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劉備到死給趙雲說的什麼話才真相大白?

鄉村播報橙二狗

趙雲對於劉備來說始終是個

部將,而不是兄弟!如果非要把他們兩個的關係往近了說,只能說是忠心耿耿的部下,而不是生死捨命的兄弟。劉備過命的兄弟有兩個,一個是關羽,一個是張飛。

這也基本上能夠解釋為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而對張飛和關羽非常的好。史書記載,劉備和關張兩人的關係是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書中不曾記載趙雲和張飛、關羽的關係是如何的好,因此我推測,在理念上趙雲和關羽、張飛是不一樣的。什麼理念呢?關羽和張飛看待劉備是自己的哥哥,其次才是上級。而趙雲始終視劉備為自己的上級,而劉備也一樣,趙雲在劉備眼中,是最早跟隨自己的一個部下,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部下。

那麼劉備到死的時候給趙雲說了什麼話呢?這就要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來找答案了,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這一回講劉備白帝城託孤,當時只對兩個人有一對一的交代,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趙雲。對趙雲的交代是這樣的:

(劉備)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言下之意是我死之後我的孩子劉禪就交給你了,看在我們兩個共患難的份上,一定要保護好我的兒子。這屬於內事,也就是說屬於劉備的

家事。可見劉備是把趙雲當成一個近臣來看待的。

劉備在死的時候把國家交給了諸葛亮,屬於公。將家裡人尤其是劉禪交給了趙雲,屬於私。從這種安排上來看,劉備對於趙雲的態度傾向於近臣,而不是肱骨之將。也就是說劉備給趙雲的任務不是開疆拓土,而是保護好劉家血脈及後方安定。這其實從趙雲前期的經歷就可以看出來。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趙雲在荊州之時,當劉備被曹操追的妻離子散,趙雲主要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保護劉備及其家人的安全。而劉禪就是趙雲從亂軍中救出來的。

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劉備去了益州攻打劉璋,趙雲作為留營司馬,任務還是照看劉備的大本營,尤其是劉禪。當孫權的妹妹,也是劉備的新夫人要帶劉禪回江東時,趙雲及時出面阻攔,保住了劉禪不會成為孫權的人質。

其實趙雲這個人是很機警的,也就是說這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這也是劉備很欣賞趙雲的地方。劉備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敢於把自己的家人安全託付給趙雲。因此不能說劉備不重用趙雲,事實恰恰相反,在所有的部將當中,劉備是最信任趙雲的。當然了,關羽和張飛屬於劉備的兄弟,不能包括在內。

關於趙雲多說一點,趙雲打仗其實還是挺厲害的,曾經親身示範過一次“空城計”。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曹操在北山之下積糧,黃忠和趙雲以為可以偷襲曹操軍糧,於是黃忠帶著人馬就去了。黃忠和趙雲約定時間接應。

趙雲左等右等黃忠不回,於是帶十多個隨從前去接應。正好碰到曹操領著大軍出來,於是陷入曹軍前鋒包圍。剛開打,蜀軍大軍來到。於是一頓亂戰。趙雲在亂軍中突圍出來回到營壘,這時蜀將張著被曹軍追著打。營壘中蜀將張翼建議緊閉營門防守,趙雲則命令打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操看到營門大開,認為有伏兵。於是率軍撤退。這時趙雲親自擂鼓,命令士兵放箭並大聲喧譁。曹軍受到驚嚇,自相踏踐,許多都掉到漢水中被淹死。後來劉備查看趙雲營壘,稱讚趙雲“一身是膽”。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備其實是很器重趙雲的,當然前提是作為部下。和張飛和關羽的關係根本不能比。趙雲更多的是被劉備作為家眷和後方守護大將來重用。而劉備臨終時對趙雲的交代也正說明了這一點,趙雲的任務就是照顧好劉禪,至於國家大事,開疆拓土,有諸葛亮呢!


每日趣評

趙雲在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可以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武將。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後來的長坂坡單騎救主,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漢先鋒,陣前力斬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但在《三國志》中,趙雲僅以機智、忠義、勇敢來概述,並未提及他是武將;在成都武侯祠裡,趙雲也是位列文臣。另外,趙雲去世後被追諡為“順平候”。

而且,後主劉禪先追諡的是關張馬黃,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張飛被追諡為桓侯,馬超被追諡為威侯,黃忠被追諡為剛侯,唯獨沒有趙雲,後來姜維等人素來民怨,後主劉禪這才追諡趙雲封為順平侯。

彼此間還有這樣一段對話,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由此可見,順平二字的由來是因為柔賢慈惠、執事有班,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性格溫和又賢能,做事井井有條,按部就班。

最重要的一點,《三國演義》中趙雲位列五虎上將,可《三國志》中並沒有五虎上將這一說話,劉備稱帝時,只封四名“名號將軍”,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

對比之下,趙雲僅僅是雜號將軍,長坂坡之後被封為牙門將軍,入川時授予趙雲翊軍將軍,劉禪時封趙雲為中護軍與徵南將軍,後來又遷趙雲為鎮東將軍。儘管蜀漢時期,官職與權利不成正比,比如趙雲擔任翊軍將軍時,徵西將軍黃忠在漢水之戰中需要趙雲授予兵馬。

但趙雲作為民間的“常勝將軍”,受到如此“不公正待遇”,自然有很多人為他喊冤,為何趙雲沒有得到劉備的重視?

其一,歷史上真實的趙雲非《三國演義》中的趙雲。


這一點,我在上面已經闡述,趙雲是不是武將有待商榷。如果趙雲沒有演義中的一身是膽,隻身一人在敵軍陣營中如入無人之境,起到力纜狂瀾的作用,那麼趙雲的雜號將軍也許就是劉備對他的合理任用。

其二,從蜀漢政權的官員任用制度來看。

蜀漢滅亡的原因之中就有派系鬥爭,蜀漢政權分為三大派系,荊州集團、益州集團和中原集團(老班底),趙雲明顯屬於中原集團,可趙雲在中原集團中的地位似乎不高,畢竟趙雲先侍公孫瓚,後跟隨劉備。

除了派系鬥爭,還有劉備的官員任用方式。

法正是這樣勸說劉備的,天下有的是博得虛名而無真正德才之人,像許靖就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開創大業,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戶地去作說明,而許靖的虛名,已傳播天下,如果對他不能待之以禮,天下之人則會因此說主公在輕賤賢才。所以對許靖應該敬重以待,以此昭示遠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

言外之意就是,雖然許靖徒有虛名,而且無真才實學,但畢竟他名聲在外,如果不用他,會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用才,比如魏延與黃忠,魏延同於禁、樂進一樣,都是出身行伍,劉備佔領漢中後,準備選派一將作為漢中太守,當時很多人認為是張飛,結果卻是魏延,消息一出,《三國志》記載:一軍盡驚。魏延的確沒辜負劉備的期望,他以“實兵錯守諸圍”的辦法守備漢中,使漢中城固若金湯,易守難攻,後來王平抵禦曹爽,也是學習魏延的方法。

用德,其實趙雲也有才,但劉備任用趙雲的真正原因應該是趙雲有德。趙雲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後來關於趙雲義拒趙範、退還民田、諫主東征的典故,都能看出他具有不謀私,識大局的美德。而且劉備對趙雲非常信任,據《雲別傳》記載:“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三國志》中,陳壽曾把諸葛亮比喻成蕭何,把趙雲比喻成夏侯嬰。

所以說,認為趙雲沒有得到劉備重視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三國演義》神化了趙雲的形象所致。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對趙雲說的話,也足以看出劉備對趙雲的信任。

劉備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言外之意就是說,我走以後,你要為我看護好兒子,如果有人膽敢推翻後主,你趙雲就完全可以替我將他除掉。劉備對趙雲的信任程度可見非同一般。

一、劉備深知劉禪的能力有限,無法駕馭國家社稷,必然需要諸葛亮的輔佐。

二、蜀漢先人及嫡系均已先劉備而去,蜀漢政權完全交由諸葛亮一人,劉備又有些不放心,於是託孤時特意將尚書令李嚴叫到床前與諸葛共受囑託,其用意就是讓李嚴成為諸葛的掣肘。(後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

三、萬一出現最壞的結局,就是諸葛亮篡漢,那麼趙雲是拯救蜀漢的唯一人選。

也許信任未必就會重用,有些重要的小角色,就好像機器上的螺絲釘,需要無非信任的人才能擔任。


五味社

趙雲號稱常勝將軍,自從故主公孫瓚死後,他就投奔到劉備麾下,可以說是出生入死,戰功顯赫,尤其是長坂坡在百萬敵軍中奮力救阿斗,足顯其神武與忠誠。劉備有識人之心,自然對趙雲另眼相看。


劉備與趙雲的關係就像曹操與許褚,是絕對的信任。之所以沒讓趙雲獨擋一面,而把他留在身邊,這絕不是猜忌。因為劉備一直把趙雲當做手中的王牌,一張出奇制勝的王牌。事實證明,劉備沒看走眼,趙雲不愧為救火隊長。

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雙方處於膠著狀態。趙雲這時出場了,帶領三士兵,去解救被曹軍圍困的老將黃忠,連殺曹操兩元部將,如入無人之境,張合,徐晃看的是心驚肉跳,不敢上前,趙雲硬是於萬馬軍中救出黃忠。站在高處曹操大怒,親自帶人追殺而來。趙雲令營門大開,偃旗息鼓,單槍匹馬立於軍營外,曹操見此,命士兵前去衝殺,趙雲全然不動,嚇得曹軍扭頭就跑……事後,劉備贊到:子龍一身都是膽。


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的話,你就自立為成都王,嚇得諸葛亮汗流遍體,扣頭流血,以表忠心。由此看出劉備對諸葛亮不是百分之百的放心。

但他對趙雲囑託,足以見的他對趙雲信任: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意。

其實,劉備到死,還是把趙雲當做救火隊長。他明著是對趙雲做最後的囑託,實際上是在敲打文武百官:警告他們,誰敢有不臣之心,趙雲絕不會饒過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