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藝術家難,難在藝術家要不斷的否定自己,對於這樣的觀點大家是怎麼理解的?

螞蟻2號

沒有自我否定又怎麼去實現自我突破呢?同樣沒有自信堅守又怎麼能真正表達出屬於自我的藝術思想和主張呢?

這個難也不難,說的是創新突破與堅守自我二者之間的關係,確切的說這是完全兩種不同軌跡的藝術實踐。





昏鴉總是說藝術家一生都在尋覓著一條神秘通道。這是一條連接自我生命個體與自然社會的通道,有的藝術家一旦認定就是一股勁的一條道走到黑,有的藝術家則是興趣盎然地變幻方向以求新的突破。

藝術即是道,一如易經中簡易、變易、不易之間的關係,藝術創造就是藝術家嘔心瀝血所提煉出的大道至簡――簡易;對自我不停否定和重塑間地運動變化――變易;萬變不離其宗地自我肯定與恪守――不易。





總得的來說都是變,堅守和固守也是建立在自我創造上的樣式重複,絕非對於他人的重複。變化就是對傳統的突破,師古而不泥古。沒有批判和否定地固守那就完全背離了藝術精神,更與道的精神南轅北撤。藝術沒有保守主義,萬變不離其宗的前提還是變的規律不變。

風格化強烈的藝術家大都在經歷了初步的自我否定後一旦找到了屬於自我的獨創語言後就會不斷重複這種樣式。通過這種形式重複能夠更加強烈地表達出思想內涵和藝術主張,比如說後印象畫派和巴黎畫派等。文學、建築、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亦是一個道理,標新立異且持續重複肯定會令人一目瞭然和記憶深刻。


中國藝術更是高度概括的樣式重複,技法簡單與概念,但是想在這種極簡形式中找尋到微妙變化那更加不易。更多的是要靠在意境和傳神寫意方面下功夫。

齊白石八十變法,黃賓虹八十定法,也是大徹大悟後的自我否定吧?很多更是專注一類的堅守,人物、山水、花鳥各有側重,都需要傾其一生方可有成,甚至於梅蘭竹菊和各種動物專攻一種的也不在少數。



藝術家首先是建立在對傳統,對師承否定的基礎上所變幻出的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創造,都是在摸索中去找尋值得自己堅守的藝術風格,像畢加索這樣詭譎多變什麼都嘗試的藝術家在藝術史上也不在少數。

更是有太多跨行和轉行的藝術家們更是變得離譜,畫畫的去寫書了,去拍電影了。搞音樂的去畫畫了,學哲學的去畫畫了……。

自我否定是實現自我突破的前提,是破繭化蝶與涅槃重生的前奏,也是藝術家所必須選擇的陣痛和喜樂。


疾飛昏鴉

做一名合格的能畫出好畫的藝術家難,做一名有成就,被社會甚至被歷史認可的藝術家更難。藝術家的難,以個人理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點,理想與生活之間的落差帶給藝術家的艱難困苦。

藝術家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中,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他要承受藝術理想與生活現實之間的落差。

藝術家因為喜歡而進入繪畫這個行當,在他幾十年的探索中,他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按照自己心中對藝術的理解和認識來畫畫,成全自己思想的自由表達。

但另一方面,如果藝術家所畫的並不是大家真正喜歡的,或者說是跟大眾審美有偏差的作品,他的作品就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和大眾喜愛,造成畫賣不出去,這就給藝術家的生活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

藝術家每天需要吃喝拉撒,購買繪畫材料,為自己做宣傳,哪個不需要真金白銀來換取。如果長時間賣不出去畫沒有資金回籠,不但對堅守藝術道路的信心是一種打擊,更會讓藝術家連生活都難以為繼。

如梵高,一生窮困潦倒,只知道畫畫而沒有市場頭腦,導致一輩子幾乎沒有賣出去畫。他死後,經過100多年來的宣傳和炒作,讓他的作品達到了天價,這對他活著時的艱辛是多麼大的諷刺。

第二點,堅守傳統與主動創新之間的矛盾帶給藝術家的進退兩難。

這一點是所有藝術家面對的最重要的困惑,對於那些志在創新的藝術家來說,更是如此。

藝術家經過長期磨鍊和探索,從傳統中深入挖掘進去,又吸收傳統養分後走出來,創造出了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才被社會接受的。

如齊白石60多歲闖蕩北京時,形成的那種淳樸、天真爛漫,具有泥土氣息的畫風,這種畫風深受老百姓喜愛。

對藝術家來說,如果對藝術心存敬畏,對藝術有永無止境的追求信念,那他就要喜新厭舊,逐步改變畫風,探索其它畫法。這才是一個有良知的藝術家應該做的事。

但許多藝術家明明可以創新,但他又怕創新,他擔心新畫法不容易被別人接受,從而失去了之前所建立起來的市場關注度和影響力。許多藝術家具備變法的能力,就是因為顧慮太多才把自己藝術才華埋沒了。

如果人人都能像齊白石那樣做,在晚年大膽變法,受人膜拜,那絕對是藝術的幸事。又如畢加索,一輩子風格多樣,一個時期一個繪畫風格,照樣是人人敬仰的大師。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許多藝術家在創作中畏畏縮縮,一輩子拘泥於自己的老畫法和傳統風格,一條創作路子走到底。到頭來,人們蓋棺定論時,他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也就沒什麼談資,容易被遺忘。


鴻鵠迎罡

謝謝你的提問。你的觀點我是基本同意的。但是,否定自己,不等於要推翻自己重來。

藝術是一種創造。如果不斷重複自己,那就是藝術生命的死亡。


但是,創造是在前面已有的基礎上的創造,而不是完全否定自己前面的成績。

為了藝術,我們需要經歷很多個坎兒。

第一個坎就是入門。

這個階段,需要檢驗自己適應藝術方式的能力。

比如,你適合畫什麼題材,哪一種風格等等。

題材不是錯誤,風格也不是錯誤。

世界上沒有錯誤的題材,也沒有錯誤的風格。


比如《維納斯》永遠是一個題材。

比如繪畫風格。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抽象派,表現主義,立體主義,超寫實主義等等。

這些已經創造出來的藝術風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但是,就怕你在這個門檻兒上永遠進不去。

第二個坎兒就是創作。

如果入門是學徒,那麼創作是出徒。

學習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以後,如何應用知識創造作品,這也是一個坎兒。


有的人,一輩子永遠定格在學徒的框架裡,也有創作,但是藝術平平,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融會貫通。

知識是一個應用體系,沒有應用,就會沒有創造。

有人總是在古人或者自己的框框裡,沒有任何新鮮的東西,所以你的創作就會顯得平平無奇。

第三個坎兒超越自己。

學習藝術,最大的超越就是自己。不論你的學習成績大小,只要超越自己,就是突破藩籬。

前面我們說過,為什麼有人總是陷入自己的框框出不來?因為你從來沒有超越自己的勇氣。


一個藝術家,應該給自己提出任務去完成。

你完成自己任務的過程,就是超越自己的過程。超越自己的過程,也是重塑自己的過程。

所以,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如果你沒有給自己提出問題,或者提出了問題並沒有努力去完成,那麼你永遠只會原地踏步。

第四個坎兒技術以外的技術更重要。

藝術家最怕的就是隻有畫畫,其他一概不知。

這是繪畫的自殺,畫家的自殺。

許許多多很有提出的畫家,僅僅因為技術以外的功夫差了那麼一點點,於是,千里跬步,遺憾終身。

明代有個畫家叫周臣,他的學生就是唐伯虎。


唐伯虎跟周臣學畫,很快大家都覺得唐伯虎畫得好。

周臣也感覺自己不如學生。人家問周臣,你怎麼搞的,學生都比你畫的好?周臣說,唐伯虎比我讀書多。

一個藝術家,必須有廣泛的這是修養。這是你創作藝術作品的雄厚文化基礎。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雖然這是學習詩歌的經典訓示,但是,藝術的規律是相通的。

一個藝術家,其實就是一個博學家,至少你的美術文化知識要非常豐富。

比如,中國畫家就有詩書畫印的要求。有人認為畫畫好就行了,其他與我無關,其實,無法超越自己,恰恰是因為知識狹窄。


千千千里馬


的確,對於藝術來說不僅僅是要善於發現社會生活中的美和醜,並用藝術的語言表現出來。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技法手段都要能夠反映或折射社會生活,反映人們經典的思想觀念或情感。

日日新是藝術永遠保持永恆魅力的最有效途徑。做到這一點就要不斷的否定自我,在否定自我的過程中探索全新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法,這的確是難的。不過只要我們有生活,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就永遠會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素材和創新理念與技法。說難亦不難。



否定之否定是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總結自我,創新自我的唯一的有效途徑。沒有不斷否定自我藝術,就會使得藝術的生命力逐漸消失殆盡。


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作為一名藝術家,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善於思考的大腦,就要不斷的去蕪存菁,去高度的概括社會和人類的思想智慧菁華。用藝術的語言去反映社會或謳歌人類的社會和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這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掌握藝術的語言和技法。就像一位一流的舞蹈家那樣,只要將舞蹈的基本功課學到了出神入化,身雖意動而無不成舞的境界下,否定自己不是太難的事情。

最為藝術最高境界時的每一次否定之否定,就是一次藝術的蛻變和再昇華。


翰墨書道


瑩美玉

藝術家要不斷的自我批評和總結自己的作品,這樣有助於自己作品和自己藝術思想的提升。簡單說堅持不斷的自我批評,有利於進步提高。不僅次侷限於藝術方面,其他也是這個道理。沒有批評就沒有讚揚,沒有否定就沒有肯定一說。道理雖是這樣,但是真正做到就比較難了。

如果只知道取悅別人的藝術,是沒有自己人格和靈魂的藝術。


藝術是作者對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特徵,在真實的基礎之上,通過自己特有的技巧表現出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給觀眾產生一種活靈活現的真實感,雖然沒有親臨其境,但恰處於其中,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且自然的感受。


藝術的真正美需要高尚文明的內在支撐,而不是就披上一層“皇帝的新裝”而稱之為藝術。

華夏文明是人類唯一文明,我們的文化和美學自古到今都是極致的高尚和文明以及美,只是近幾十年學了西方的垃圾之後變的低俗了點而已,把我們原本的文明遮擋住作罷。



反觀我們的一些藝術工作者,貌似學西方學的的太多了,以致於把我們自己的美學和藝術保留的太少。一個不俗的中國人,學了西方人體藝術後就變得低俗且傻子了……


崇儒

答:做藝術難,藝術家只有不斷的否定自己,才能不斷進步,走上藝術的巔峰。


著名紫砂藝術大師顧景州,被譽為“一帶宗師”、“壺藝泰斗”。他18歲就繼承祖業,不斷鑽研、學習、實踐、否定,不滿意的壺就砸碎,重新再做,他一生砸碎的紫砂壺有上萬個。最終走向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顧大師卻說:學無止境,要敢於否定和砸碎自己的作品。

法國盧浮宮珍藏的世界著名雕塑“斷臂維納斯”,人們讚歎作品美麗的同時,還讚歎殘缺之美。雕塑家

亞歷山德.羅斯介紹了作品的創作過程,他說:維納斯製作完成後,是四肢健全的。他問他的學生:“你們看看這個雕塑作品,請說說你們的意見和看法吧”?

幾個學生看後說:“導師,我們一致以為維納斯的兩隻胳膊和手,雕塑的實在太漂亮了,雕刻的非常細膩,簡直是鶴立雞群”!

羅斯一邊看著自己的作品一邊傾聽著學生的意見,默默的點頭。他突然拿起“雕刻錘”向維納斯的胳膊砸去,兩隻胳膊頃刻之間斷了下來。羅斯看著學生們吃驚的、不解的眼神,緩緩說道:“美,應該是統一的整體,這兩隻胳膊雖然雕塑的“非常好”,但整個作品顯示出不協調。作為一個藝術家,就是要敢於否定自己,虛心接受大眾的意見,才能創作出不朽”!

因此,提高~否定,否定~提高。是藝術家不變的信念!


bj山那邊是海

豈止是藝術家 自己人生的成長 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原本以為的真理,會在某一次大咖演講的時候變得粉碎

原本以為很堅強,會在某一次殘酷現實面前變得遍體鱗傷

成長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 是你被粉碎 被打擊的遍體鱗傷的時候 重新構建自己

這個過程你需要否定部分的自己,

需要把你以前不認同的一部分 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可以很痛苦,也可以很享受。


搬磚的思考

一句話,說誰誰是藝術家之前,先看誰會不會辱沒藝術家這三個字再說。

藝術家是什麼概念?不是搞怪,不是暴露原始的那點玩意兒。那是要在某個藝術領域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才敢說自已是藝術家,才敢在別人稱之為藝術家之後不臉紅。

某個人製作了一輩子陶藝,能稱為藝術家麼?沒朋創作,沒有創新,沒有絕對震憾的作品。誰敢說自已是藝術家?

所謂學的功夫越深,越害怕,越感到自我的不足。這是個很玄的事情。只有到了那個層次才能深深感受。到不了那個層次,談這個就和窮光蛋們天天聚在一起研究到火星旅遊一樣可笑。

藝術搞到一定層次,才會有否定自已的想法。天天吹牛的藝術家麼,別丟先人了。


漢堯風情

我覺得追求完美的“處女座”就很適合做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要精益求精,創作也要跟隨潮流!

藝術家不斷的否定自己難於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他(她)的思想也要不斷改變,要廣泛學習,升級更新藝術方向,突破創作理念,適應不同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