你用的是有北斗的設備,你朋友用的GPS的設備。同時求救,你朋友只能看見自己的具體位置而不能做什麼,而你除了能定位自己的位置外還能通過設備將自己的位置告知搜救人員。

其二,北斗是唯一一個使用了地球靜止軌道(36000公里高)、地球傾斜同步軌道(36000公里高)和中軌軌道(20000+公里高)的衛星導航系統。GPS、格洛納斯、伽利略都是僅使用中軌軌道。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軌的靜止和傾斜同步軌道,衛星軌道運轉週期為24小時,其信號會長期覆蓋指定區域,且衛星之間形成的數據通信鏈路也能校正誤差、進一步提高精度。我國重點覆蓋的區域是亞太地區及“一帶一路”地區,系統建成後,這些地區均將獲得優於GPS系統的精準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