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二、元青花鑑定要點

(一)從造型上認識

辨別是否為元青花真器和鑑定其它品種的方法一樣,需先看造型,有關元青花的造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葉佩蘭老師2002年曾著有《元代瓷器》一書,制基本囊括了元青花瓷器的絕大部分造型,傳統、平實,沒有別出心裁稀奇古怪的造型。器形有大、中、小之分,胎體厚重的大件器物有:梅瓶、葫蘆瓶、獸耳瓶、四系扁方瓶、大罐、大盤、大碗等,中等大小的有玉壺春瓶、供瓶、蒜頭瓶、戟耳瓶、花觚、筆架等。

小件的有小罐、水盂、高足杯、梨式壺、鳳流壺、執壺、盤碗等。已發表的這些造型不過20幾種,是完全可以記住的:對於那些仿得好的元青花克隆瓷,需要仔細觀察其造型線條細微處的變化,起伏與轉折是否到位,有無手工立坯或拉坯的痕跡等等。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二)從胎質上認識

胎質的粗細要與元代同時期的其它品種的瓷器相同,不能太細。太細膩多是經過機械球磨所致,當然現代高仿早在90年代已經有將粗細顆粒按比例混合搭配製出仿古瓷胎的技術。但是自然的粗胎與加工的粗胎還是有區別的,需要觀看大量的殘瓷斷面才能正確地分辨清楚。真品胎色灰白,顆粒較粗,大件器物多底部不施釉澀圈砂底,圈足內常見沾砂現象。

火石紅色的胎偶有發生,但已經不能作為鑑定依據了,因為早在80初年代已經可以做很像樣的火石紅了。大罐類底部的澀胎上沾有滴狀釉淚,也是元青花較為普遍的現象。玉壺春瓶圈足的圓圈多不規則,留有手工製坯的痕跡。瓶罐內分燒接坯痕明顯。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三)從青料上認識

元青花的用料情況比較複雜,既有進口的高檔青料,也有一般的國產青料,還有民間小窯使用的“土青”,用料的不同直接導致燒出花紋色澤的千差萬別。

造型優美氣魄宏大的器物不僅花紋滿密,而且用上等進口青料繪製,花紋鮮藍純淨。英國大威德基金會的至正十一年瓶和土耳其託普卡比的收藏代表元青花用料的最高檔次。國內窖藏出土的一些中、小件元青花用國產青料,含錳高,藍中微泛紫紅。以北京西直門裡後英房出土的元青花花卉出戟觚為代表。最低檔次的元青花多出口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國家,有小盤小碟,小調料罐等、形制粗糙,製作草率,釉色灰黃失透,青花暈散,色澤黑灰不爽。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元青花的鑑定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譬如:元青花瓷器中目前所見畫人物故事的圖案並不多,大件器皿有人物繪畫圖案,並且沒有爭議的,全世界僅有l0件左右。但是目下流通領域中畫人物圖案的元青花的數量在2000件以上,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多。頭腦清醒的人會多問幾個為什麼: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人物繪畫的元青花,是不是現代人所為?如果頭腦清醒,即使不懂細節,從邏輯判斷上也能避免犯低級錯誤。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應當說,元青花的辯識在當下還有相當的難度,要花相當的時問到集中收藏真品的地方看真東西,如果你沒有親眼看過、上手摸過30件以上的沒有爭議、來源可靠、準確無誤的元青花標準器,是根本找不到感覺的。對新器與舊器差別的感受力,是在無數次真假對比中產生的,沒有這種反覆對比就不能發現兩者的差距,鑑定也就無從談起。以發表出來的資料照片為依據去收藏元青花是很危險的,首先,仿者是會按照照片一絲不苟地仿造,當你看到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一本書,再照著書中的樣子去收購,很有可能就買到了事先做好的高仿品。目前全國據悉已經有收藏大軍7000萬之眾,按圖尋寶的人當不在少數。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鑑定元青花瓷器就是要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上對器物進行綜合分析:綜合造型、胎釉、青花、畫工各方面的因素,歸納總結、全盤考慮。現在流通市場上三個檔次的元青花都有仿品,有的幾乎做得天衣無縫,凡是發表過資料照片的器物,其上的特徵全可以人為地做出來,像什麼“錫光”、“釉淚”、“接坯”“火石紅”等等都可做,甚至往胎土裡摻粗顆粒,混同舊土,以假當真。所以藏家要特別的小心,有一點兒疑問都要謹慎處之;同一件元青花兩拔專家得出相反結論的,對這樣的器物最好不要碰,因為這說明此件器物是有爭議的,需要專業工作者研究探討,這種爭論和探討有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最終結論如何,這樣沒有定論的器物只可用於研究,不宜進行收藏。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碗約商城

元代青花瓷器的辨識要點(3)——元青花鑑定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