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退耕還林補貼年限到期該怎麼辦?

高俊林5

題主的問題非常及時!在兩會中有關於退耕還林的重要提案,關係到千百萬山區農民的利益。

提案一:退耕還林重點區域大多與國家級貧困地區重合,尤其是西部、北部退耕區生態環境脆弱但區位十分重要,直接關係到我國的生態安全。按照國家政策,前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已從2016年起陸續到期。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國家應制定行之有效的退耕還林長期補助政策,防止農民毀林復墾。
提案二:呼籲出臺退耕還林接續政策,鞏固目前退耕成果,制定退耕還林經營長期規劃,使退耕林木進一步產生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以上是兩會中委員們對退耕還林工程的呼籲,說明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上十分重視。


退耕還林工程是有利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強農惠農項目,為了鞏固好退耕還林成果,確保“耕地退得下,農民穩得住,復墾不反彈”,保證青山永駐、綠水長流、江河安瀾、可持續發展。符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所以退耕還林工程到期後,國家會陸續制定長期行之有效的退耕還林補助政策。

根據《退耕還林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退耕土地還林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草原法的有關規定發放林(草)權屬證書,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並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為此,退耕還林後,土地性質為林地,不能復耕。

因此退耕還林後,耕地就變為了林地,如果再還耕就屬於變更林地性質,是不允許的。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本人林學相關專業碩士,在國家級林業科研機構工作。很樂意為大家回答三農,林業,科研等問題,朋友們請多多關注,謝謝!


區塊鏈森林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作為退耕還林政策的受益者,筆者曾經也有這個擔憂,如今這個問題已經成功解決。

退耕還林政策是在生態環境狀況日益惡化情況下出臺的一項強基固本的利國利民政策,退耕還林政策出臺第一年,筆者所在的村子就積極的響應國家號召,參與到退耕還林中來。

眾所周知,退耕還林政策補貼一般為5年,分三次共下發補貼資金1500元(如今已上漲至1600元),那麼補貼政策過後,農民該怎麼辦呢?

這裡邊涉及到一個土地的屬性問題,在退耕還林之前,土地的性質為耕地,但是在退耕之後,土地的性質就變成了林地,根據《退耕還林條例》四十七條規定:退耕土地還林後,將按照有關規定給農民發放林權屬證書,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

那麼補貼還有沒有呢?

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退耕還林補助期滿後,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繼續對退耕農戶給予適當的現金補助。

長江流域及南方: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105元;

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每畝補助70元;

補助期為生態林補助8年,還經濟林補助5年,還草補助2年。

因此實際上期滿之後,根據林地種類,實際上農民還是有一段時間的補貼的。


鄉村軼事

農村的退耕還林補貼年限到期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是山區實施退耕還林的農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掐指算來,始於2002年的首輪退耕還林至2017年陸續補貼結束,下一步該怎麼辦?風兒經手的退耕還林也有近5000畝,但確切的消息一直還沒有得到,一旦官方文件明確方案,風兒一定第一時間給大家報道,當下風兒也只能給農民朋友分析一下,談談個人觀點。

納入公益林序列,按照公益林標準補助

這是目前最靠譜的一種說法,大家知道,退耕還林的目的就是修復和改善生態,減少水土流失和防風固沙,因此退耕還林在確權發證時填寫的是生態林而並非商品林,其功能是生態防護,隨著退耕還林補助結束期限的臨近,已經有人提議將其納入公益林序列管理,自然會按照公益林來發放補助,風兒個人觀點也是覺得很符合實際情況,具備操作性的。

更新改造,增效增收

這也不是空穴來風,林業部門已經按照上面指示精神,做過首輪退耕還林的現狀摸底調查,並上報了調查結果,以供上級決策做出合理的部署安排。

究其原因,首輪退耕還林過於追求生態效應,營造的基本都是一些防護作用較強的鄉土樹種,不具備經濟效益,特別是部分地區造林時未考慮立地條件的特點,選擇樹種不適,導致林分生長不良或遭受病蟲害危害(如大量的楊樹),造成林分質量不高,甚至已經淪為低產低效林,沒有任何經濟價值,亟待改造。

因此,也有可能在合適的時候,退耕還林戶自願的前提下,對首輪退耕還林進行更新改造,營造兼具採花採果功能,具備一定經濟價值的生態、經濟兩用林,既可生態增效,亦可經濟增收,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砍伐更新,營造更具經濟價值的樹種

這也是《退耕還林條例》規定許可的方式,《退耕還林條例》第五十條規定,退耕還林補助結束後,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情況下,經主管部門批准,可以依法憑證進行砍伐。砍伐了自然就有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選擇更合適的樹種,營造生態經濟兩用林來增加收入。


綜上所述,實施退耕還林,儘管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國家也會考慮退耕農民的收益問題,不管是採取納入公益林發放補助,還是逐步更新改造,都是向著利於林業增效、林農增收的方向去努力、去改進,逐步做到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俱佳,實現共贏的完美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