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上梁山後,為何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反倒疏遠了?

手機用戶64053014451

廢話,任誰整天拿熱臉貼人冷屁股,時間長了也覺得沒勁。

你追個妹子時間長了沒動靜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更何況是個大男的呢。

魯智深對林沖那是沒話說,做到了兄弟的極致了。然而林沖怎麼對魯智深的呢?

我看了下前面答主們說的,明白人還是有不少的。林沖在野豬林賣了魯智深,可能很多人覺得還不至於。

好,不至於就不至於吧,我也不想把林沖想得那麼壞,雖然我認為那就是事實。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和林沖在一起,魯智深一直是很憋屈的。

想他好好一個血氣方剛的莽和尚,卻為了顧全所謂的大局(其實不過是林沖的仕途),這也忍那也忍。

碰到一個毫不相干的金翠蓮被鄭屠欺負了,他魯智深都能找上門去把人家鄭屠三拳打到地府;

明明白白的看到自己剛認的兄弟媳婦兒被一個紈絝調戲,要不是林沖攔著,他能忍?

看到自己的兄弟要被奸人所害,他還得放過那兩個賊廝鳥的性命,要不是林沖攔著,他能忍?

這會兒,他還可以認為林沖為人仁厚軟弱,只是不是個爽快人,總是瞻前顧後。

但是當他聽說林沖火併王倫犯下恩將仇報的罪過時,可能他對林沖的看法就真的變了。

當初想害自己的董超薛霸都不殺,不管怎麼說收留了他的寨主王倫卻又能狠心下手。

以下犯上,忘恩負義,恩將仇報,殺人上位,向晁蓋表忠心。

我是不憚於用各種惡意的想法去揣測林沖的。

魯智深畢竟不是傻子,事後仔細想想,他可能自己都害怕,原來所謂的兄弟林沖卻是這麼個賊廝鳥。

但是,一日為兄弟,終身為兄弟,他也不想去質問林沖什麼,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他也沒必要老是熱臉貼著冷屁股。

說白了,當初對他好,不就是看他武藝高強,以為他是個好漢嗎,然而梁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武藝高強之人,最起碼,身邊這個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的武二郎就不在他林沖之下。

相比林沖,武松的性格更符合魯智深的口味,更和他聊得來,和林沖一起,太累。


何事男兒不讀書



魯智深和林沖是結義兄弟不假,但是他們結義的時候,魯智深並不知道林沖的性格。

在第六回中,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管理菜園,正和當地幾個被他收服的潑皮喝酒吃肉,給那些人演示武藝的時候,林沖這個時候出現了,在外面喝彩。

隨後兩人互報姓名,魯智深說年幼的時候,曾經見過林沖的父親林提轄。

林沖大喜,就要和魯智深結拜(這裡是林沖要與魯智深結拜)。



結果結拜之後兩人嘮嗑,然後錦兒跑過來說,林娘子正在被調戲。林沖先走一步,見到調戲的人是高衙內,把揮起的拳頭放下了。

後來跟娘子下來的時候,魯智深帶著二十多個潑皮過來,要幫忙打架,且看原文:

林沖將引妻小並使女錦兒也轉出廊下來,只見智深提著鐵禪杖,引著那二三十個破落戶,大踏步搶入廟來。
林沖見了,叫道:“師兄,那裡去?”
智深道:“我來幫你廝打!”
林沖道:“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
智深道:“你卻怕他本管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

這個時候,魯智深估計已經對林沖的人品有所懷疑了,畢竟妻子被調戲,這樣的忍讓,不是好漢所為。


魯智深跟林沖剛認識還不知道有沒有半個小時,就敢帶著二十多人去打架。注意,他這個時候還是在大相國寺裡看菜園,如果在寺廟打架,是肯定會再次被開除的。

他能為了剛認識片刻的林沖丟掉職業,而林沖為了保全職業,面對妻子被調戲竟然能隱忍不發,真的是佩服!

後面發生一系列的事情,也佐證了林沖的人品有問題,最後害得林娘子自縊而亡。

再說魯智深與林沖的事情。

林沖在發配滄州的路上,被董超、薛霸兩人暗害,幸好被魯智深及時救下,魯智深想要把兩個公人就地正法的時候,又被林沖阻止了,還美名其曰不過是聽了高太尉的指示,不要冤枉了他們。實際上,只是畏懼高太尉權勢,不敢將事情鬧大而已。


再後來,林沖雪夜上梁山。而魯智深則經過了一系列的事情,很久之後才上梁山,這裡就不提了。

再說說魯智深上梁山之後,與林沖久別重逢,理應很激動啊,畢竟是結拜兄弟,可是他見了林沖只問了一句:“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可知阿嫂信息否?”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不問林沖近況,反問林娘子怎麼樣。二是不叫兄弟,反稱教頭。

話說魯智深在滄州一別後,自是回到了大相國寺,林娘子的事情他肯定有所耳聞,所以他這個時候不是問林沖,而是藉此表達了對林沖的態度,你好端端的活在這裡,不去找高俅報仇,你妻子九泉之下,能瞑目嗎?

像你這樣的人,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好,還有臉做我魯智深的兄弟?

這也是魯智深和林沖疏遠的主要原因。



至於為什麼和武松好?武松是真正的好漢啊,縱觀水滸,武松做的哪一件事不是為人稱頌?

再說了,武松和魯智深太像啦,都有千斤之力,都是膽大心細,都是正義感爆棚,都是擔當起“英雄好漢”這個稱呼的!

而反觀林沖,呵呵呵!


戲曲說


魯智深是一個灑脫的人,不畏強權,不服就幹,再他眼裡,什麼都比不上兄弟情義,為了林沖,他可以一路護送,憑的就是個義字。

而林沖從來就沒有真正與魯智深交心過,甚至陸謙都比他兩個的關係近。魯智深上梁山之後,明顯和武松、史進他們走得更近些。無論在樑上,還是出去打仗,魯智深都是和武松他們在一起。論關係,魯智深和武松的關係明顯要好過他跟林沖的關係。


其實,這事一點也不奇怪。不管怎麼看魯智深明顯和武松更投緣。倒不是因為兩人都是出家人,而是因為二人都是性情豪爽的人,彼此之間說起話來,更投機,更有默契。而林沖的性格,偏向於內向、沉鬱,有事也憋在心裡,魯智深大大咧咧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太喜歡和林沖這樣性格的人交往。武松快意恩仇,敢殺了西門慶,為哥哥報仇,而林沖卻連打都不敢打。這就使得魯智深漸漸疏遠了林沖。


塞北少年行

大家都被林沖和魯智深騙了!

林、魯二人的生疏,是環境使然,也是宋江樂於看到的。


第一,我們要看到林沖在梁山那尷尬的地位

首先,林沖曾經火併過王倫,在綱常上有逆上的陰影,幹掉自己的老大,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讓人覺得此人不可靠。


其次,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是把梁山的頭把交椅讓給給晁蓋的。林沖有自知之明,無論是自身勢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都無法與晁蓋相比,他心甘情願。


但是,在宋江眼裡面,難免會覺得林沖是晁蓋一派的。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而死,疑點甚多!所以,宋江難免猜忌晁蓋。


再者,林沖個人的武力,在梁山屬於超一流武將。而宋江的嫡系心腹,高手不多,一流高手幾乎沒有,在以武力為尊的亂世,誰能真正地拿捏得住豹子頭林沖?


所以,林沖在梁山的位置是相當尷尬的。以林沖的武藝,職務、排名太靠後了。


第二,我們得看看二龍山集團的人員構成

二龍山集團,分別是魯智深、楊志、武松以及操刀鬼曹正,包括金眼彪施恩。

曹正是林沖的徒弟。有勇有謀。魯智深是林沖的師兄、救命恩人,武功、名望均是一流。

武松更是能力過人、單挑幾無對手,江湖之上從來沒有吃過大虧。而孟州孫二孃、張青與武松是結拜兄弟。

楊志更是可與林沖匹敵的一流高手。此外,再算上當年林沖的同事、王進的徒弟史進,更別說史進和魯智深還有過一段。


在那個年代,結拜兄弟義重如山,而師兄弟關係更是牢不可破。二龍山集團的武力和人脈,已經異常驚人了。

那麼,如果再加上一個林沖,敢問梁山能與二龍山集團抗衡的還有幾人?

林沖若是成天與二龍山的兄弟們在一起稱兄道弟,難道那黑廝沒點想法?

難道他不怕二龍山火併了及時雨?

第三,林沖心思之細膩、歷事之豐富,非常人可比

林沖父輩即為軍職,武藝過人,林沖等於是接了父親的班,屬於專業技術人員,但是這並不代表林沖不通世務。

傻子是無法成為絕頂高手的。


林沖遭逢鉅變,歷經了朋友背叛、親人被害、家破人亡,一顆心早已經不動如山、細膩如絲。他早已經看透了宋江的為人,隱忍不發而已。

魯智深,外表粗豪,內心之機變,實不下於林沖。楊志,著名的倒黴蛋,所有倒黴的事都碰上了,早被鍛煉出來了。


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大家心照不宣,早已經達到了默契。

表面上維持著這樣不遠不近的關係,挺好。

既是做給別人看,也讓宋江放心。


拉幫結夥,不僅僅是因為兄弟義氣,更是因為利益相關、身家性命。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風波險惡,稍一不慎便是生死相見啊!


我們可以想象的是,在某一次執行任務期間,二龍山集團的核心曾經有過密談,並結下了生死同盟、共同進退、守望相助。


別看他們表面疏遠,真要是有大事發生需要站隊了,你再看看!


脂肪故事

魯智深是混過官場的人,明白政治。

魯智深上山時老大是晁蓋,老二是宋江,但大家都知道宋江的人勢力更大,除了前期十來個人是晁的人外,其它大幾十號都是衝著宋江上山的。有一個要上梁山的段景柱偷了馬要獻給梁山做為進身之禮,可他卻給老二,卻不是給老大。結果獻給宋江的馬丟了,從來不上陣的老大這次要上陣了,一是氣,二是他突然明白江湖上的人只知道老二,卻遺忘了老大,他這次出兵要殺偷馬的曾頭市,所帶頭領裡就有林沖。

武松是宋江的人,林沖是晁蓋的人,魯智深又不傻,還看不出來哪派更厲害,江湖上闖了這一遭,是當官不能當,當和尚不能當,如果再站錯隊,豈不是連當草寇也不能了,所以他只有靠近武松,疏遠林沖。


知識改變眼界和氣質

簡單的說,魯智深和林沖不是一類人;而魯智深和武松的性格、背景都比較類似,從相識到相知,經過對彼此的互相瞭解,自然有了遠近親疏。

工作背景

先從職位上來說,林沖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文中有段買寶刀的情節,曾提到:

林沖把這口刀翻來覆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幾番借看,也不肯將出來。今日我也買了 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

京城衛戍部隊的教官,又與太尉相識,相當於京城高級公務員;魯達在老種經略府當提轄官,類似縣級武裝部部長的職務;武松作過陽穀縣都頭,相當於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從職務上來看,魯智深與武松的官銜更加接近,工作性質也比較類似

性格比較

林沖第一次與魯智深相遇,有如下對話:

林教頭便問道:“師兄何處人氏?法諱喚做甚麼”智深道:“酒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為殺得人多,情願為僧。年幼時也曾到東京,認得令尊林轄。”林沖大喜,就當結義智深為兄。

智深道:“教頭今日緣何到此?”林沖答道:“恰才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岳廟裡還香願,林沖聽得使棒,看得入眼,著女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 林沖就只此間相等,不想得遇兄。”...

這說明林沖的父親也是京官(林沖也算是個官二代),說話文縐縐的語氣也能看出林沖受教育程度較高,也可以說成長氛圍比較好。

文中對魯智深和林沖開場是這樣寫的:

史進道:“小人大膽,敢問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酒家是經略府提轄,姓魯,諱個達字。敢問阿哥,你姓什麼”史進道......

話說宋江因躲一杯酒,去淨手了,轉出廊下來,襤了火鍁柄,引得那漢焦燥,跳將起來就欲要打宋江。柴進趕將出來,偶叫起宋押司,因此露出姓名來。那大漢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裡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

魯智深說話直白豪放,武松出場同樣是剛烈直爽,這兩位開篇是能用拳頭的絕不多費口舌,性格相近,處事風格也比較相似。

兩個生活環境不同、閱歷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人生觀和價值觀自然也不會相同。這將直接導致處理問題的方式存在明顯差異。這兩類人共享樂沒問題,一旦遇到事情產生分歧,很容易分崩離析,事實上,這兩類人是很難作成朋友的。所以嘛,魯智深上梁山後,和武松關係好,和林沖疏遠也算正常。


浪里爾

其實為什麼魯智深到後期跟林沖疏遠了,主要原因還是林沖出賣了魯智深!

楊角風最近接連推出四期楊角風的視野看《水滸》,反響不錯,今天再接再厲,推出第五篇。

前情回顧:1、武松打不過老虎、2、魯智深拔不動柳樹、3、高衙內得到了善終、4、丫鬟害苦了林沖。(超鏈接見文章尾部)

5、林沖出賣魯智深:

前面講到,林沖被丫鬟錦兒和高太尉等人算計了,最終犯罪被刺配滄州。而魯智深作為林沖的好朋友、好哥們,好兄弟,不可能見死不救,於是一路暗中追隨。但是為什麼水滸後期魯智深卻疏遠了林沖,只因為他好心在野豬林救了林沖的命,而最後林沖卻無意中出賣了他,最終導致他在相國寺的逃亡!

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細細道來!

水滸傳原著中,自從魯智深與林沖在離滄州還有70裡的地方一別後,再次見面就到了“三山聚義打青州”那一章了。

(梁山泊中大擺筵席為)呼延灼、魯智深、楊志、武松等共十二位新上山頭領(慶賀)。坐間,林沖說起相謝魯智深相救一事,魯智深動問道:“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信息否。”

這裡有個疑問,林沖是繼史進、李忠、周通之後,魯智深結實的第四個好漢,並且一見如故,很快就拜了把子兄弟。平常兩人稱呼都是兄弟相乘,而這裡卻直呼教頭!而且按照前面劇情發展的套路和魯智深的性格,好不容易見面,魯智深應該特別熱情的首先打招呼,而不是被動的被林沖先相謝!

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出,魯智深心裡面有一條梗,過不去的梗,這條梗是什麼,再往下看!

押送林沖的衙役,董超、薛霸被高俅收買,準備在野豬林結果了林沖性命。這時候魯智深出現,救了林沖的性命!後來又一路護送到滄州附近70裡處。原著中是有對話的,其中董超、薛霸問魯智深:“不敢拜問師父在哪個寺裡住持?”

魯智深道:“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什麼?莫不叫高俅做什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叫他吃三百禪杖。”

這裡可以看到魯智深雖然口口聲聲說不怕高俅,但是最終也沒有說出自己的來歷,說明他還是有點忌憚高俅的,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而董超、薛霸也不知道這個野地裡冒出來的大和尚是誰,不然不會問。而且魯智深非常聰明的是現身的地點離東京已經非常遠了。

最後離開時展現了一把武藝,把一棵松樹直接砍斷,並警告他們,如果敢對林沖不敬,你們的腦袋就跟這棵樹一樣。

再看看林沖是怎麼沒腦子說的話:

魯智深走後,董、薛二人尚且餘驚未定。林沖見狀,道:“這個值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

果然,董、薛二人回到東京把上面的事情告訴了高俅,魯智深也因此不得不離開大相國寺,漂泊江湖。就像後來他對楊志說的那樣:“不想那兩個防送公人回來,對高俅那廝說道:‘正要在野豬林裡結果林沖,卻被大相國寺魯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滄州,因此害他不得。’這直娘賊恨殺灑家,吩咐寺里長老不許俺掛搭;又差人來捉灑家……(因此)逃走在江湖上。”

從後面的對話中,可以得知,魯智深是非常震驚的,他用了“不想”二字,說明他非常謹慎的隱瞞自己的身份,而最終身份卻還是洩露了,他又不傻,只能想到一個原因,就是:可能是林沖“出賣”了他!

當然林沖絕對不是故意的,他也是好心,想在兩個衙役面前誇讚一下自己的好兄弟魯智深,卻不知不小心洩露了他的行蹤,導致魯智深再也無法在大相國寺停留,而逃路。

所以後面魯智深跟林沖在梁山遇見後,林沖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但仍然向魯智深表示感謝,魯智深雖然心裡面有一條梗,但最終念及兄弟情義,而沒有說破!畢竟自己沒有親耳聽到,只能算懷疑吧!

所以林沖真的好心的無意識的就把屢次救他性命的魯智深“出賣了”!

前情回顧:1、武松打不過老虎、2、魯智深拔不動柳樹、3、高衙內得到了善終、4、丫鬟害苦了林沖。(直通車)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另外只是個人觀點,請大家指正!


楊角風發作

簡單的說下:

道不同不為謀!

魯提轄和林沖對人生目標的認識是不同的!

一大一小!一淺一深!一公一私!


1、林沖是被逼上梁山的!從內心深處他不恨朝庭!恨的人是高衙內!他甚至是不敢恨高俅的!世代混跡朝庭軍隊的基層的林沖只是想安穩的過生活!沒有階級仇恨!在和朝庭派來的圍剿的軍隊作戰時林沖就是出工不出力!在打祝家莊、曾頭市、方臘時倒挺賣力!因為這幫人和朝庭干係不大!這充分說明了林沖的思想認識只是停留在報私仇上!

2、魯提轄本身就是軍隊工作的幹部!感覺應該是個營級幹部或正連級!他放棄朝庭的高官厚祿!始終戰鬥在與朝庭的鬥爭前沿!


他首先在思想意識深處已經放棄了對朝庭會好起來的幻想!他更是積極參與到推翻朝庭的工作中!魯提轄最後混到梁山上,不是因為自身的私仇所致!都是再助人為樂中漸漸的與朝庭決裂的!也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經歷是他認清了朝庭的腐敗!他誓與那些不曾有私仇的國家公敵為仇!有推翻舊制度的想法!這是大智慧、大理想!

3、綜上所說,林沖和魯智深是不會走到一起的!再有就是魯智深也是瞧不起林沖沒有快意恩仇的品性的!


和魯智深差不多的人是武松!人生經歷基本相似,所以兩人越走越近!加之又都是步下的將官,配合也多!

4、再有就是梁山上也是派系林立、山頭主義很嚴重的!林沖是老梁山派的!(雖然勢力最弱)、魯智深是二龍山派的(勢力第二)武松更是二龍山派的代表人物!

從宋江的角度出發也不會讓這兩個山頭靠在一起,威脅他的霸權地位!


杜陵閒人

林沖絕不是血性的漢子,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凡夫俗子。既不善良也不正直,出賣過老婆,出賣過朋友

第一,別人調戲他媳婦,他忌憚高俅忍了,買寶刀賄賂高俅,被騙白虎堂。

第二,休妻貌似為了妻子,但在那個時候反而是至其妻於死地。那個年代休妻可不是現在的離婚。而是在向高俅表明這個女子我不管了,跟我沒關係了

第三,野豬林魯智深救他一命,差役打探魯來路,作為兄弟的林沖透漏了魯智深來歷,以至於魯智深相國寺待不下去。從此梁山再見,魯智深冰冷的稱呼林沖為林教頭。(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第四,一直盼著高太尉能赦免他,沒想到派人殺他。沒辦法殺了陸虞候等人,隨後題詩“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到那時還在想著功名和迴歸。

期待關注,謝謝,祝大家新年快樂


火星生命

魯智深和林沖的關係一開始還是很好的。

當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管菜園子,和一幫儘管是潑皮無賴但心地善良的混混打得火熱的時候,他認識了林沖。

林沖在認識魯智深之前,可以說是幸福的不要不要的。工作有面子,收入不菲。老婆漂亮,又知書達禮善良賢惠。沒毛病。

但從認識魯智深那天開始,倒黴的事一樁接一樁,一直都沒停,直到被髮配。

林沖帶老婆去大相國寺燒香,他老婆去大殿燒香,他沒去,跑到後園玩去了,正好看見魯智深給一幫潑皮兄弟耍禪杖,林沖看了心裡敬佩,高喊:好身手!魯智深聽見連忙過去打招呼,林沖自我介紹:林沖,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使得一手好槍棒。兩個人互相欣賞,互稱兄弟。

魯智深真的就把林沖當兄弟了,但他很快就看不慣了:高衙內欺負林沖的老婆,當林沖看清那是高衙內的時候,高舉的鐵拳,軟軟的放下,任憑高衙內趾高氣昂的走了的時候,魯智深很生氣。

生氣歸生氣,魯智深還是惦記這個兄弟的,林沖最終被高俅陷害發配滄州,魯智深怕林沖路上被害,一直暗中保護,這才有了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林沖於刀下的精彩故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魯智深發現,這個“兄弟”不能交了。

押解林沖的兩個差伇,因為魯智深出手相救,無法得手,拐彎抹角打問魯智深的來歷,都被魯智深給擋回去了:打聽什麼?是不是想回去告訴高俅找我麻煩?

兩位差伇無計可施,林沖給他們幫了大忙。

魯智深做事還是有頭有尾,他一直把林沖送到了滄州城外,看看林沖安全了,就打算回去了,臨走,為了嚇唬兩個差伇,他一禪杖砍斷一棵手腕粗細的樹杈,告訴差伇:敢耍花招,就讓你們和這個樹杈一樣!

兩個差伇嚇壞了,趕緊恭維:和尚爺爺好手段,我們不敢胡來!

這個時候,林沖說話了:這算什麼,大相國寺後園碗口粗的柳樹,他也能連根拔起!

如果不是成心,那就是豬一樣的隊友。

魯智深後悔認識這個兄弟。並且就是這句話,魯智深再一次浪跡江湖,就是走投無路,他也沒有去投奔水泊梁山,他知道,林沖在那裡。

他寧可冒著風險去攻打二龍山,最後和武松楊志一起,打下二龍山落草為寇。

就是後來,魯智深三人帶領二龍山全夥投奔梁山泊,魯智深再和林沖沒有交流了,他看透這個本領高強的“慫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