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霸屏”讓世界煩惱

菅野幹雄:我對每天早上的“特朗普霸屏”感到吃驚。不管是批評特朗普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還是親特朗普的福克斯電視臺(FOX),新聞頭條總是被特朗普在推特上的“發言”佔據。這讓第一次到華盛頓工作的我非常不適應。

美國政治報紙《Politico》刊登了以“特朗普錯亂症候群”為題的諷刺漫畫。通信衛星、電視塔、大街上的行人和狗一同叫嚷著“特朗普、特朗普、特朗普”。

“特朗普霸屏”讓世界煩惱

美國人漸漸習慣了“Trump as usual(有特朗普的日常)”。對於特朗普每天製造的騷動,人們的牴觸感越來越弱,是不是甚至認為還值得肯定?儘管這只是假設,但如果成真對世界來說將是一件頭疼的事。

從3月開始,一度安分的特朗普再次以“美國第一”的名義做出了過激言行。例如以威脅安全保障為由限制鋼鐵和鋁產品進口,以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為由啟動制裁關稅,批評跨越墨西哥邊境進入美國的移民。特朗普每天放出“推特大炮”,白宮內的反對派官員也接二連三地離開。

與特朗普意見不合的國務卿蒂勒森、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任科恩相繼離開,特朗普政府變得越來越“純淨”。在3月底的復活節假期,特朗普與對移民立場尖銳的親信和友人在佛羅里達州的別墅度過。到4月,特朗普就發佈了十幾條反移民的推特,似乎是受到了這些人的影響。

首先通過語言攻擊對手,然後通過談判獲得有利條件。這讓人想起了2003年美軍先發制人攻擊伊拉克之際採取的“打擊與震懾(Shock and Awe)”作戰。諷刺的是,對特朗普發言做出反應的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雖然特朗普將批評自己的報道斥為“假新聞”,但實際上卻將這些媒體用作廣泛傳播自己推特的工具。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顧問馬修·古德曼分析稱,“不管是支持還是批評,特朗普希望一直處於新聞的中心”。

“貿易逆差就意味著輸了”,特朗普通過21世紀的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普及著這種守舊的觀點。作為以房地產發家的實業家,特朗普與生俱來的機敏使其蠻不講理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特朗普很幸運。從上任總統奧巴馬時代開始的美國經濟擴張局面持續了近9年,即將刷新戰後最長的10年(120個月)紀錄。特朗普實現了所得稅和法人稅的鉅額減稅政策,該政策將對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效果。

一度創下歷屆總統最低的支持率也在最近有所上升。美國蓋洛普4月8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比一週前提高了2個百分點,升至41%,創下10個月來的最高水平。雖然美國與中國擴大制裁關稅規模和品類的“貿易戰”令人擔憂,但普通人的抗拒反應並不是很強烈。

當然特朗普陣營也有脆弱的一面。“通俄門”調查、與色情女星的緋聞等等。11月將迎來中期選舉,執政的共和黨擔心可能在眾議院失去過半席位。強硬的姿態也是不安的一種反映。不過“習慣了特朗普”的美國人似乎開始慢慢對特朗普提出的“美國第一”主義產生共鳴。

如果一直以來支配世界秩序的美國放棄世界警察的職責,將令世界十分頭疼。現在已經出現了這種跡象。

運用威脅與制裁的“打擊與震懾”手法已經初見效果。美國和韓國在3月末就修改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共識,對於提出鋼鐵進口限制的美國,韓國成了在雙邊談判中做出妥協的先例。

在與美國出現貿易摩擦的中國,表示擴大開放,放寬外資准入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此,特朗普在推特發文表示讚賞。特朗普似乎認為“只要威脅對方,對方就會有所讓步”。

如果特朗普的做法取得成效,就會有人試圖仿效。在歐洲,2017年的捷克和此前的匈牙利,相比歐盟的團結更傾向於本國主義的領導人在選舉中獲得勝利。如果本國優先不再是異類,民主主義體制的西方各國通過多邊合作建立起來的秩序將會被動搖,就像“金屬疲勞”一樣,全球經濟的支柱有可能被削弱。

如果美國習慣了特朗普,能否會從根本上被改變?我詢問了當地人的看法,發現贊否參半。有人認為“這種擔憂是合理的”,也有人說“不會,公眾輿論將搖擺不定”。但有一點可以明確,那就是劇烈變化的當下正處在決定未來方向的重要節點。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會談。二人看似關係親密,但實則立場不同。日本將如何面對因貿易逆差而態度強硬的同盟國美國?全世界都在關注。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23日~25日訪問美國,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將到訪美國。與德法堅持多邊框架,委婉地遏制特朗普的橫行霸道,這才是日本應該採取的明智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