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麼花錢?

聶榮勝

利用錢來獲得最大利益,實則就是用之有道,把錢用在必要的東西上,花在了對的事情上就是獲得了最大的利益。首先,應該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所取捨,並不是每一件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去擁有,喜歡的並不代表是需要的,而對於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就可以進行一些捨棄,這樣的話,就可以省下一部分沒必要去花的錢了。

一部分家庭,在處理花銷問題上顯然做不到這點,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甚至一些人將花錢變成了一種習慣。如現在的年輕女性,每天換季的時候總感覺沒有衣服穿,實際上衣櫃裡的衣服一大堆,有些甚至買來都沒來得及上身,而一些老年人遇到一些便宜的蔬菜或肉食就想買,買回去才發現自己家的冰箱已經滿了,跟本沒地方存放。這些都是不合理的花錢方式。

但話說回來,該花的就一定要花,不要在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及飲食上節儉,就拿吃東西來舉例子,你再怎麼節省也省不了太多的錢,因為花在飲食方面的資金本來就不是很多。隨隨便便的少買一件衣服,一個名牌包包等等,就可以節省出好大一筆開銷。所以說,該省的地方可以省,但需要花錢的時候千萬別吝嗇。

比如說,為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等花錢就要很捨得。大家都說,不能窮了教育,是的,孩子的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不要為了節省一點點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大家都知道,教育的費用很貴,但是躲不掉,決定要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已經要做好培養成人的準備。再就是,為父母花錢。給我們的父母買東西,不要想著太貴了,不買了,他們養育之恩,無以回報。現在的回饋遠遠不及她們付出的十分之一。

對自己可以吝嗇一些,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要了解自己有多少錢,可以花多少錢,然後對自己的這些錢有一個規劃,計劃著花錢。首先要學會的是不要跟風,隨大流,產生一種攀比的心理,要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假如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消費階層,非要學別人高薪階層的大款樣子,買名貴的衣物,什麼都要追求最好的,這樣的話,肯定不能夠合理的花錢。

不是說沒錢就不花,有錢就亂花,怎麼使用錢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每個人都要去學習的必修課。關於應該怎樣花錢的一些看法,以上內容為坤鵬論的全部看法。


坤鵬論

每月9日,是支付寶花唄每個月固定的還款日。11月的這一天,小W終於還完了花唄分期最後一期的賬單。

小W今年25歲,已經參加工作兩年多了,雖然在一線城市工作,工資在同齡人之間不算低,但兩年多下來,卻沒攢下什麼錢。

和小W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本來就居高不下的房租、物價早已經榨乾了工資的大頭,而那些紙醉金迷的廣告、打著勵志幌子的雞湯軟文,又在無時無刻不在誘惑著讓你把錢從口袋裡掏出來。

“花錢”這件事,從未變得如此容易,又如此正確。

1. “你想把老子笑死,好繼承老子的螞蟻花唄?”

前一陣,京東金融的廣告《你不必成功》火了↓

你不必總是笑,

你不必有什麼戶口,

也不必要求別人要有什麼戶口。

即便生存不易,

也不必讓爸媽去相親角被別人盤問出身。

你不必買大房子,

不必在月薪一萬的時候就貸款三百萬。

三十年後,

當孩子們問起那些年你有什麼故事,

你不能只有貸款。

你不必去知名的大公司追求夢想,

你想逃離的種種,在那裡同樣會有。

你不必去大城市,也不必逃離北上廣。

……

你不必揹負這麼多,

你不必成功。

文案句句扎心,寫出了當下年輕人苦悶卻又無奈的生活狀態。雖然廣告的文案沒有挑明,但主旨卻昭然若揭:造成這些困苦的原因是沒有錢。

的確,除了家庭能給予巨大幫助的富二代,每個年輕人在社會上都無異於白手起家。沒有資源、沒有地位,剛剛起步的日子除了苦還是苦。

但在這裡,京東金融卻玩了一個把戲。京東沒有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否認了“想獲得成就必須付出努力”這樣的一般規律,卻說“你不必吃這些苦頭,不如早早找京東借錢,早些享受生活,問題就解決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而一些真實的故事,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比如大學生“裸貸”問題。

裸貸受害者大多以裸體持身份證件外加個人、家庭信息作為抵押,一旦無法按時還款,債主就會利用裸照威脅公佈。

有一個帖子記錄了一些“裸貸”女孩的故事,看了她們的親口訴說,真的不知道該惋惜還是該生氣。

很多女孩借貸,僅僅借出了幾千元,為的是去買suqqu、cpb等日本“貴婦級”化妝品,或者去整容。

在嚐到甜頭之後,她們很快發現債還不起了。最開始的幾千塊本金,迅速利滾利滾成一萬、幾萬,她們還不起又不敢告訴家裡,只能用唯一的本錢——身體去還債。

當然,裸貸涉及的是非法的金融貸款產品,只是最極端的例子,而最常見的是那些被“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束縛的年輕人。

透支未來的錢,用於享受當下的生活,成為一種符合經濟規律的聰明生活方式,甚至成了正義。

“你想把老子笑死,好繼承老子的螞蟻花唄?” 可能,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在“寅吃卯糧”的生活下,年輕人毫無積蓄,有的只是那虛高的花唄額度。

“今朝有酒今朝醉”,這樣的日子固然瀟灑,但把健康透支給工作,把明天透支給今天,什麼時候才能還得清呢?

2. 買不起LV的女孩,已經沒有未來了

如今,奢侈品早已脫離物品的屬性,而是地位、身份、品味的象徵。這個觀念無可厚非,品牌的效應也的確就是如此。但在一些時尚營銷號的渲染下,這個觀念卻變了味。

以前的觀念是,我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額外的金錢用於購買奢侈品,提高生活水平。我選擇xx品牌,是因為這個品牌符合我對於生活的定位,使用xx品牌,是對我事業成功的犒賞。

而現在的邏輯是,無論你是誰,只要買了xx品牌,你就成功了。

有些雞湯文寫的更加直白:工作之後,還沒能給自己買一個奢侈品包包的女孩,人生已經沒有希望了。

而後竟然說奢侈品包包才是工作的勇氣和動力↓

擁有一樣物品,從而帶來幸福感,這不是壞事。但衣服、包包……無論價錢幾何,它們歸根結底還是附屬品。決定一個人價值的,難道不應該是他/她的品格、能力、內涵嗎?

又是多麼卑微的自我,才需要通過買什麼東西,通過吃穿用度來顯示自己是誰呢?

3. 打翻的不是神仙水,而是真正的生活

前一陣,朋友圈流傳了一篇爆款文《男朋友打翻了我的神仙水,給了幾十塊叫我重新買》↓

文章講了一對同居男女的故事,男朋友打翻了女友的神仙水,但因為“有眼不識泰山”,以為女孩子的東西都很便宜,只出了50元想讓女朋友重新買一瓶。

這個男孩緊接著又發現女朋友桌子上的護膚品都是大牌↓

於是文章開始了吐槽和炫耀,主旨大概是,女孩子花錢多的是應該的,因為她們從頭到腳都有一堆東西要買:護膚品、美妝品、春夏秋冬的衣服,各種款式的包包……

並且給出了買這些東西的理由↓

而“投資自己”在這裡也只是代表著美容護膚,絲毫不會和增長學識有關係。而這種“投資”的目的似乎也是不言而喻——找一個金龜婿。

也許是因為除了化妝品,其他方面的生活水準和昂貴的神仙水根本不匹配。試想,如果這對男女出入保時捷,每餐飯都是人均500+,住在市中心的頂級公寓……男友還會覺得擺在化妝臺上的神仙水只有50元嗎?

而更有較真兒的網友發現,神仙水根本不會被打翻。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有一些概念已經被曲解。

“能力以內,只要最好”成為片面化的口號,所謂的“最好”只會和消費掛鉤。只需稍加搜索,類似於“XX界的愛馬仕”這類的導購型文章層出不窮。

然而在各種“愛馬仕”堆砌出“最好”的生活之後,在學習、工作、為人處事上,卻很少有人關心自己是否已經做到了最好。

腳踩魯布托、手挎鉑金包、用得起海藍之謎,便是一個“好”人,便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

實際上,在被精緻的物質包裹之下,真正的生活已經越來越腐朽。

------------

在社會的高速運轉下,我們變得越來越拜金,越來越物質,我們鄙視那些粗陋的、普通的、沒光澤的生活,而我們佔有的東西最終佔有了我們。

《搏擊俱樂部》中說:

廣告誘惑我們買車子,衣服,

於是拼命工作買不需要的東西,

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

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世界大戰,

沒有經濟大恐慌,

我們的大戰只是心靈之戰,

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

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

明星或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

那是我們逐漸面對著的現實,

所以我們非常非常的憤怒。

結不了婚、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生不起病,年輕人可能除了靠“買買買”獲得快樂與成就感,剩下的恐怕只有王者榮耀了。

瘋狂消費的背後是深深的焦慮,這才是這個時代的主題。



斷舍不離

一方面是生活所需,不得不花!一方面是心理所需,那是能不花就不花!先說說生活上,吃穿用住行!省不了的,該花就花!省了這次的錢,下次還是會再掏出來!心理上的,比如心情不好了,想花錢購物買心情舒暢,那麼當時是花舒服了,事後呢?還是舒服麼?反正我不覺得,一時衝動!不能理性消費!往往空了的是自己的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