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不分裂?

輕輕的風吹過1



首先這個題目是有問題的,印度不是不分裂,而是不斷分裂,現在的印度已經是經歷過若干次分裂的結果。歷史上的印度次大陸就是很多國家組成,直到阿育王的時代,印度開始了統一的進程,經過多次戰爭的結果,終於組成了鬆散聯盟的印度。當西方探險家來到印度時,印度是名義王與眾多土王組成的大陸。經過英國的100年統治,其中有過大規模的反對英國的暴動,最終這些由土王為主的暴動被鎮壓後,印度實際上由英國進行了一次統一,取消土王的權力,英國女王任命的總督有絕對的權力。



二次大戰中,日本利用印度人想要獨立的想法,宣稱要幫助印度人的獨立,支持印度的獨立戰爭。雖然日本離間印度人與英國統治的做法沒有成功,但間接地使印度人的獨立運動加速。二戰後,印度次大陸的伊斯蘭教與印度教之間的紛爭愈演愈烈,英國就利用這樣的紛爭,實施了著名的蒙巴頓的“印巴分治”,就是讓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區域分開,當地根據自己的意願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其中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徒佔大多數的克什米爾,因為土王要留在印度聯盟中,引發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邊界戰爭,最終,巴基斯坦佔三分之一,印度佔據三分之二。而巴基斯坦又有東巴與西巴之分。



印度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利用巴基斯坦內亂,出兵干涉,促使東巴從巴基斯坦中獨立,成為現在的孟加拉國。此外現在的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地,曾經也是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很大的地域。印度曾經提到過,未來的目標重新統一印度次大陸,要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不但,尼泊爾等地。但這樣的目標與現在的國際形勢相違背,所以現在的印度就是分裂後的印度。


橋本看日本

印度的國內情況非常複雜,幾百種宗教、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光官方語言就有18種,各方面的反差對立非常嚴重。印度歷史上從未真正統一,第一次真正統一印度的是英國殖民者。不過就連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認為,印度和赤道一樣只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言外之意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但就是這樣一個內部情況千差萬別的國家,自獨立後不但從來沒有發生過分裂,反而民族認同很強,這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印度民主制度超強的包容性。

印度各地不是沒有鼓吹獨立的人,甚至不乏採取武裝鬥爭的,但一般都會被該國的民主體制所吸納,印度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只要你願意放下武器,參加選舉,一旦被選上,中央政府就予以承認。這樣一來,很多有獨立傾向的領導人都通過選舉進入了體制,享受高薪厚祿之餘,獨立的意味慢慢就被淡忘了。

此外,在選舉的壓力下,為了獲得某一地區的選票,印度中央政府在面對來自地方的訴求時,通常傾向於妥協和讓步,而不是對抗和鎮壓。印度剛獨立的時候決定將主要在北方使用的語言印地語作為官方語言,南方的幾個使用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的邦就不幹了,聲稱如果中央政府不改弦更張的話,它們就要獨立。最終,印度中央政府進行了妥協。於是,印度目前的官方語言有十八種之多,在名義上,這些語言的地位是平等的,這樣一來,那些因為語言問題鬧獨立的聲音就被平息了。


世界靈敏度

一、印度的宗教衝突是可能導致分裂的一大因素

大家都知道巴基斯坦吧,巴基斯坦原本是印度的,但是他們信奉的宗教是伊斯蘭教,而印度本身大部分信奉印度教,現在巴基斯坦就不是屬於印度了,宗教衝突一直是誘發印度分裂的一大隱患,雖然歷任宗教為了促進宗教和諧都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大部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呈現的效果不一,所以最後印度出現分裂,宗教因素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印度。

二、落後的種性制度依舊無法被消滅

印度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他也是人權機構廣泛關注的國家,主要原因就是其種姓制度,這種制度本來不應該在現代社會中存在,但是由於印度獨特的文化歷史屬性,使得其制度存在至今,低種姓的制度依舊被壓迫,雖然法律上已經不允許這樣了,但是真正實施的力度不大,大家都知道,壓迫到了一定極值可能會出現爆發,這個也是可能導致印度分裂的一大因素。

三、地域之間相互歧視分裂及其嚴重

印度現在雖然是一個沒有分裂的國家,但是其內部分裂情況其實十分嚴重,每個地域之間高度自治,北方彪悍,有分裂之心,南方高傲,一向看不起北方,甚至一直宣稱自己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地,而北方就是蠻夷之地,這種思想如果不加以控制,以後一旦政局出現混亂,一定是分裂的導火索。

四、互聯網崛起與外部壓力是避免其分裂的一大優勢

大家有沒有發現阿三在對外的時候,其實和我們國家一樣,都是十分團結的,雖然自己國家自己隨便罵,但是對於別人罵自己國家就是不行,這個其實是可以以後進一步統一,避免分裂的一大阻力,加上現在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使得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同樣的,促進了文化的融合,在印度這裡十分明顯;但是這些情況有一些非常大的弊端就是互聯網管控機制不完善,容易出現反結果,加上印度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民互聯網使用率普及不高,同樣是現在需要努力的地方、


易笑之韻

如果要說,印度沒有分裂,估計也是不恰當的❕

因為,印度已經分裂過一次了❕

這就是英國退出印度印度次大陸後的印度一分為二:

一個繼承印度的名稱,就是現在的印度❕

一個以新的名字建國,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內部有一條印度河❕

老印度分裂成兩個國家,是根據宗教信仰劃分的❕

老印度人主要信仰兩種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印度教人口比例大的地方,分給印度;在伊斯蘭教人口比例大的地,分給巴基斯坦❕


這樣,就把老印度分成了兩個國家❕



新印度處於中間,構成一個整體;巴基斯坦處於兩邊,相互不連接❕

又過了20多年,巴基斯坦又分裂了,在新印度的幫助下分裂了❕

巴基斯坦西邊的那一部分,繼承了巴基斯坦的名字;巴基斯坦東邊的那一部分,新起了一個國家的名字,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

可見,老印度已經在短短的幾十年內,經過了兩次分裂❕

如果沒有印巴分治❔❕

那麼這個老印度,面積應該是400多萬平方公里,擁有15億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斯里蘭卡,民族的構成很有意思,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往往是一個民族分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

我們還是談談新印度吧❕

談談新印度為什麼沒有繼續分裂❔❕

新印度沒有佔絕對的主體民族❕

印度有一個最大的民族,人口占印度人口的50%左右❕既然這樣,那麼印度為什麼沒有繼續分裂呢❔❕

種姓制度的干擾,估計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新印度大部分人口信仰的是印度教,而印度教是允許種姓制度的❕

種姓制度干擾了印度各民族內部的凝聚力,就是極大削弱了民族內部的凝聚力❕

這樣的強烈干擾,在外來侵略時,極其不利於民族內部的團結,不利於扺抗外來力量❕

這是印度很多次被外來力量霸佔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新印度,還是有好處的❕

民族凝聚力的極大削弱,也削弱了各民族相互獨立或分裂的慾望與能力❕

這也是印度沒有繼續分裂的最重要原因❕


四都火雞

我來胡說八道。

印度一直是有分解分裂的危險,自從某個時代結束之後,這個危險就大大降低了;而自從某個時代開始之後,這個危險就基本沒有了。

我們說,中印一直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超級大國:印度是不結盟運動國家的領導者,而以前中匩是則是亞非拉民族解放與獨立運動的推動者和支持者。在處於中匩的這個時代,不僅是印度,包括美國在內都在害怕自己被這種思想運動給分解掉(美國國內一波接一波的運動,你能看到的是罷工,反戰和反種族歧視)。換句話說,那個時代,中匩掌握著很多國家的神經命脈,印度當然是其中之一。想想,中蘇大戰時(珍寶島),它為什麼不背後插刀(它完全有理由那樣幹)?因為它不敢,因為它北部東北部很多地方精神掌握在中匩手裡。有人說,它肢解巴鐵,中匩當時為什麼不出手。其實,你只要稍微瞭解一點歷史,就知道巴當是“朋友”很多,包括中匩的敵人美鍋。而巴被肢解後才真體會到中匩才是他真正的可依靠國家。如果,不發生,很可能不會有巴鐵這個詞。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夠肢解印度的只有中匩,只有那個時代。但是那個時代我們面臨著美蘇兩家的打壓,從這個方面說,印度倡導的不結盟運動實際上也幫助了我們。所以,我們鬥而不破,也沒有必要拆解它,畢竟它不是嘴重要的敵人。當然,那個時代,我們可能根本就沒有這個戰略。但是,那個思想確實震撼著整個世界。

為了某種利益吧,我們放棄那個旗幟,其實我們也放棄了我們手中的一把利劍,能夠威脅捏拿敵人和潛在敵手的法寶,劉像美國今天操他國的法寶--支持反對派--一樣。印度北部,東北部太多少數民族了,太多武裝派別了,太多地方想獨立了,就是沒有外援,沒有靠山。

不多說了。過不了審的。


獨麥

事實上印度已經分裂過了:

自古印度文明誕生之日起直到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次大陸就從未真正統一過:印度文明最初的誕生地是印度河流域,達羅毗荼人在這裡開創了印度最早的文明,然而隨著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入侵,真正最古老的印度達羅毗荼文明消失了。此後這片土地在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後形成了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

相當於我國秦漢時期的孔雀王朝儘管疆域囊括了今天的印度之外的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中亞部分地區,但位於印度半島南端的邁索爾卻不在孔雀王朝治下;與我國東漢王朝、安息帝國、羅馬帝國並立齊名的貴霜帝國其實只控制著印度西北部,大部分疆域位於今天的中亞,更何況就是貴霜帝國治下的印度西北部地區在印巴分治後絕大部分屬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嚴格意義上貴霜王朝能否算印度歷史上的王朝都有待商榷吧;相當於我國南北朝到初唐時期的印度分為中天竺、東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五部;此後又歷經德里蘇丹國時期直到莫臥兒帝國時代就從沒誕生過一個將整個印度次大陸囊括完的國家——就以疆域最遼闊的莫臥兒帝國為例:也沒能統治印度南部,更何況即使在莫臥兒帝國治下的北印度依然存在著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半獨立的土邦王公。

反倒是英國殖民者的到來實現了這片土地的統一:英屬印度極盛時期囊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甚至連位於阿拉伯地區的亞丁也在1839年之後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英國殖民者從印度撤離之前最後的大手筆就是策劃了印巴分治,從此印度次大陸就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至於原本就不屬於印度文明範疇,只是被英國強行劃入英屬印度的緬甸則在1948年1月4日獨立。1971年與巴基斯坦主體部分隔絕的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扶持下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印度次大陸分裂成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國。而且即使是如今的印度依然有進一步分裂的隱患:其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甚至未能達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僅官方語言就有18種。

事實上印度各地不乏鼓吹獨立的勢力,有的甚至公然採取武裝對抗的形式,不過這一切都被印度用其民主政體化解了:一方面印度中央政府在語言、宗教等方面對少數民族妥協,這就是印度18種官方語言的由來;另一方面地方勢力可以通過民主選舉的形式獲得相當程度的自治權利。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談論印度的話題之前,我們先探討下印度的歷史,因為雅力安人的入侵導致了印度本土的文化發展被終結,雅力安人礙於人數的劣勢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來統治外族,於是婆羅門教誕生,把社會劃分成5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旃陀羅(賤民)他是白種雅力安人對印度有色人種奴役的保障,更是印度的神權社會建立的標誌,時間比中國的君權神授國家形態要早,但正式這種種姓制度製造了印度的分裂,割裂了印度的人文精神,無法把印度凝聚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和國家,所以古代印度只存在於歷史範疇,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只以城邦存在,類似於希臘城邦,它本身不可能統一,最後一如希臘般被外族統一,甚至連宗教也都變幻不定,在婆羅門教之後,在今尼泊爾出現了反對種姓的婆羅門教的佛教,光大了幾個世紀後就又被新婆羅門教取代,新婆羅門教逐漸演變成為印度教,從此一直統治印度到今天,阿拉伯崛起後伊斯蘭教成為顯教,伴隨著伊斯蘭教的擴張,曾經一度控制了印度北方,宗教矛盾繼佛教之後再次成為阻礙印度統一的磐石,最後跛子鐵木爾及其後代用最原始的方法:武力強行兼併吞沒了除南部和阿薩姆,安達曼等以外的印度本土,之後在莫臥兒帝國在大英帝國的歡送聲中終結了自己,英國以自己的視角和觀念雜糅了一個看似文明的野蠻國家,並且為中國一手塑造了一個眼高手低的奇怪對手,直到現在,印度仍然活在大英帝國的世界裡,可是他把自己當成了英國,認為別人都應該順從印度的國家秩序,他不僅在國外實行霸道思想,武力脅迫尼泊爾,不丹,錫金,而且妄圖吞併或者分裂中國西藏,在國內也實行集權思想,試圖推廣印地語,畢竟現實就在那裡,英語已經被廣泛使用和認可了,這時再要改變,其他民族感情上接受不了了,人為製造矛盾何苦呢?

印度就這樣跌跌撞撞的一隻腳邁進了21世紀,另一隻腳還在20世紀停留,暨憧憬霸權迷夢,又不願面對現實,自卑的高傲看起來是很滑稽,卻一直在跟周邊國家相處時佔盡各種便宜。為什麼這麼特別的國家,複雜的人種,宗教,種姓制度,畸形心理,有這麼多缺點,卻還沒有分解呢?

原因之一便是靠武力維持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靠英國遺留下的一點權威,很難留住人心,只好大棒在手,崇拜強權即真理的信念,別的邦想獨立也很難面對如此的情境,大阿薩姆地區是這樣,錫金不丹也是受到了武力恫嚇,連斯里蘭卡都無法逃出魔掌,想想印度這隻笨象也是在比他弱小的對手面前很辣慣了,各個小邦實力無法面對傲氣的印度大軍,自然無法輕易獨立了。

原因之二便是靠種姓制度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識,不斷強化因果輪迴的貴賤之說,從而根本上彌補沒有統一主體思想的困境。

原因之三便是以極大的邦權自主,換取各邦的留下,所以各邦權利都很大,基本不鳥中央,黨派政治也是各有特色,一個或者幾個邦都由同一個黨派民主統治,各個邦的官方語言都不一樣,英語是普通話,基本是按民族地域來劃分幫派的,各個邦都互相瞧不起,地域歧視很嚴重,但因為自主權利很大,所以暫時不會鬧獨立。

原因之四便是國際環境優良,甚少有以其作為敵手的國家,反而各個大國都在爭相拉攏它,使得它本來很多的問題和矛盾都得以繼續掩蓋。吞滅錫金,想想薩達姆不就是吞併科威特才玩完了嗎,印度雖然耍了點手腕,但其真的不怕中國打擊嗎?中國的軟弱自文革開始一而貫之,已經不可救藥,印度豈會害怕!一度逼迫斯里蘭卡攪黃中國的南亞建設,可謂小人意氣,。經常與日本越南美國勾結,或明或暗的針對中國,如果不是中國仁義,早就和平演變印度了,顏色革命早就席捲印度了,不知早就分裂成幾國。

原因之五便是可以說印度處在全球最好的地理位置,以喜馬拉雅山大致與中國絕緣,以那加山遠離中南半島,以塔爾沙漠隔絕巴基斯坦,以印度洋屏海自保,除了美國,就數他的自然地理環境條件最好。有利於印度在印度洋一家獨大,其他各邦即使獨立,仍舊無法逃脫印度魔掌,除非發生政治大崩潰,印度分裂幾十個國家,才能徹底終結其影響。

綜上分析,印度有著許多分裂的因素,卻是一直都沒有分裂,可以說是國內外各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所謂行百里而半途於九十九,以後的印度如何發展,且拭目以待。


yuone1238

其實瞭解歷史的話會知道,印度是有過多次分裂經歷的。畢竟印度是一個與很多西方文明並列的文明古國,3000多年曆史中也一樣有分分合合,有過統一王朝、也有很多分裂割據局面,自然也有外敵入侵等。所以印度分裂的時候不少。

外敵入侵最為人所熟知的一次就是英國人佔據印度的幾百年。當時的印度被所謂的東印度公司統治,被稱為英國女王皇冠的明珠,是英國重要的原材料來源地和商品傾銷地。如今也有很多殖民痕跡留在印度難以磨滅。二戰後民族獨立運動興起,英國策劃了印巴分治,他們所統治的印度地區被劃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這個本質上也算做一次分裂吧。

在近代的話,說到分裂,很多國家都面臨這個問題。特別是多民族國家。比如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俾路支人制造爆炸襲擊,本質也是想分裂。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的分裂勢力更是全球共知。所以印度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民族分裂勢力一點也不奇怪。只是媒體不怎麼關注和報道罷了。

東北部的很多邦(相當於省)的分裂勢力主要是左翼武裝組織領導。比如靠近中緬孟交接的阿薩姆邦,就有阿薩姆族的一些武裝勢力,諸如“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等,他們在70年代就成立了,要用武力奪取印度東北部政權,實現民族獨立。

另外在西北部靠近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地區,也有不少分裂組織,基本是伊斯蘭教的克什米爾族,他們希望克什米爾歸屬同為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

這兩大分裂勢力是印度面臨的重要分裂風險,而且這個風險是一直存在的,甚至分裂的現實場景也可能出現的。換句話說,未來的某個階段,這些地區的分裂和獨立可能會成為現實。

此外,在印度東部和東南部地區也普遍存在一些左翼勢力,他們偶爾也會有一些極端的言行出現,不過大體溫和,但也在一部人中具有了對中央不滿的潛力,這也是印度比較謹慎對待的問題。


木春山

老實說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印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受到外部世界的強烈介入,否則是不會分裂的。印度獨立以來,印度人對印度共和國的國家認同水平不斷提升,雖然仍存在眾多威脅國家統一的因素,但並不致命。東北部阿薩姆的分離主義遠沒有達到可以成為一種政治選項的程度,而恰蒂斯加爾等地的農民武裝雖然與政府對抗很激烈,但並不具備分裂主義屬性。至於說克什米爾地區,那裡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是很尖銳,存在分離風險,但以目前的印巴力量對比,印控克什米爾擺脫印度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印度東北部非法佔有的那部分,即便將來印度丟掉了,也談不上是國家分裂。印度會不會分裂,作為一個問題,可以拿出來討論甚至惡搞,不過要是作為一種期待,還是算了吧。


葉海林

過去60年印度沒有分裂,今後60年印度仍然不會分裂。當代印度國家是在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殊死搏鬥中產生的,它的群眾基礎極為牢固,所以印度很難發生分裂。印度國家是在穆斯林的血泊中建立起來的。1947年以前的印度半島,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交錯雜居,沒有哪一個邦或者城市是由純粹的穆斯林或者是印度教徒建立起來的。在1947年印巴分治決議公佈前後,印度半島上掀起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相互仇殺的浪潮。在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地方,印度教徒搶掠穆斯林,搶走他們的財物,毆打他們的老人和孩子,強姦他們的女人。甚至有很多穆斯林遭到殺害。當然了,在穆斯林佔多少的地方,印度教徒也遭到了同樣的迫害。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結下了深仇大恨。在1947年到1948年的9個月裡,印度半島有600萬人死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仇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結下了血海深仇。印度12億人口有大約10億人是印度教徒,佔了印度人口的絕大多數。這些印度教徒雖然分成很多民族,語言和風俗習慣有所不同,有一些經濟上的文化上的矛盾,但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從印度分裂出去,他們就要單獨和南亞、西亞的穆斯林做鬥爭了,而穆斯林是很抱團的,他們很難鬥過對方。這些印度教徒非常清楚穆斯林的報復會有多麼殘酷。印度如同一座孤島一樣,漂泊在穆斯林世界的海洋裡。印度的東邊,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西邊,有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對印度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對中國的威脅。把10多億印度人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是仇恨和恐懼,是對穆斯林的仇恨和恐懼。這種結合力是非常牢固的,甚至比文化上、經濟上的聯繫還要強得多。這種結合力不會因為經濟上的貧困或者是一兩次天災而改變。過去60年印度沒有解體,今後60年印度還不會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