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對於所有文玩人來說,魏學洢的《核舟記》算得上是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一篇課文了,也有很多人是通過這篇課文認識核雕、喜歡上核雕。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號茅簷,明末嘉善人,明末散文家。

《核舟記》是魏學洢所寫的說明文言文,這篇文章被清代的張潮收入了其編寫的《虞初新志》。文章的內容是對當時的微雕家王叔遠贈予自己的一件核雕作品的描寫。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文章在描寫核舟時使用從中間到兩頭,先說整體再描寫局部,從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立體而細緻的描繪出了這件核雕作品,使其躍然於紙上。文章讚美了王叔遠的精巧技藝,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王叔遠將桃核雕刻成舟,而在核舟之上生動的表現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蘇東坡遊赤壁。舟上共刻五人,其鬚眉皆清晰可見,其他的裝飾物如箬篷、窗、楫、壺、爐等,都雕琢的呼之欲出;其上還刻有三十四個字,蒼勁有力,可謂巧奪天工。在今天看來,這樣的工藝還是令人拍案叫絕的。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這樣一篇描寫核雕的文章被編入了初中語文課本,進入了人教版,滬教版、蘇教版的教材中。而文中所描寫的核舟作品,更是當做傳播核雕文化、展示傳統核雕作品的代表,出現在很多文章中。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可惜的是,《核舟記》中所描寫的雕刻品,如今已無處找尋。正是因為尋找不到原作品,出現在一些文章中的配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人認為那顆核舟是橄欖核雕刻,其實原作中描寫的是一顆桃核雕刻作品。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此“核舟”非彼核舟

相信下面這張圖片大家並不陌生,它經常被當做《核舟記》中所寫作品。其實這件核雕刻作品是清代雕刻家陳祖章採橄欖核雕刻而成,用現在的話說,這件作品是向《核舟記》致敬。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陳祖章自雍正七年開始在造辦處當差,以牙雕聞名於世,同樣精通橄欖雕刻。這件作品雕刻於乾隆二年(1737)五月,長34毫米、高16毫米,材料選用的是比一般橄欖要大的廣東增城橄欖核(亦稱烏欖)。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陳祖章乾隆丁巳五月所作,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核舟記》為桃核雕刻依據

最直接的依據就是原文中的“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一句,翻譯過來就是“可是計量核舟的長度,甚至還不滿一寸。原來這是挑選了長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直接指出了作品的材質。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而在1994年的某一天,浙江寧波市鎮海區的一位退休老工人在家中清理祖傳遺物時,在一個放置金銀首飾的紅木匣子裡發現了一枚桃核舟。這是一枚用桃核鏤刻成小巧舟船樣的工藝品。這位退休老工人見到這枚桃核舟後,自然而然想起了《核舟記》。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拿著核舟來到了寧波市文物部門。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等專家們認證這是明代核雕工藝大師王叔遠的作品。它所用的原料就是桃核。雖然此核舟並非《核舟記》中所描寫的那件,其工藝也是精湛絕倫。


由於目前的義務教育的普及,《核舟記》讓絕大多數孩子對我國的傳統核雕工藝有了瞭解與認識,並且能切身的感受到作為文玩中的大項的核雕的魅力。這種影響力無疑擴大了核雕文化的傳播,更是幫助了這一傳統工藝的傳承。

《核舟記》中所寫的核舟 究竟是什麼材質雕的?

核雕這一工藝在歷史的洗禮中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得以生存下來,至今可以說是已經發揚光大。但有很多的中國傳統工藝技術都在頻臨消失,很多更是失傳已久。在感慨之餘我們更應該為保護傳統藝術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