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真的沒有捷徑可走嗎?

yunyaling1987

《書法如同武術功夫,基本功夫無捷徑可言;高階功夫,方法卻是致勝關鍵》

一、書法功夫如同武術訓練,基本筆法、基本結構都是基礎功夫;

學習書法總是少不了從基本本筆畫的訓練開始打下基礎,然後有了筆畫的書寫基礎技巧技法。在初步練習筆畫時,也許我們不用將筆畫練習得特別地道,但是八大基本筆畫(永字八法)只要可以寫得基本流暢,我們就可以開始練習這些筆畫組成的偏旁與部首,進而再練習由這些筆畫組成的同部首同偏旁文字。

二、通過練習書法“永”字,訓練“永”字八個基本筆畫;

在書法練習中,筆畫書寫也好,結構處理也好,都有很多不同的技巧技法。只要動手練習,我們總能從中獲得各種各樣的技能巧。而不同的人可能得到的技巧技能可能相似而並不相同。實際上永字八法中都基本技能卻基本一致。從永字來練習基本筆畫的訓練不能不說是一個較有效的好辦法。

永字可以寫出多種美觀的結構。圖例中是田英章先生所寫工筆楷書“永”字結構與筆畫形態。通過一個永字,我們可以實現對五個筆畫八個筆畫的練習。同時還可以對蘊含在永字中多種結構方法進行落地練習。

三、基本功夫掌握之後,則可能通過行楷的筆法來提高楷書的筆畫書法技巧;硬筆書法則可以通過毛筆書法技巧來提高;

實際上硬筆書法對於毛筆書法的筆法與結構也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越賀新先生將毛筆書法技巧使用於硬筆的書寫,形成了有毛筆味的硬筆書法,其中的兩種書法形式的相互作用就可以見一斑。

四、書法練習過程是一個書寫習慣養成的過程,學習者必須按部就班走過一個書法訓練流程,都會有所收穫;

書法練習從選帖到自己獨立創作,經過至少6個環節。如果說其中包含有一些訣竅的話,那麼“讀帖”理論是整個過程中最有效的環節。

五、讀帖的邏輯層次,經常人們拿到字帖,知道讀帖是一個關鍵環節,卻不能有章有節地讀帖;

讀帖最有效的方法是按照書法結構理論與結構美學原則進行層次化地分析,抽絲撥繭,形成一種讀帖的思路與體系。當然也可以按照書法的技法三要素與形態三要素進行讀帖。

讀帖的6個層次中,“筆法”與“結構”,“形態”與“呼應關係”是其中最重要基本因素。而結構則是其中存在邏輯性的書法欣賞理論。

書法之美描繪的是自然世界的物態,同一事物在不同結構體系或者環境下都能承現一種和諧關係,所以書法人可以通過不同角度來塑造一種書法之美!田英章先生的工筆楷書以工整挺拔的力量感與筋骨的圓潤感統一形成了現代書法的一種新風格!


創新炎黃

是的,學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不僅僅學習書法,其實學習任何東西都一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漫長的學習過程。

學習書法為什麼更需要勤學苦練呢?

書法是不可以速成的,因為它所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下就能學完的。

除了技法裡的章法、筆法、墨法、結構等等,還需要學習寫字之外的很多東西,包括書寫者自身的修養,這些東西都需要長期的積累。

寫書法就是寫人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的經歷不同,對於同一個字帖的理解也不同,寫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年齡也閱歷也是寫好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書法被稱為藝術呢?

雖然學習書法沒有捷徑,但是還是一些技巧的。

這些技巧也是我經常提到的,現在再簡單說一下。

1、不要經常的換帖,學習一個帖至少要一年以上再換,不要淺嘗輒止,這樣你什麼也學不會,要稍微寫深入一點再換帖。

2、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主帖,一直寫下去,不管其他的帖怎麼換,這個帖要一直堅持寫,這叫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

3、一定要學會精臨,學會把一個字反覆的臨摹,要學會不斷的重複重複再重複。

書法裡的字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選擇一個字反覆臨摹,對於寫其它的字也有幫助。

練字要精,不要貪多。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學習書法有捷徑。

什麼是學習書法的捷徑呢,捷徑就是不走彎路,對不對?咱們先把學習書法的路徑理一理。

拋開書法中的玄虛奧幻不去講。它實際上就是一種技巧的訓練。技藝的訓練靠的是手,把手訓練得能靈活的控制毛筆,使毛筆能夠聽從大腦的指揮。就需要從心與手的配合開始。



心負責記憶,手負責運行。要產生牢固的記憶,數量就不能多。我們每天設定三百字的量,如果每個字寫一遍,三百字寫完,可能一個字都記不住。但我們只寫十個字,每個字練三十遍,這十個字的形態,要點就能夠很深刻的印在記憶中。這是求質不求量。手的運行技巧,也是在反覆訓練中產生的。重複的做一個動作,手的肌肉對這個動作會形成條件反射。這就是為什麼經常寫大字的人,卻不能寫好小字,而平時只寫小字的人,也不能夠寫好大字。並非他們不明書理,而是手上的肌肉沒有得到相關的訓練,就不能掌握住不熟悉書體的分寸。



很多人學習書法,喜歡把字帖從頭至尾順著臨,這是效果最差的一種方法。見效慢,出帖難。一離開字帖,很難把字寫準確。細節的地方完全走樣。就是因為記憶不深。而以此法練習的人,卻誤以為這樣寫才快。咱們不是學生抄作業,抄完了事。要的是對學習的這個字,它的結構特徵,運筆要領,及其它的演變等都要有心得。不要把書法當作業。

技巧並不是學會了就可以停止練習而能保持的。只是不停的練習才能保持狀態。不走彎路就是捷徑。持之以恆的臨帖學習,是一條正道。不能看見路邊的羊腸小道就以為是捷徑。它會讓你迷失方向,走入歧途。



子衿tjk



學習書法,最快的捷徑就是別學。如果書法輕而易舉地得到,那還叫藝術嗎?還有成就感嗎?老老實實地臨帖吧!這是學習書法唯一有效的途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臨寫示範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44, "thumb_url": "46f800000d25f54f4c0d\

戀上八雅

學習書法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比如,年齡,比如,文化素質等等。

書法有沒有捷徑?我是千千千里馬。我來說說這事兒。

我的說法是絕對沒有捷徑可走。但是相對有一些捷徑。

一個年齡太小的孩子學習書法,你就是告訴他“書法秘訣”,也不會五年成為一個書法家,或者寫出“合格”書法作品的。


一個文化素質較低的朋友,你就是給他“書法秘訣”和一輩子的時間,他也是不會成為書法家的。

但是,我們就是為了把字寫好,在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下,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的。


我們今天的漢字藝術,主要是楷書行書和草書。這是唐代以後形成的漢字書法體系。

但是,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最早的書法是篆書,然後是草書、隸書、行書、楷書這樣的歷史發展順序。

但是,這個順序在唐代改變了。因為,從南北朝時代起,漢字就一直朝著楷書、行書和草書的體系在發現。到唐代這個體系完全成熟了,這個體系,也是王羲之書法體系。


所以,學習書法的新傳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

如果你是要學習一般通行的書法體系。那麼唐代以後形成的這個王獻之書法傳統,就是一個學習書法的捷徑。

如果我們只需要學習這個體系,那麼先學習楷書,然後學習行書,基本就可以了。因為我們最常用的書法就是楷書和行書。

在我們學習了王羲之書法體系以後,如果換想學習其它書體。那就選擇你喜歡的書法去學,也是一個捷徑。

但是,捷徑也不捷。你一定要有專攻的方向。不能今天學篆書,明天又想學隸書,那樣學習也是走彎路。


千千千里馬

我也是一個學書法的,一個小小的書法本科生,學書法七年了,即將八年。


樓主這句話我理解是提高書寫水平,這是沒有捷徑的,什麼事都是熟能生巧的,我們的手只有習慣和記住了那些動作,才能信手拈來,熟能生巧,熟就是說的熟練,當然,天賦也是捷徑之一,總會聽到有人說:你的天賦不是很好,得多練才行。不得不承認的是,天賦好的人從學書開始就別別人上手和進步的快,筆性好,學的快,這是挺厲害的捷徑了,不過不管天賦好還是天賦不好都得考練,元代趙孟頫日書萬字,可以說他水平雖然很高,但一直勤學苦練,最終在書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求書一途

我是一人。學書法只有一條捷徑,持之以恆的練。

這個不是在耍嘴皮子。這是一定要認識到的事實。

為什麼有人學書法,有捷徑?

為什麼學書法,有人覺得有捷徑,訣竅。

有些人比較認真,有些人天賦比較高,或者說有些說“某某某筆性”比較好,他們進步非常的快。

這樣就讓人感覺,學書法應該有什麼捷徑的吧。

其實呢,每一行都有天才,雖然天才比較少,但是卻非常的耀眼,會影響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判斷。

比如書法歷史上有一位天才,宋徽宗。

有傳說,宋徽宗20多歲就創了我們廣大人民群眾都知道的字體,瘦金體。

20多歲,有說是21歲,不管是多少歲,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知道有人不喜歡瘦金體,但是誰能否認瘦金體在書法史的地位。

當代多少花鳥畫家,提款的時候,都是用瘦金體。

比如著名工筆花鳥畫家,於非闇(1889-1959)。

他的每一幅畫作中,提款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瘦金體。

宋徽宗20來歲創立的瘦金體,讓後世無數的工筆畫家,仿效。

而且在現在,瘦金體因為非常適合用硬筆書寫。現代很多人也喜歡。

那宋徽宗學書法有什麼訣竅呢?

宋徽宗大家都覺得是,浪費了很多經歷在書畫,音樂建築等中,但他是個皇帝。

皇帝的煩惱和事情,也是我們老百姓想象不到的。

我們不要只看到,有天賦的人。好像真有什麼訣竅。

書法沒有捷徑,只有堅持不懈。

我個人覺得

字一日不練,只有你自己知道

字一個星期不練,你自己的手知道。

字一個月不練,你寫下來,周圍的人看了也能知道。

不要想著書法有沒有捷徑,書法不但沒有捷徑,如果不持之以恆,書法水平是會明顯下降的。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的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也不能這樣說,捷徑還是有的。作為一名書法老師,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舉幾個書法上走捷徑成名的大家,或許你會頓悟。我的老家棗莊市有那麼一位書法名家,他是武裝部退休下來的幹部,赫連朋(複姓)老先生,他從來沒認真臨過字帖,學習書法的方法就是看了不少名人字畫。


赫連老師喜歡寫隸書,加上草書的筆法,寫出來的點畫豐富多彩,筆形粗細,剛柔枯潤,方圓,各種各樣,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現在他的字是很難求的,一字千金,經常跟著省裡,的幹部出去遊玩,一方面為了學習書法,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名人雅士,另一方面還可以推銷自己的書法作品,他寫的字一張可以換一輛小轎車。生活規律基本上就是在酒店,餐桌,文化館。學習書法想要找到捷徑,首先要學會炒作,包裝自己,然後有個一知半解的功夫,可以了。

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南方向有這麼一座山,名叫終南山,有個落魄文人從這裡隱居。這個秀才是在科舉考試中多次名落孫山,熱衷於仕途,苦無門路,後來就到終南山隱居了,皇上知道了終南山有位奇人異士,想著請他出山相助,於是讓使臣過去了,這個人欣然接受,皇帝給了他高官厚祿,這一下飛黃騰達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同窗一起參加考試的都還是小科員,這個人官至宰相,當朝一品。很多人欣羨不已。到了宋朝有位詞人劉克莊,在詩文裡評論此事,他是這樣說的:嘆終南捷徑,太行盤古,用卿法,從吾好。《水龍吟•己亥自壽》。



art嚴玊

說學書法有捷徑的人,是錯把書法當成一門技能去學啦!其實有很多人(包括一些書法培訓班的老師)就是認為書法是門實用技能,因此他們便用各種所謂科學的方式去分析碑帖(如用幾何學,線段比例等分析結構,用力學等分析中鋒用筆),這樣的研究其實就是為了找捷徑!如果是這樣的學書法,那麼我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捷徑!!

書法的核心其實是文化,沒有文化的積澱與文學的素養(特別是歌詞詩賦等文言文的素養),再怎麼寫書法,也只是個字匠俗人,何來將書法發揚光大呢?從古到今,凡事被稱為書法家的,都首先是著名的文人,然後才是墨客!從這個意義上說,學好書法的捷徑是——學好中國傳統文化!有了厚重文化的支撐,你自然在學習書法時會感到事半功倍,這也許才是學習書法的正途!

想在書法學習上找捷徑的人,是永遠不可能真正學到書法的真諦的!


楚秋堂

學習本身就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踏踏實實才能學好。

書法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朝一夕根本無法學成,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從最初學會拿筆,練習運筆的熟練度,最起碼要一週的時間,而且需要每天都至少一個小時的運筆練習。這個過程是為了以後寫書法奠定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運筆熟練,才能寫出理想的效果,該巧的地方提筆,該拙的地方按筆。

熟練運筆以後就是臨摹。剛開始先不要整個字臨摹,而是先學習筆畫,點、橫、豎、折、勾、撇、捺等。等到基礎的筆畫練習的差不多以後,在開始臨摹整個字,由易到難。

需要注意的是,剛開始先學習楷書,把楷書的基礎打好之後再學習行書,草書等其他書體。

楷書是基礎,一定要學好,沒有一個書法家是楷書都不會就把狂草寫的特別好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學習書法,不要想著投機取巧,一步一個腳印才是長久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