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滄海觀日 設色紙本 壬午(1942年)作 (230萬元,2011年上海朵雲軒)

題識:壬午上巳,隱几假寐,忽有友邀至一處,碧峰聳霄,方松疊翠。攀登其頂,則極目滄溟,旭日初昇,波光霞彩,海天若煊,嘆為奇景,而天風振衣凜乎,不可久留,醒而知為夢也。追憶其景,率成此幅,夢中人作畫中人,夢耶?畫耶?吾將神遊乎太空。弱龕鄭午昌記。鈐印:午昌、鄭昶長壽、兩褎五湖煙雨

詩堂:滄海觀日。壬午長夏,福廠王禔題於春住樓。鈐印:王禔私印、福廠六十後所書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上世紀40年代鄭午昌在作畫

鄭午昌(1894—1952),

名昶,號弱龕,

別署且以居士、絲鬢散人,

嵊縣三合鄉(今嵊州三界鎮)長橋村人。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早年畢業於杭州府學堂,

上海美專、杭州國立藝專、新華藝專、蘇州美專等校

國畫系教授。

1929年,與張大千、王個簃等發起

組織蜜蜂畫社,有社員150餘人,

編印《蜜蜂畫報》。

後又參與發起組織中國畫會。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1932年,在上海開辦

漢文正楷印書局,

首創整套漢字正楷活字版,

行銷國內外,蔡元培譽為

“中國文化事業之大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與梅蘭芳、周信芳等

20人組成甲午同庚千齡會,

相約發揚民族氣節,誓不為日偽效力。

1950年,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

與人合作繪製巨幅《大西南進軍圖》、

《雪夜進軍圖》等,

歌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擅山水畫,花卉蔬果。

其山水畫重巒疊嶂,層次分明,

飛瀑流泉,自然成趣。

善書法,工詩詞,堪稱“三絕”。

其畫作多次在日、英、美、比、法、蘇等國展出,

曾獲紐約世界藝術博覽會金質獎章。

1929年,所著《中國畫學全史》

為第一部中國畫通史。

還著《中國美術史》、《苦瓜和尚語錄釋義》、

《中國壁畫歷史的研究》等,

有《鄭午昌山水十二幅》、

《杜陵詩意畫冊》、

《夢窗詞意畫冊》等畫集。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其繪畫風格,

是與他對傳統繪畫的

堅定信緊密相連的,

他主張改進中國畫學

必須在傳統內部進行,

他平生對黃公望、吳歷特別崇拜,

虛心向古人汲取營養,

但在學習的同時提倡

“師古法而立我法”,

從而在學習古代各大家的

風格技法後,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水村山郭酒

在山水畫領域裡,

鄭午昌是設色的高手,

主要手法以色代墨,

以淺絳為主,善用墨青、墨赭,

時而松秀,時而蒼鬱,

平生受子久,石濤、石溪影響最大,

復取法於宋、元諸家,

筆墨精到,神韻悠揚。

對青綠山水強調用色明朗滋潤,

用筆工而不刻。

不僅用色來提畫中不足處,

更用色來作苔點,

讓畫面充滿蒼茫之色。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他的潑墨畫也是筆酣墨暢。

鄭午昌畫柳長條細葉,

阿娜多姿,先行幹後出枝,

柳絲從最上端畫起,

由上而下,密密層層,

前後左右,各盡其態,

春夏秋冬,風晴雨雪,

無不傳神,有“鄭楊柳”之稱。

花卉師法白陽、新羅,

並吸收西洋畫法,

淡墨淺色,風格清新。

所寫墨竹,白菜、蘆葦,

筆墨淋漓,生動有致,

亦有“鄭白菜”之稱。

人物兼有陳老蓮的古拙

和任伯年的七趣,

形象頗為生動。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溪山春晴 立軸 1931年作

他的畫法隨內容而異,

變化多端,秀潤而含蓄,

造型在似與不似之間,

縱筆於“有意無間,

有法無法”之中,能工能放,

細謹時纖毫不爽,

粗放處酣暢淋漓,

這是他的藝術特色。

餘事詩詞,清新可誦。

作畫千百幅,俱以詩配畫。

書宗褚遂良,秀麗俊逸。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萬木霜豔 設色紙本

題識:萬木經霜豔似花,蓴鱸時節最思家。西風驢背催人老,採藥何年入九華,弱龕鄭午昌。鈐印:鄭昶之印、午昌、萬壑千峰獨閉門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聽松居圖 立軸 設色紙本 (58.24萬元,2010年12月上海朵雲軒)

題識:聽松居圖。少泉先生愛松,有吾家處士風。旁松築室,曰聽松居。既倩大千書顏,並囑為之圖。鄭午昌。鈐印:午昌、鄭昶長壽、萬壑千峰獨閉門

鄭午昌的山水畫創作,尤工細筆山水。風格技法立足傳統,傾心元代的黃公望和王蒙,又能汲取眾家之長,形成自我面貌。

此作是鄭午昌應友人“少泉先生”之請而作,作於清宮舊紙之上,畫面左下角印:“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奉勅,臣周尚文敬造刻畫箋”,為其上乘工筆佳作。山石皴法,出入王蒙而不泥繩墨,自成意趣。作品採用“山中之景”的構圖方式,並以細密皴法刻畫陡峭山石,以瀑布垂掛來貫穿畫面,形成畫面的動勢。針對受畫人愛松的特點,鄭午昌在畫面中心位置繪製三棵蒼松,同時在山頂平臺上繪松下高士和茅屋一所,也對應於受畫人在松旁築“聽松居”的現實行動,反映了畫家和受畫人之間的良好互動。此作筆墨氤氳,色墨並用,山石肌理以淡墨皴出,其間又施赭色,色墨交融,層次豐富,明朗滋潤,展現畫家用筆精微而用色精妙的特點。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群賢大半是無家 設色紙本 1942年作

鄭午昌山水近似王蒙,但能自出機扦,不泥繩法。所作青綠山水,用筆精微,設色妍面,工而不刻.風采動人。嘗謂:畫不讓人應有我,主張:善師古人而自立我法。

《群賢大半是無家》表現群賢小聚,談論風雅的文人生活。一處開闊地,有對坐交談,有欣賞風景、有扶杖過橋的賢人,也有煎茶搖扇的童子。背景是溶洞峭壁,壁間瀑布飛瀉,各種草木頓勢而生。此圖遠觀可遊,近現有趣,真實地再現了文人賢士雅集的一個場面。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牯牛嶺 紙本水墨 1931年作

鄭午昌的山水從石濤、石谿入手,復取法諸家,尤推重黃公望與吳歷。他認為“寫山水渾厚難。清厚更難。漁山筆筆見筆,而一種蒼茫之色盎然紙上,可謂得清厚之趣矣”。他自己的山水亦是如此。此幅選自眾家為柳亞子所繪冊面《當代名畫集》。從題識:“古牯牛嶺西七里有瀑甚偉,而名不及黃龍潭,每念廬山輒念是瀑也,”可見畫家親近山水之心。畫取山之一角,高士臨崖獨立,意境幽遠,基本上仍是傳統文人山水的情致。筆墨簡淡鬆動,枯潤相宜,清雅中不失蒼渾,適得“清厚”之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仿春遊女兒山圖 紙本水墨 1922年作

《春遊女兒山圖》是唐寅的名作,現藏上海博物館。《仿春遊女兒山圖》是鄭午昌早期山水畫中的臨摹精品。古代作品常追求小中見大,將物體空間發展到極致,展現畫面的空間與思維。此幅鄭午昌摹本尺寸按比例縮小,脫離原作形式,追求物體的對比關係,達到了和諧統一的藝朮效果。畫面佈局嚴整,造型生動,山石堅實峻拔。前景的山路前後的山岩上有三株古松,並兩株橫斜,後一株高拔而相映成姿,間以表現初春景色的桃杏穿插其間。一高士攜童子在山徑上走往山間的草堂。草堂前一橋跨溪,春水粼粼,溪草初生,在水中飄拂。屋後新枝初發,用淡墨烘染。中景山岩上有屋宇,廊閣依山而造,正是臨湖觀賞的佳地。其中有一高士正憑欄遠眺。湖中有正在把竿垂釣的兩隻小船。後景環湖的高山低丘連綿起伏,林木蓊鬱,景色迷人。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仿石濤山水 立軸 紙本 1929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松雲翠嵐 鏡心 水墨紙本 1930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山雲吞吐翠微中 立軸 紙本 1937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飛峰舞瀑 設色紙本 1938年作

題識:飛峰舞瀑絕塵寰,策杖新從雪竇還,滿壑雲藏天下雨,太平重看四明山。戊寅夏,鄭午昌。鈐印:午昌、鹿胎仙館畫記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剡源垂釣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秋水澄空 設色紙本 1940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晴嵐暖翠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題識:己卯六月,鄭午昌寫於海上。鈐印:午昌、鄭昶之印、鹿胎仙館畫記

鄭午昌早年傾慕清初四王的風格,尤以王翬為最。1931年撰寫的《中國畫之認識》一文中曾提及十年前“餘方好摹石穀子(王翬)”,可獲印證。1928年與人合作“山水”上所題:“思翁謂元季四家,以黃公望為冠。子久特妙風格,固屬難能。顧學者甚多,往往成功。獨叔明古茂深靜,後無繼者。漁山雖頗近之,然亦未免時露粗蕩。”可知其後轉而追求元代文人山水畫的氣質,對黃公望、王蒙傾心萬分,力圖掙脫四王影響。籍此他上追宋人傳統,博採百家,個人山水風格趨向成熟。此作既有元人山水之特徵,又融合清人山水之風貌。畫作上群峰疊嶂,空間感強烈。鄭午昌在畫面上十分注重用筆,既有細密、輕鬆之筆,又有粗獷、拙厚之筆,用墨既存含蓄、清淡、縝密,又現濃厚、繁複,濃淡乾溼變化豐富,用色則明快、爽朗,包括花青、赭石等色,多樣之皴擦筆勢,與墨赭墨青渲染等設色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畫面山水極具蒼茫渾厚之氣勢。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秋水澄空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鄭午昌是設色的高手,他不但喜用青綠墨赭等表現渾厚蒼茫的景色,且大膽地採用了一些不常用的顏色。鄭午昌在一幅畫繪就後,會以色代墨,將畫作一番收拾。這種以色代墨來收拾的方法,在明代吳門畫派諸家經常使用,而鄭午昌不僅用色來提畫中不足處,更用色來作苔點,讓畫面充滿蒼茫之色。鄭午昌的山水畫重巒疊嶂,層次分明,飛瀑流泉,自然成趣。畫面中的山石皴法在色彩的襯托下寧靜沈穩,厚重而不失絢麗變化之姿,將傳統山水畫的丘壑之志恰到好處的展現於每一位觀畫者眼中。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丹崖綠水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丹崖翠樹引遊屐,綠水青山放釣船。擬北苑青綠法,未能萬一。鄭午昌。鈐印:午昌、鄭昶長壽

創作於四十年代初期的《丹崖綠水》是鄭午昌繪畫成熟期的作品,步局也是他最常見的構圖,半壁江山立於一側,扭轉曲折;濃墨點畫的古松紅樹在下方穩住整幅畫面,遠山則以淡墨花青朱渲染,與主峰、近景形成強烈對比。設色濃烈、大膽是鄭午昌此一時期的特色,畫家往往能在強烈的色彩反差中找到畫面的平衡,讓觀者只感渾厚潤朗, 不覺流於甜膩。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西橋野風 設色紙本 辛巳(1941年)作

鄭午昌的山水畫聞名遐邇,尤以畫楊柳稱,其山水遠紹宋元諸大家,受元代王蒙影響最深。這件《西風野橋圖》卻一反其綿密松秀的固有畫風,用李唐的高遠法,而卻改變了李唐的斧劈皴,採用近似漸江的簡筆畫法,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秋天萬木紅豔,天清氣朗的闊大氣象。他曾認為寫山水得“清厚”最難,從畫中可以看到,對於“清厚”精神的追求,畫家是身體力行的。此件佈局的繁雜,卻只用一江一瀑即能貫穿始終,零散的組成部分被其牢牢地聚合在一起,使畫面顯得和諧,空靈而整肅。設色多用苑青與赭石,不但協調,而且透著雅淨之趣。用筆雖然細膩卻絲毫不露怯意。畫面高遠深遠並用,使畫幅極盡起伏跌宕的美感。畫面上左下角人物是其神眼所在,與旁邊牽驢小童與遠方風帆相顧盼,畫面頓覺活潑。而整個畫作也憑添了點點新意。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青山白雲 設色紙本 辛巳(1941年)作 (78.4萬元,2009年11月中國嘉德)

題識:一片青山共白雲,已甘麋鹿與同群。山林且漫蹉跎去,今古仙凡此地分。辛巳九月,集遺山句,鄭午昌時客海上。鈐印:午昌、鄭昶長壽、兩袖五湖煙雨

美術史家出身的鄭午昌,也是活躍於民國海上畫壇、立足於傳統並形成了自家面貌的著名畫家之一,其山水畫成就最高,尤其在設色方面堪稱高手,習慣在遠山峰頭上施以赭色,遠山染以花青,畫面中部雜以紫、朱、墨色漫點成一片秋林,雖重巒疊嶂,卻能層次分明、明朗滋潤,這件作品很具代表性。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松溪泛舟 設色紙本 辛巳(1941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新湖放棹 立軸 設色紙本 1941年作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溪山漁隱 設色紙本

題識:溪山漁隱。略師石溪上人法,似茂遠吾兄正之,鄭午昌。鈐印:鄭昶之印、萬壑千峰獨閉門

鄭午昌畫山水從石濤、石溪入手,復取法宋元諸家,以淺絳為主,善用墨青、墨赭,時而松秀,時而蒼鬱,有渾厚蒼茫之氣,這是鄭午昌繪畫的總體特點。

此幅《溪山漁隱圖》可謂集鄭午昌之大成的一件精彩作品,為友人“茂遠”兄而作,畫面取俯視構圖,以細密皴法刻畫溶洞峭壁,壁間瀑布飛瀉,兩峰合攏成一水月洞天,高士泛舟湖上,對坐遙談,悠閒自得。畫面上半部分山巒重疊,山石肌理以淡墨細筆皴出,其間又施花青赭色,層次豐富。樓閣幽寺隱約,萬木吐豔,草木頓勢而生,繁密蔥鬱,設色明麗雅緻,有元人王蒙之意,自成意趣。此畫極為精到地展現出鄭公精於山水佈局、筆墨精妙的個人風格。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鄭午昌:寫山水渾厚難 清厚更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