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合作邁出重要步伐

繼月初北京“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磋商後,5月15日至19日,中美經貿代表團聚首華盛頓,進行“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的磋商。短短半個月內,中美對話漸入佳境。

相向而行,磋商“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

劉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這是一次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的訪問,雙方就發展積極健康的中美經貿關係達成許多共識。”

“中美雙方能在短期內再次坐下來談,說明兩國都對深入溝通抱有相當大的誠意和期待,”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戰略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說,“中美經貿磋商正漸入佳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方代表團訪美,不僅與美方談判代表對話,還與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內的非直接參與磋商的中美關係重要人士廣泛接觸。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7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劉鶴。

“這些直接談判以外的活動意義耐人尋味,”李永說,“體現了中美雙方對此次磋商的高度重視。”

合則兩利,中美相互擴大開放才是正道

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並將繼續加強相互投資和深化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合作。

“應該看到,中方擴大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首先符合中國自身利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說,以天然氣為例,去年冬季我國部分地區遭遇氣荒,一大因素是我國自有產能難以滿足百姓需求。

他認為,在新舊動能轉換期,中國擴大從美國的能源和農產品等進口,將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美方削減貿易赤字,夯實中美兩國天然的經貿合作伙伴關係。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認為,化解美中貿易逆差,加強溝通十分重要。美國應更全面、歷史地看待中美貿易不平衡產生的背景根源以及雙方為縮小貿易不平衡做出的共同努力。在中國擴大進口的同時,美國也應更具信心地放寬出口管制,為彼此直接投資和市場準入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溝通互信,構建新型大國經貿關係的密鑰

此次中方代表團訪美磋商,無疑邁出了化解中美經貿摩擦的歷史性一步。但也要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兩國經貿關係多年來的結構性問題仍需要時間。

“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無人能擋,面對未來兩國關係發展中可能遇到的新曲折新矛盾,我們要冷靜看待,堅持對話,妥善處理。”劉鶴對媒體如此表示。

合作共贏,讓各方對未來中美深化經貿合作以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充滿期待。

“全球化正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美作為重要大國,有維持國際經濟治理結構的義務。”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說,中美通過加強對話溝通,進一步深化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必將給兩國乃至全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據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