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林沖戴著枷鎖走一趟飛雲浦,會有怎樣的下場?


武松大鬧飛雲浦,戴枷連殺四人;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有著“萬夫不當之勇”,但是

在飛雲浦,林沖只能是凶多吉少

搏擊水平

民間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先從小說前半部分的描寫分析,林沖殺人主要使槍、使刀,一槍在手,三五百人中三進三出沒有問題,例如山神廟中槍挑差撥、陸虞候和富安;梁山入夥為得投名狀,與楊志用朴刀對搏等等。


武松從一出場,打人宰虎基本純手工,例如出場時這樣寫

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

殺西門慶則是打個半死,而後用匕首割頭;天王堂前那塊三五百斤的石墩,能夠輕輕抱起,隨後醉打蔣門神更不用說了,使出了絕招“玉環步,鴛鴦腳”,這些描寫都說明武松十分擅長徒手搏鬥

對危險的反應

武松在前往飛雲浦的路上,發現了差人的貓膩,頓起殺機:

武松和兩個公人上路,行不到數里之上,兩個公人悄悄地商議道:“不見那兩個來?”武松聽了,自暗暗地尋思,冷笑道:“沒你娘鳥興!那廝到

來撲復老爺!”武松右手卻吃釘住在行枷上,左手卻散著。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鵝來只顧自吃,也不睬那兩個公人;又行了四五里路,再把這隻熟鵝除來右手扯著,把左手撕來只顧自吃;行不過五里路,把這兩隻熟鵝都吃盡了

殺人需要力氣,所以武松不聲不響的連吃兩隻熟鵝,而後更是主動攻擊

武松站住道:“我要淨手則個。”那兩個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卻被武松叫聲“下去!”一飛腳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這一個急待轉身,武松右腳早起,撲嗵地也踢下水裡去。那兩個公人慌了,望橋下便走。武松喝一聲“那裡去!”把枷只一扭,折作兩半個,趕將下橋來...

再對比一下對林沖前往野豬林的遭遇:

董超,薛霸,又添酒來,把林沖灌的醉了,和枷倒在一邊,薛霸去燒一鍋百沸滾湯,提將來,傾在腳盆內,叫道:“林教頭,你也洗了腳好睡。”林沖掙的起來,被枷礙了,曲身不得...林沖不知是計,只顧伸下腳來,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滾湯裡。林沖叫一聲:“哎也!”急縮得起時,泡得腳面紅腫了。董超去腰裡解下一雙新草鞋,耳朵並索兒卻是麻編的,叫林沖穿...

...早望見前面煙籠霧鎖,一座猛惡林子,有名喚野豬林;此是東京去滄州路上第一個險峻去處。宋時,這座林子內,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錢與公人,帶到這裡,不

知結果了多少好漢...

董超,薛霸道:“俺兩個正要睡一睡,這裡又無關鎖,只怕你走了;我們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穩。”林沖答道:“小人是好漢,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裡信得你說!要我們心穩,須得縛一縛。”林沖道:“上下要縛便縛,小人敢道怎的。”...

武松遭遇陷害,心中本就十分不忿,發現有人害他更是主動出擊,以牙還牙。

林沖遭遇同樣類似,野豬林的險惡他不可能不知道,卻仍留有一絲幻想,低三下四的被兩個差人一路折磨,甚至最後任人魚肉,根本就沒有反抗的機會。

性格差異

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算是當時的高級公務員,雖然發配滄州,但仍有翻身的可能,更何況他老丈人願意讓其女兒等他,這才是林沖的精神支柱。

張教頭道:“賢婿,甚麼言語!你是天年不齊,糟了橫事,又不是你作將出來的。今日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聚...

而後魯智深救了林沖,林沖卻對摺磨過他的董超、薛霸網開一面,說明他不敢將事情鬧大,或者可以說不敢生事兒

武松則不同,雖然做過陽穀縣的都頭,但依然一身江湖氣,武大死後更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根本沒有那麼多顧慮,可以說是不怕事兒甚至敢惹事兒。

所以說,二人性格上的差異才是最重要的。飛雲浦上,林沖依然會再現野豬林時的情景,處境十分被動,最終希望寥寥。


浪里爾

林沖和武松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為何武松在被刺配,帶著重枷的情況下能大鬧飛雲浦,而林沖卻不能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一下他們被刺配時的具體狀況。

林沖和武松被刺配前,都被打了二十脊杖,帶了一面七斤半的鐵葉行枷,而且陷害他們的人都是一心要他們死,所以脊杖都是下了狠手打的。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完全一致的。


林沖在路上被兩個公人百般折磨,頭一天兩人用滾水燙壞了他的腳,第二天早上,他因為頭暈,又沒有吃飯。他的舊草鞋就被兩個公人扔了,專門給了他一雙磨腳的新草鞋,走不上三兩裡,腳上的泡就都被草鞋磨破,鮮血淋漓,舉步維艱。


下手結果林沖性命的時候,兩個公人還不放心,又用了一條繩子,把林沖連手帶腳綁在樹上,林沖絲毫不能動彈,兩人才說明真實目的,準備殺了林沖。


沒有心理準備,沒有吃飯,渾身被限制,這些都構成了林沖無法反抗的必然。

而武松在刺配之後,施恩來送行,給了他兩隻燒鵝,並且提醒他兩個公人不懷好意,武松說自己也看出來了。所以,武松對一切都是有心理準備的。走到飛雲浦之前,武松把兩隻燒鵝都吃完了,這也就給了他反抗的力氣。


有心理準備,肚裡有食,一隻手和雙腳自由,再加上武松的神力,這一切都成了武松成功大鬧飛雲浦的必要條件。


那麼,如果武松也被燙壞了腳,被困在了樹上,他還能大鬧飛雲浦嗎?答案是:不可能。不是不可能大鬧飛雲浦,而是武松根本不可能等到自己那麼被動再出手。

如果林沖遭受武松那樣待遇的話,大鬧飛雲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一點是有根據的,林沖在柴進府上吃飽喝足後(那會兒傷也好差不多了),戴枷棒打洪教頭,要知道洪教頭也是狠人,武功完全可以匹敵飛雲浦的幾個殺手。

所以是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下而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條件一致的話,林沖大鬧飛雲浦是沒問題的。


快意恩仇一劍


林沖象武松那樣經過飛雲浦會怎麼樣,可以告訴大家,林沖殺敵更痛快,更精彩,武吹更不高興,更加委屈。林沖與武松的處境完全不同,林沖從前是一等良民,有父母老婆孩子,他也從來沒害過人,也沒想到別人會害自己,只想好好服完役與家人團聚,林沖當然不會亂反抗差人的刁難,因為反抗逃跑在古代誅連九族會連累家人。而武松不同,武松是個社會渣滓,只是被迫打虎偶然做了一件好事,從前殺人曾到柴進莊上避難,為了酒肉可不問是非當黑社會打手,反過來,如果當初是施恩搶走蔣門神張都監等人的快活林,武松一樣被蔣張等人收買,充當打手,武松與孤兒沒什麼差別,可按自己意願行事,大不了自己死。再說,林沖也並非沒警覺的人,在草料場,林沖聞到風聲,有人害自己,林沖就買了尖刀,用於防身當武器,其警覺性比武松更高,武松帶枷鎖經飛雲浦之前,施恩送別,這種官場人物與囚徒的結交,豈會不知世道黑暗,施恩當然提示武松,路上會有人陷害,而林沖,從草料場的表現看,完全自我警惕,警覺性比武松更高。武松枷鎖是木製的,可隨意掙脫,史進在東平府牢裡,也用力也弄開了木枷鎖,武松打二個無什麼武功的差人,二個四流殺手,還靠先下手為強偷襲,把二個差人踢下水,用力從背後偷襲一個殺手得手,另一個則被嚇破膽而不堪一擊。可以想象,以林沖的警惕性,一個出色軍人的深厚功夫,在飛雲浦殺敵,將比武松打得更精彩,更快速取勝。



你語言理性就有說服力

如果讓林沖帶著枷鎖走一趟飛雲浦,遭遇和武松同樣的境遇,我認為所能有的下場,也就是接下來能有什麼樣的故事,大致上無非就是把押送他的兩個公人及趕來謀殺他的家丁殺了而已;絕不會在返回頭去,把張都監大小十多口人都給殺了。

林沖和武松在性格上有相同之處,比如狠;但更多的是不同之處,比如處世態度。相對於武松,林沖的忍功要大許多。林沖上梁山,是被逼上去的;假如稍有一點出路,林沖都不會上梁山的。林沖之所以會如此,與他的出身有關,多少都是個有文化的武人,基本上屬於官員階層,算是成功人士,凡事有個底線,並不出格。

和林沖相比,武松就灑脫的多了,他沒有那麼多思想負擔,而且武松看事情遠比林沖看得開。這也與武松的身份有關。武松是個什麼人?說白了,武松就是個從小死了爹孃,沒受多少教養,在鄉鎮閒逛亂浪的二桿子而已。

假如把武松換成林沖,在高衙內調戲自己媳婦的時候,就把高衙內給結果了,哪裡還有後來逼上梁山之事?假如把林沖換成武松,即使是遭遇飛雲浦之變,返回到張都監家,在鴛鴦樓裡,可能殺死的只是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不會累及家眷的。

林沖是如何死的?表面上是病死的,其實是窩囊死的。所以,綜合考慮林沖的性格和行事風格,假如讓林沖帶著枷鎖走一趟飛雲浦,最大的可能就是殺死押送他的兩個公人和後來幫兇的兩個家丁,絕不會返回頭去,再殺了張都監大小十多口人。這就是林沖和武松的區別所在。


隴之語

“逼上梁山”,林沖是書中較早出現的代表人物之一。中低級軍官,靠本事吃飯,性格溫和懦弱,家庭妻賢平和,不逼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境不激烈反抗,一旦暴發,將是一錘定音之勢。如殺陸謙、殺王倫,沒有武二郎那麼快意恩仇,但絕對鐵血豪情。有大局觀,結局恰恰是大局觀害了自己。如林沖到飛雲浦,將會一擊而中,但不會返回殺張都監等人。一定會列二龍山,自己領軍起事,以林沖的軍事才能,風雲際會,成大事亦未知也!


手機用戶誰見我嫵媚

林沖性格內斂,內心懦弱膽怯,是超級內向的人。在家庭破碎之後,發配充軍。在野豬林就差點被殺死,要不是魯達救了他,估計就死了。

如果林沖戴著枷鎖過飛雲浦,非死即殘。殺手招招致命,以林沖的性格在戴著枷鎖的情況下很難脫身,不是他武功不行,而是殺機臨身,他不夠狠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