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貓實驗的結論是什麼?

thfghfg

答:薛定諤貓屬於量子力學領域的思想實驗,目前還處於爭論當中,沒有確切的結論。




但以目前爭論的情況來看,無非就這兩種結果:

可能性一: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

可能性二:量子力學在本質上,就是和人們的常識相悖!

目前爭論的發展趨勢,基本已經倒向了第二種可能。像不確定性原理,疊加態這樣難以理解的東西,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的本質。


愛因斯坦等人建立的隱變量詮釋,就偏向於第一種可能,但是無漏洞的貝爾實驗已經證實,隱變量詮釋並不是一個符合事實的解釋。



所以,要說“薛定諤的貓”實驗的結果,目前沒有答案。但我們在這個實驗中,能學習到很多,尤其是我們對主觀世界的思考方式。


這個實驗或許告訴我們:以往人類對主觀世界的思考,極很可能不是世界的本質,人類要想進一步揭開世界的面紗,需要對自身的思考方式來一次徹底的革命。說不定在幾百年後,人們會把二十世紀以來,量子力學帶來的世界觀的轉變,看成一次人類重要的思想飛躍,被載入史冊也說不準!





艾伯史密斯

感覺已有的答案裡面要麼隔靴搔癢,要麼胡扯。。。

薛定諤的貓主要是想強調不確定性關係實際上能體現在宏觀的層面。

我們看很多科普的材料,都會提到量子力學一些奇妙的特性是隻存在於微觀世界裡的。比如說你在碗裡放一個滾動的小球,如果球的動量不足以讓球越過碗的邊緣,常識上看,球是出不來的。但是量子力學裡球就會隧穿出來。但這隻會發生在微觀世界裡。在宏觀世界裡球跑出來的幾率小到從宇宙誕生到今天都不會發生。

有一個對應原則。比如狹義相對論在速度很慢的時候和牛頓力學相差無幾。量子力學也有類似的對應。

對應原則的理由是,宏觀世界中我們經過千萬年的生活實踐中觀察也沒看到量子力學的奇特現象,所以量子力學的理論必須在宏觀尺度能回到我們常識中的世界,否則生活中的各種例子就能打得量子力學的臉啪啪響。否則在量子力學誕生前在宏觀尺度裡的各種已經做過的實驗就能把量子力學拍死。

然而薛定諤就不服了。他就設計這麼一個宏觀微觀聯動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個思想實驗,幾乎無法真正實現。但是從這個實驗來看,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確實能在宏觀的尺度體現出來。他提出這個實驗主要是想說這個事情。


安茲烏拉恭

薛定諤的貓纏思想實驗很有名氣,但薛定諤和對手玻爾其實都犯了低級錯誤:在微觀粒子的物理狀態存在波動方程本徵解的疊加態,注意,本徵解應該是“互斥”——比如xyz三個互相垂直的座標軸上的分量,所謂疊加比如45度就是x=y時的狀態,而粒子衰變(對應貓死)還是沒衰變(對應貓活著)只是一個本徵解(幅值不同而已,比如可以+1表示衰變,-1表示未衰變),所以不存在糾纏。要糾纏可以有其它本徵解如衰變成不同的物質元素等,但無論怎樣糾纏,不存在死和活的糾纏,可以活著@無精打采、死了@窩囊等等。所以這個思想實驗不能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