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產劇角色落魄時仍然指甲乾淨、妝容精緻?

墨娛

看國外的電視劇,觀眾總是感嘆別人演員的專業,演豪門有豪門的氣勢,扮寒門有寒門的細節。而在國內產量驚人的電視劇裡,很多時候會出現三百年前的女性紋著當前最流行的韓式永久一字眉。落魄時面有胭脂,手若凝脂的少女在街頭乞討求食。或者燙著頭髮,描著眼線在稻田插秧……

這種不顧及角色本該所處場合的現象,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電視劇創作的好幾處弊端——

1. 演員不敬業。演員一直追求角色的光鮮程度和自己所謂的公眾形象,而非角色與生活及劇情的契合度。偶像包袱越嚴重,越是在乎自己的形象而非角色的形象,死活不願意放下架子去真正地貼近生活,貼近角色。時時刻刻在扮演自己是一個形象美好的公眾偶像,而非職業演員。時刻希望觀眾記住自己的完美形象,但是沒有足夠的角色內涵支撐,作為演員就缺乏讓觀眾記憶的資本。

2. 劇組的資本操作很嚴重。編導團隊在資本面前沒有話語權,無法對演員的行為進行細緻的調教和規範。本該對成片質量負責的編導團體完全不能為質量負責,任由演員個人發揮,甚至出現罔顧劇情和生活現實的情況出現。

這樣的情況極多出現在為了突出某一位或者幾位明星而攢一個劇組拍片的場合。以捧自己的明星為目的,一切以明星為主,劇本創作,導演把控,演員表演這一系列的事情都集中到這個明星身上,很容易造成資源堆積,造成過多元素堆砌而失真。

3. 審核問題。機關只關注電視劇其中的意識形態是否符合有關規定,不在乎那些細節。很難界定裡面的表演是否用心與貼合,對於這樣的表演也是聽之任之。沒有大方向的引導與監管,造成細節上更多圖方便的演員的加入,並沒有達成監管的作用!


巴塞電影

不說其他,單隻趙麗穎的楚喬傳的這一妝容,真的是演員吃不了苦的原因嗎?拍沙漠戲,手腕上一根繩子,被工作人員這拖一下那拖一下,在沙地上磨來磨去,滾來滾去,難道還接受不了化妝給指甲上抹點黑嗎?

而且上述答案中很多都說是乞丐都不把妝容畫的再髒一點?額,楚喬真不是乞丐,她就是在沙漠上被人追了一下午後,被人扔在茅草地上自生自滅,還有兩三個小夥伴給她送粥,不至於是乞丐那種被長期的生活困頓和艱難髒亂睡眠環境搞得灰頭土臉的……

就楚喬的個性和設定而答

我作為一個觀眾的想法:

對於影視劇而言,以乞丐為例,化妝也有好多種

精良的電影裡的乞丐妝容,致力於精緻的真實,就是你一看就覺得是乞丐的樣子,但實際上每一點妝容都是化妝師發揮自己的水平給你呈現的,絕對不會給你帶來什麼視覺反感,甚至可以說是美的,就像油畫裡的髒汙藝術一樣

還有的就是類似黃渤的那張圖,我記得劇情應該是一個農村放牛娃的悲慘故事?(錯了的話抱歉),電影妝容師要告訴觀眾,主角很慘,很悲情,那麼這就需要演員的奉獻精神了,妝容有時甚至就是要刺激你的視覺,看著就難受的程度

一般的比較現實的電視劇,一個字,真,也不需要藝術性,現實裡的乞丐什麼樣,就照著什麼樣就成了,不過類似現實中的汙水啊異味的隨身物品什麼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折磨演員,所以看著像就行了

再就是趙麗穎楚喬的這個裝扮,當然她並不是乞丐啦,就舉個例子。這類電視劇的製作週期說快也不快,說細緻也實在算不上,所以所有的工作大體上的合格少數的優秀就好了,這個妝容就是這類電視劇的產物,底子還是那張臉,但是會很細緻的在臉上和露出來的肢體上抹灰,而且儘量抹的自然和協調,至於什麼指甲上縫裡的灰啦,根本不在化妝師的考慮範圍內,導演也不會硬性要求

最後一種,我在前面的回答裡也看到了,就是baby的雲中歌裡的妝容,額,應該說不是妝容吧,劇組根本就沒想過要化妝,至於是劇組不畫還是演員不願意畫,這就不知道了(畢竟不是別的演員,而是baby這個人)……有些劇是製作方不願意費那個功夫,也不考慮觀眾的感覺,有些劇是演員不願意一點點的扮醜,反正觀眾看的是那張俏臉

個人感覺,大概就這幾種吧,市面上大多的偶像劇之類的,就在第三種和第四種之間徘徊,有的也畫了妝容,但是畫的很敷衍的也有

最後的最後,明明演員看演技,劇的品質看導演,為什麼連這種問題都大量的怪演員,有些演員哪裡管的了妝容,佈景還是劇情什麼的,不都是電影看導演,電視劇看製片,他們偷的懶,大家不監督他們,只說演員,那些導演和製片想著有人背鍋,為省錢省事,不觸及底線什麼事都湊合著能幹

最後一段話不適合類似baby等兩三個少數的明星,就是因為這兩三個,弄得大家好像覺得娛樂圈的明星都沒有職業道德似的……我說的職業道德不是說演技,一個是起碼的態度,一個是專業能力,別噴我,大多數的明星能火不可能是那種態度


木木三奚

小影覺得是國內的電影人電視人缺少一種工匠精神,具體有下面幾種表現。

一、歷史考據不深入

最著名的是那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日”,很多古裝劇裡面都會有太監說出這句臺詞。但實際上,只有明清兩朝是這樣說的,而現在,不管什麼古裝劇都會有這一出。

還有下稱上為“大人”,實際上這只是清朝才開始有的規矩。但太多古裝劇將這個稱呼濫用,凡是當官的,就稱“大人”,實屬可笑。

二、演員表演不專業

專業的表演該是什麼樣子呢?

小影認為表演要有生活基礎,這個生活基礎要靠體驗生活得來。

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韓國電影《黃海》中的河正宇飾演一箇中國朝鮮族人,他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提前一年來到延邊體驗生活。為了學會打麻將連著幾個月泡在麻將館,因此我們才能在電影中看到他那嫻熟的麻將技巧。



現今國內的演員鮮有認真體驗生活的,有體驗也只是一兩天,絲毫起不到什麼作用。

這只是表演的一個方面,其他的如肢體、動作、臺詞,樣樣過硬的很少。所以就有了中國特色的摳圖、數字小姐。

三、對細節的不重視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道具和演員的裝束上。

國內的古裝劇跟美劇完全沒辦法比。很多人愛看《冰與火之歌》,因為裡面的場景道具都非常真實,但國內的同類型劇光道具就能讓人出戏,更別說那種五毛特效了。

演員的裝束也是很大問題,無論條件多麼惡劣,永遠白衣飄飄、唇紅齒白。

歸根結底是缺乏工匠精神,缺乏一種鑽勁,追求賺快錢,忽視了影片質量。


迷影生活

表演就應該精益求精,出現這樣的現象確實是不應該。

不過以現在市場情況,可能並不允許他們精雕細琢,而且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他們的行為。

賣點首先是明星,然後是劇情定位,最後才是人物造型。

不能怪演員太嬌氣,畢竟身價再高的演員到了劇組也得聽導演的,而導演得聽出品人的。如果當初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是靠演員的顏值和粉絲來賺錢的話,大多不會在劇中破壞他們的完美形象。隨便發一個微博都要P圖的人,是不可能為了一個電視劇卸妝的,他們的經紀公司不會允許這樣的行為,除非素顏也很好看。反正人家就是來看美美的偶像,其他的都不重要。

而如果演員的人設允許他扮醜,並且成為一個賣點的話,那麼或許也可以讓他在戲裡沒那麼“尊貴”。

像電影《鬥牛》這些都是豁出去扮醜的,而小演員們則沒有這個機會,也沒有這個能力。

不過大多數都是因為考慮時間和成本,因為現在的國產劇拍攝週期都很短的,短的三個月,多的六個月。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既要拍攝落魄的鏡頭,又在要拍攝正常的著裝的鏡頭,而落魄的鏡頭可能只有那麼幾集,而這幾集雖然在電視劇的裡面的佔的時間很短,但是拍攝時間很長,從成本上考慮是不會讓演員“徹底變裝(比如卸妝,留指甲,剪頭髮,減肥)”來加這些戲的。而且也沒有幾個人擁有阿米爾汗那樣的毅力,又是增肥,又是減肥,況且鏡頭拍攝的時間很短,所以也不會那麼重視。

在電影《1942》裡演員的化妝和表演是值得肯定的,張國立為了出演老東家肥胖的狀態和逃難後饑民的狀態,拍完“胖”的戲之後就在一個月瘦了17斤,由於之後都是逃難的戲,到拍攝結束他整整瘦了24斤。

不過其他人就沒有他這麼狠了,也有的人沒有減肥,尤其是群演很難控制。

馮小剛為了佈置逃荒的戲真是忙的焦頭爛額。不光是讓眾人減肥,準備那些“破破爛爛”的服裝就很費力氣。

如果真的非要把戲做真的話,這需要導演擁有很強的協調能力,把化妝,服裝,演員本人,經紀公司的工作都安排好。

但是因為給的錢不多,或者檔期不允許,經紀公司通常不會這樣的事情發生。

一般來說,電影裡面的落魄鏡頭都會比電視劇要真實些,因為製片方已經買了足夠多的時間,讓他把表演的事情做好。

不過如果是演員本身不願意做,那可能就涉及到職業素養的問題了。不過男演員可能女演員好點,雖然是演員,但是也可能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素顏。

對於那些一天要敷三次的面膜,還怕自己的臉不夠水潤的人,讓他們為了劇情變邋遢或者是化妝,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會覺得那簡直是毀容。

總之人家就沒想認真拍,你幹嘛認真看,認真你就輸了。

等有人想要認真拍了,我們再認真看吧。


電影毒角獸

大家看過ps初學者p的圖片嘛,我覺得這兩者之間有著不少的相似之處。



是不是覺得覺得“假”,滿滿的違和感。沒錯,在我看來,這就是那些不管什麼環境,發生了什麼事情,演員一直乾乾淨淨,彷彿自成一體,獨立於所處背景。

劇集這一點我就不放圖了,不太方便,大家想必也看過不少,都明白。

我就從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跟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吧。

很多劇集都放棄了部分合理性,一種是因為要保持劇集的節奏,放棄了不少的拖沓的合理需要,比如喝水吃飯睡覺等;一種是因為劇集要有部分“不合理”的情節,故事才能往下發展,比如反派太強,劇集強行安排他進行一些智障操作來作死;一種是因為劇集不需要這些合理性,他們覺得這並不重要,比如劇集講的是愛情故事,所以哪怕角色是每天工作的某領域精英,劇集也絲毫不會涉及。

模板化的高產:

題主說的在我看來就是第三種情況,劇集的背景設置也只是一個背景,不會也不需要深入。這種模板能提供相當高的產量,劇集把背景設置為抗日時期,加上一個簡單的故事,再加上一個或幾個流量明星,這部劇集就已經成功了。而且這是他們的優勢項目,強行深度反而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失敗,於利益不符。

觀眾的需要:

多數觀眾看劇集就是打發時間,所以他們遇到“不合理”的情節時,最多吐槽一句,該看的還是會繼續看。拿個青春偶像劇的模板來說吧,明星、愛情、時尚……只要保證能涉及這些標籤,觀眾就會有看下去的興趣。

明星的引流:

前邊也提到了模板化,現今,劇集模板化越來越嚴重,製片方要想在其中獲得優勢,最簡單的一個選擇就是請明星。明星陣容能夠在宣傳期就拔高几個層次的期待值。這樣劇集一開始就能有大批基本觀看人群,劇集就已經得到想要的了。

最後點下題,明星需要人設,劇集需要“精美”。對於很多明星來說,維持自己的人設,在劇集中負責“帥”、負責“美”,已經足夠。對於劇集來說,不管合不合理,只要賣點足夠就是成功的,而一個全程著衣時尚,動作語言酷炫的明星不僅能吸引不少觀眾,還能在明星粉絲中加分不少。

以上就是我從實用性分析出的結果,分析這麼多到頭來沒什麼用。大家都知道利益才能決定一切,等到哪一天,非得拍的有深度,題材多變才有錢賺,你覺得他們還會拍這些嘛。


黑喵互娛


這2張圖對比一下,就會明白,什麼是好劇,好演員。


影蟲人小葉

這個問題說穿了一錢不值。主要是劇組從上到下都不夠認真造成的。


娛眼有幾個朋友不巧正是串劇組的。工作很複雜,副導演,劇務,化妝師,服裝師等等不一而足。說實話,看他們的描述,娛眼對劇組的工作態度一度產生了懷疑。

至於角色落魄仍然妝容精緻等破綻在嚴謹的劇組是不大可能出現的。我們看《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劇,都是非常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演員狀態。《闖關東》,電影《紅高粱》《黃土地》,也都是高度還原。這裡主要原因是導演的要求。



導演要求高,做事一絲不苟,在細節出扣情節,自然讓人所有人做事都要不馬虎。這種情況,電影導演處理的更好。我們看《1942》《集結號》等,那種精細到每一處細節的情節,讓人拍案叫絕。但電視劇,因為製作週期比較長,就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演員大牌,大牌演員拍電視劇,排場大,很多人都要細心呵護。演員的意志凌駕於劇組的意志,自然也會造成化妝造型隨意糊弄下。導演拍攝時注意一點也就有了。



化妝造型師的不專業。這就回到了我們之前的話題。很多化妝造型是,服裝道具都不算特別專業,尤其化妝造型師。大多是臨時拉來的草臺班子。他們專業度本就不夠,劇組要求不嚴格,演員惹不起。自然會漏洞百出。

所以一個專業負責任的大劇,一定要全方位的專業,容不得一點失誤,不然只能露怯在觀眾面前。


娛眼看娛樂

如何看待國產劇角色落魄時仍然指甲乾淨,妝容精緻?這個問題是對國產劇最大的諷刺和嘲弄,這不是一部劇拍攝水平高低的問題,它深刻揭露了當代影視劇的態度問題。

認真你就輸了,因為拍攝者本身就是個飄忽不認真的態度,反而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卻一下子認真起來。我們可以容忍雷人的演員造型,不切實際的劇情發展,到各種無理頭沒理由的穿幫,一直到現在連角色基本的外在裝束都不得不閉上眼睛欣賞起來。

眾所周知演員越來越貴,各種小鮮肉巨星層出不窮,演技沒有多少提升,片酬要求卻是獅子大開口讓人歎為觀止。各種替身,各種休息,各種豪車助理相隨,漸漸成了一些所謂大牌明星的標配。你能要求在這個看臉的年代,那些一天保養不知道幾次的明星能放下身段去拍攝他根本不喜歡不瞭解甚至自己都不會看的影視劇嗎?




當然並非所有的影視劇都如此,2009年由康洪雷導演執導,段奕宏,張國強主演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值得現在很多明星小鮮肉去觀摩去認真學習一下。認真,態度,所有能用來褒揚的詞語用在這部劇上都無可厚非。

一部影視劇的好與壞暫且不論,最起碼得態度是必須的,所有依靠顏值,炒作都是不能經受市場考驗的。


今天可安好

說真的,如果完全按“真實”來演,並不見得好看。

最簡單的例子,易容。金庸小說有很多易容的情節,講究一點的人會用麵粉來塑造臉型,不講究的直接用泥巴。如果演員臉上全是泥巴,觀眾很可能不適應,所以幾乎所有的電視劇都是直接用易容後的那個演員來演,這就是非常不真實的。還有叫花子,醜女,男扮女裝這些情節,衣服上有個補丁就是乞丐,臉上有顆痣就是醜女,粘個鬍子就認不出,一層紗就能擋住臉,父子(母女)一個人演。這些情節不只是大陸劇,以前的港劇基本都是這個套路,觀眾已經習以為常。

電視劇是讓人看的,現在的電視劇越來越“乾淨”,人乾淨,景乾淨,衣服從來不洗,從來沒有灰塵,皮膚吹彈可破,老人除了白髮沒有一點皺紋,古裝劇簡直就是時裝秀,這樣乾淨的電視劇更適合大部分人的胃口。像鬥牛這樣“髒兮兮”的電影,偶爾看一下還行,看多了很多人會不適應。

比如《毛騙》第一季,劇情逆天,就因為太土,不時尚,很多人望而卻步,第二季第三季稍微打扮一下成了神劇。這就是現實,很“土”的電視劇並不受人喜愛。

還有一個因素,國產劇拍攝週期很短,演員檔期也很緊張,化妝很耗費時間,演技馬馬虎虎,如果化妝再花費大量時間,拍攝的時間就更短了,這樣別說質量了,能不能拍完都是問題。看看83版西遊記,幾年磨一劍,孫悟空的化妝都是論時辰算的,現在根本做不到。

很多人拿美劇來比較,美劇是季播劇,一年只有十多集,一部電視劇可以拍幾年,甚至十多年還沒完。拍攝進程相對比較寬鬆,如果不滿意,下一季還有調整的餘地。比如近幾年火爆的《行屍走肉》,演員都是髒兮兮的,龍套演員都是“骨肉分離”,這樣“真實”的劇情恐怕很難在國內上映,很多人看了反胃。即便如此,還是有缺點,主角們吃了這頓沒下頓,可還是生龍活虎的殺來殺去,都末世了,居然還有胖子,真是吸點空氣都長肉。

中國人講究含蓄美,無論是繪畫,詩詞,戲劇還是影視劇,都是意表,並不追求真實美。影視劇和戲劇一樣,套路越來越明顯,但是戲劇還有唱功這個靈魂,影視劇卻越走越偏,劇情和演技這樣的靈魂也快要丟掉了,徒有其表,敗絮其中,演員的職業道德越來越差,這是比化妝更讓人心痛的現狀。


鍵聖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直接道出了國產影視劇要數量而不要質量的實事。

1、國產劇選角定位原因,有些演員本身是靠顏值吃飯,觀眾喜歡無非就是喜歡你的臉,你的顏值。



這類演員視顏值如生命,要她扮醜比殺了她還難。

曾有觀眾看到卸了妝的女明星太醜而說出“我追的是一個假明星吧”分分鐘粉轉路。

2、有些大牌明星,因為一開始在觀眾心中的人設就是女神,經濟公司不允許她扮醜。

舉個例子:鞏俐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秋香,劇中有一個情節,春夏秋冬四姐妹要被奪命書生的“面目全非腳”踢的面目全非,秋香臉要被踢成豬頭一樣,但是為了維護自己女神的形象,鞏俐是堅決不同意,沒辦法星爺最後找來了一個替身完成了這個鏡頭。事後鞏俐也很後悔沒能跟著星爺瘋一會,沒能好好演。

3、國產電視劇導演大多都是差不多先生,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對細節上的把控力度。由於於電視劇拍攝進度的原因,導致很多東西沒有時間去深究。




大面上的,特效、劇情、穿幫鏡頭都數不勝數,更別說能看到演員指甲裡沒有灰,妝容不符合了。

4、並不是每一個演員都是如此,我們也有很多優秀的演員。黃渤的《鬥牛》劉德華的《失孤》《東成西就》裡的梁朝偉《食神》中的莫文蔚。


為什麼國產劇裡角色落魄時依然指甲乾淨,妝容精緻?

關於指甲裡有灰,有一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兵臨城下》
不得不服老美對電影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對細節的把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