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大家趙孟頫的家裡,還藏著一位“翰墨詞章,不學而能”的嬌妻,她是誰?

尹訪玉

“翰墨詞章,不學而能”是趙孟頫對其愛妻管道昇的評價,出自趙孟頫為其夫人管道昇寫的墓誌銘“夫人天姿開朗,德言容工,扉一不備;翰墨辭章,不學而能”。

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幹山鎮茅山村)人,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幼習書畫,篤信佛法,精於詩詞,善畫竹梅蘭,封吳興郡夫人,世稱管夫人,延佑四年(1317),封魏國夫人。存世有《水竹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竹石圖》(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等。

管道昇像

元代書畫大咖趙孟頫,貴為皇族,但生不逢時,出生於趙宋皇朝搖搖欲墜的年代,又年少喪父。據傳,趙孟頫雖天生聰慧,好學上進,詩書畫印皆精,但亦或受皇朝更替等影響,已是“吳興八俊”且才名昭彰的他,雖早已過婚娶之年,也常有登門說媒,可被一概拒之。直到一日看了城郊瞻佛寺牆壁上女子畫的《修竹圖》,氣韻生動,秀雅超俗,打聽才知為德清茅山管伸次女管道昇所畫,心生仰慕,很想一睹芳容,便寫了幅字,託友人送於管府並說想換管道昇一墨竹圖。管伸甚是驚喜,便讓管道昇精心繪製墨竹圖送予趙孟頫。聰明伶俐、才貌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熟的管道昇聽人說過趙孟頫,欽佩其學識品德,只恨無緣相見。趙孟頫收到管道昇墨竹圖後,反覆觀賞,愛不釋手,怦然心動,字斟句酌為圖作賦並轉交管伸。管父看出了趙孟頫的心意,以答謝贈字為由宴請趙孟頫,席間管道昇為趙孟頫斟茶倒酒,彼此傾慕,宴後趙孟頫託媒人前往提親。

具體什麼時候趙孟頫娶管道昇,史料沒見詳細記載,但趙孟頫《管公樓孝思道院記》雲:“吾妻仲姬......至元廿六年歸於我。”至元廿六年即公元1289年,就一年趙孟頫36歲,管道昇28歲,這對藝術同道的超級“剩男”“剩女”終成眷屬,成就了一段千古姻緣。

管道昇《墨竹圖》

趙孟頫與管道昇婚後,無論是為官還是閒居,管道昇都是趙孟頫感情的慰藉和人生的同道,不僅是生活上的賢內助,也是藝術創作上的得力助手。夫唱婦隨,攜手在詩壇畫苑中游藝,留下許多感人佳話,著實令人羨慕。但到了晚年,趙孟頫才情蓋世,地位高升,仰慕一青樓女子,又嫌夫人老了,想納為妾,可是又不敢對管道昇明言。於是就寫了“我為學士,爾是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無過分;爾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的紙條託丫鬟轉交,豈料管道昇見了這條子,卻不動聲色,順手也回一首意味深長、熱情如火的《我儂詞》作答,詞曰:“爾儂我儂,忒也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摻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趙孟頫收到字條後,甚為慚愧,長嘆一聲“有妻若此,夫復何求”,遂打消了納妾念頭,乖乖在家陪妻了。

管道昇《竹石圖》


靜心處世

中國史上最浪漫最膾炙人口的情話可能是這一段。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倆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而說起這段話是誰對誰說的大家可能有點陌生,就是趙孟頫“翰墨詞章,不學而能”的嬌妻管道昇對自己的夫君說的。

至於上面那首膾炙人口的詞,當時趙孟頫和管道昇已經結為夫妻二十多年,感情一直很好,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納妾也是比較平常的事情,更何況趙孟頫的官做的不小,趙孟頫有幾次幾次暗暗的透露出想要納妾的意思。有一次在酒席間又當著一眾朋友說起這件事。

管道昇心中十分酸楚,就提筆寫下來“拿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然後,將咱們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寫完,管道昇親自把這頁小詞送到了趙孟頫的書房裡。

趙孟頫讀了這首詞之後懊悔不已,嘆一聲:“有妻若此,夫復何求”,二人便再無間隙。

管夫人五月十日去世,三個月後趙孟頫寫下了這篇絕美的《洛神賦》。洛神賦據說是曹植為自己故去的夢中情人甄氏寫的。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伕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感人至深。越是長大才越明白人生在世找到靈魂伴侶的難度,很多時候很多人選擇從大城市回家去,其實不是沒有錢,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法找到給自己在人生路上加油打氣的伴侶,大家也都遠遠低估了孤獨的摧毀能力,2018年剛剛開始,也希望大家在今年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Soulmate,攜手漫漫人生路~


南妹妹

管道昇啊。

管道昇,南宋著名才女。

世人常常把她和李清照並提,不過,李清照擅長於文字,而管道昇擅長於書畫。

有多擅長?

——她的《水竹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她的《竹石圖》,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能進入“故宮博物館”的,都不是一般藝術作品。

題名是“仲姬戲筆”。

仲姬,是管道昇的字。

順便說一句,儘管她的詞沒有書畫作品那樣著名,但也清新、有志,不落俗套。

其一:

“遙想山堂數樹梅。凌寒玉蕊發南枝。山月照,曉風吹。只為清香苦欲歸。”

其二:

“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回去霅溪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

下為管道昇《煙雨叢竹圖》

中國古代歷史上,頗有幾對珠聯璧合的佳偶。

李清照和趙明誠是一對,管道昇和趙孟頫又是一對。

心靈相投、才華匹配的夫妻,往往各自擁有獨立的人格,又能相得益彰。

猶如舒婷寫的《致橡樹》——

不是凌霄花一般攀援著你,也不像痴情的鳥兒一味讚頌著你,而是作為一棵高大的紅棉,和你並肩站立。

管道昇和趙孟頫,的確是這樣一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婚姻中真正擁有“愛情”與“相知”的夫妻。

但是,那仍然是古代。

納妾,是社會常態,與愛情無關。

即使與李清照相愛相知甚深的趙明誠,也在後期納了兩個妾。李清照內心的痛苦,都在一些憂傷的詞中呈現。

而趙孟頫,也曾經動過納妾的念頭,幸運的是,被管道昇以十分聰慧的方式阻擊了。

這個方式,被寫到了古籍中,成為一段著名的文學典故——

在管道昇和趙孟頫紛紛步入中年後,五十餘歲的趙孟頫見身邊的同僚們紛紛納妾,也不甘寂寞。

但他不好意思向妻子明說,於是寫了一首詞:

“我為學士,你做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無過分,你年紀已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這意思是:王獻之,有桃葉、桃根這兩個小妾,蘇軾也有朝雲、暮雲這兩個小妾。我呢,再多娶幾個小妾也不過分。你呢,已年過四旬,反正誰也動搖不了你原配正房的位置,就別管太多了。

在古代,四十多歲的女人,就是奶奶輩,可以含飴弄孫了。

可這是管道昇啊!

據傳,她28歲才出嫁。在14歲就能當媽的古代,這絕對是頂級黃金剩女!可是在遇到趙孟頫之前,管道昇一點也不著急,她只想找一個合適的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屈從於社會主流輿論?

於是,管道昇寫了一首詞回覆,這首詞的名字,叫《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首詞很淺白,卻充滿了熾熱的深情。

而趙孟頫得詞之後,也只好打消了納妾的念頭——無論是被感動,還是出於無奈,都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妻子的在乎和尊重,否則搬出夫權強行納妾,管道昇最多一怒之下離婚(南宋可以離婚),又還能怎樣呢?

1318年(延祐五年),管道昇腳氣病復發,經趙孟頫多次上書請求,才於次年四月,方得準送夫人南歸。

同年五月十日(5月29日),管道昇病逝于山東臨清的舟中。

在她去世後,趙孟頫親筆撰寫了《魏國夫人管氏墓誌》,文中充滿了深切懷念和沉痛悼挽,不僅是對愛妻,也是對一個知己,一個良師益友,一個與自己高度匹敵的書畫大師。

四年後,趙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歲。九月十日,與管道昇合葬於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


豹小白的雜貨鋪

趙孟頫(1254—1322年)亦作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在南宋時期,二十歲的趙孟頫調任真州司戶參軍。進入元朝後,經人舉薦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諡號文敏。趙孟頫在三十六歲時,在湖州與管道昇完婚,並同還大都。管道昇字仲姬,浙江德清人,一說華亭(今上海青浦)人。根據她死後葬於德清,故可推斷她應為德清人。管仲姬是元代書法家、畫家、詩人。因管仲姬系趙孟頫之夫人,故被封為吳興郡夫人,世稱管夫人,後封魏國夫人。

水竹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管道昇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女畫家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她為淑璋畫的《墨竹圖》卷,筆法尖勁,畫風頗似趙孟頫。元仁宗曾將趙孟頫、管道昇和其子趙雍三人的作品裝裱在一起,說:“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道昇亦善書法,書風亦似趙孟頫,嫵媚雋俏,委婉舒暢。由於趙孟頫、管道昇夫婦書風極似,故趙孟頫曾為管道昇代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管道昇《致三總管札》第一行及末行均署名“道升”,但明顯看出是誤書“孟頫”,後又改為“道升”。管道昇雖貴為朝廷命婦,但她仍寫出“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閒去雲水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反映出管道昇淡薄名利,嚮往閒逸。

煙雨叢竹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文字記載管道昇“翰墨詞章,不學而能”,由上述得知管道昇確精翰墨,通詞章,但“不學而能”便太過誇張了!沒有“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亮劍》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這些年水平很高的戰爭年代的電視劇了,裡面很多片段已經成為了許多網友的表情包。

還記得田雨和李雲龍結婚的時候,田雨寫的什麼嗎?當然是《我儂詞》。這首詞是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的妻子管道昇創作的作品。

之前我在今日頭條問答上寫過常見的只知道上半句,不知道下半句的詞句,這首詞我就寫上去了,但,我並沒有說這首詞後面的故事。

男主人公叫趙孟頫,稍微學過書法,對書法知識有所瞭解,都知道趙孟頫自成一派,書法號稱“趙體”,和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齊名。他繪畫方面雖不及他的書法有名,但也絕對是古典繪畫方面大師級別的人物。不信可以看看。

趙孟頫這樣的人,放在現在絕對是高富帥加富n代(趙匡胤十一世孫)。哦,還是一個文藝青年。這樣的男人絕對值得女人嫁。

至於管道昇也是書香門第,詩書畫都精通。也算是一個文藝女青年了,而且後來可以看出來,她應該還是挺能幹的家庭主婦。

兩個人不是一見如故,而是在相識以後,慢慢相知,在充分了解對方的基礎上結合。28歲的管道昇嫁給了趙孟頫,這在當時絕對是晚婚了。

人到中年,有了所謂“七年之癢”,管道昇天天操持家務,臉上多了幾分皺紋,如花似玉的氣質美女敵不過時間,所以,趙孟頫心思也活了,又有了打算。比如找個小妾。

趙孟頫也不明說,先旁敲側擊談王獻之的桃葉,蘇軾的朝雲,然後說管夫人年過四十,最後明說要娶小妾。

管管也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沒有抱怨,而是很有處理家庭矛盾的經驗,寫下了《我儂詞》(其實是元曲)。

《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多情,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稍微解釋一下,儂在字典裡,有你的意思,也有我的意思。

寫完以後,趙孟頫也丟掉了找小妾的念頭。這告訴我們對於家庭和感情,需要一點點智慧。

回到開頭田雨寫給李雲龍這個《我儂詞》,考慮到小說後面李雲龍的故事,這就頗有寓意了。


半卷

元代女書畫家管道昇(1262-1319),是大書畫家趙孟頫(1254-1322)的妻子。她字仲姬,一字瑤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幹山鄉)人,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裡戲臺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

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至大元年於碧浪湖舟中所作《水竹圖》,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有其大德六年所作《魚籃觀音圖》軸。其《墨竹圖》用筆尖勁,密葉處有趙孟頫加筆,款落“仲姬畫與淑瓊”,輯於《中國繪畫史圖錄》。其傳世作品還有《秋深帖》、《煙雨叢竹圖》、《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

管道昇28歲時嫁與趙孟頫。二人生活了二十餘載時,趙孟頫有了納妾的想法,又不好意思和妻子管道昇直接說,逐寫了紙條留與妻子管道昇:

“我為學士,爾(你)做夫人,豈不聞白(居易)學士有小蠻、樊素,陶學士有桃葉、挑根,蘇(軾)學士有朝雲、暮雲,我娶幾個秦婦、趙女、吳姬、楚雲,又有何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病奄奄、清瞿瞿,臉上添了皺紋,為何只管佔住玉堂春?”

面對丈夫的納妾選擇,管道昇——這位素質非凡的才女沒有哭鬧,針對丈夫的曲子,寫下了著名的、流芳百世的《我儂詞》相勸: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頫一看夫人寫的《我儂詞》,字裡行間,情真意切,很受感動,倍覺慚愧。於是,徹底打消了納妾的念頭,從此再沒有提過此事。

趙孟頫在管道昇病逝三年後辭世,與管道昇留下了百年萬世恩愛之好。


管道昇作品《煙雨叢竹圖》卷,紙本,水墨,縱23.1釐米,橫113.7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其畫中竹子用中鋒淡墨為之,竹葉均向上趯,筆墨淡雅,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構思巧妙,款署:“至大元年春三月廿又五日,為楚國夫人作於碧浪湖舟中。吳興管道昇。”


管道昇的《水竹圖》,立軸,紙本,墨筆,縱87.1釐米,橫28.7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畫中寫修竹兩竿,奇石玲瓏,新篁叢生。修竹高低有致,一作濃寫,一作淡繪,墨色變化豐富,竹葉下筆略帶藏鋒,撇出先重後輕,葉尖筆鋒突出,較為尖利。奇石略以淡墨勾繪,以皴筆點苔加以渲染,有清新溼潤之感。畫面疏秀空靈,韻味悠長。

管道昇的書法《秋深帖》,紙本,冊頁 ,縱26.9cm,橫53.3cm,18行。釋文:“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茲有蜜果四盝,糖霜餅四包,郎君鯗廿尾,燭百條拜納,聊見微意,辱略物領,誠感當何如。未會晤間,冀對時珍愛,官人不別作書,附此致意,三總管想即日安勝,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復。”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姓管氏,字仲姬,吳興人也。

至元廿六年,這位在元朝28歲的大齡剩女管道昇嫁給了已經36歲的趙孟頫。

管道昇能詩、能書、能畫、能刺繡,據說長相也十分清秀美麗,可謂是那個時代的全能型“女神”。

流傳至今的管道昇詩也有很多:《覲中宮命為寫梅稱旨且命題之》,《自題墨竹》、《自題在紫竹庵圖》、《自題竹石》、《漁父詞》、《寄子昂君墨竹》、《題畫》等等。

如《寄子昂君墨竹》:

“夫君去日竹初栽,竹子成林君未來。玉貌一衰難在好,不如花落又花開。”

此詩看似寫夫君和竹子,其實也表達了人生易老,美人遲暮的傷感。從她存世的詩可見她是一位極其有才華,有品位,有追求的人。

在趙孟頫出仕前夕,有緣與未來的岳父管伸相遇,管伸十分欣賞他,便將待字閨中的大齡女仲姬嫁與他。二人一見鍾情,學問才情相匹配,且都喜歡繪事,可以說是喜遇知音。後來趙孟頫榮升一品大員之後,管道昇也獲封為魏國夫人。

同為才子才女夫妻結合,趙孟頫與管道昇,就像李清照和趙明誠,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詩壇畫苑中,互相幫助,相守一生。在趙孟頫並不平坦的一生中,管道昇成為了他羈旅之中最好的知音與陪伴。


民國畫事

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不僅自己在書畫方面有著絕世的成就,家裡還藏著一位同樣在書法方面有著很高造詣的嬌妻,她就是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管道昇。

管道昇是一位“翰墨詞章,不學而能”的才女,天生才資過人,聰明慧敏,性情開朗,儀雅多姿。26歲與趙孟頫相識並嫁於他。家有嬌妻如此,趙孟頫與妻子二人自是如膠似漆。這兩位曠世才人在一起,一生中都相互學習,鑽研書畫之道。

管道昇的書牘行楷風格與趙孟頫相似,趙孟頫在畫中崇尚的“古意論”和“書畫本來同”的韻味在管道昇的書畫作品中也都能看到。他們二人的作品都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他們二人還共同是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書法中都透露著佛家修行的心性。趙孟頫的《千字文》卷中,就有一部分是管道昇的書作。這是元仁宗取了管道昇、趙孟頫和他們孩子趙雍的書法,用玉軸精裝蓋上御印製作而成的卷軸。

趙孟頫擅長山水畫,管道昇也善畫墨竹梅蘭和山水。這其中管道昇最擅長畫竹,且筆意清絕。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秋深帖》等。管道昇死後趙孟頫為她親筆撰寫了《魏國夫人管氏墓誌》,其中充滿了趙孟頫對其妻的深切懷念和沉痛悼挽。


新氧生活

管道昇!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女書法家之一。管道昇(公元一二六二年——公元一三一九年)。字仲姬,吳興人。她的遠祖是齊國鼎鼎大名的管仲,後來,管仲的子孫避難來到吳興,於是便就成了吳興人。管道昇也和歷史上的蔡文姬、薛濤、李清照一樣,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詩詞、書法、繪畫,樣樣精通。但從成就來看,她的書法更要勝過她在詩詞、繪畫上的成就。

延佑四年(1317)封魏國夫人,世稱管夫人。殊有才略,聰明過人。翰墨、辭章無所不通,為元代著名女詩人。虔信佛法,手書《金剛經》數十卷,以施名山名僧。

元仁宗(愛育黎袚力八達)命書《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命孟頫以妻之體為六卷,子雍,亦書一卷,且曰:"今後世知我朝有善書婦人,且一家皆能書,亦奇事也。"書牘行楷,與孟頫殆不可辨同異,衛夫人之後無與儔者。明《張醜管見》雲:"仲姬作草書得章帝、索靖、皇象遺意。"手寫《璇璣圖詩》,五色相間,筆法工絕。善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是其始創,為後人模範。亦工山水、佛像。

曾畫《懸崖朱竹》一柱,楊廉夫為之詩。又有《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於湖州瞻佛寺畫《竹石圖》粉壁一堵;高約丈餘,廣有一丈五六尺。畫土坡上一巨石,作飛白,勾皺法,只有數筆畫識。石之前後齊右有數竿修竹,高有三四尺,是為晴竹,亭亭如生,使人望去清風徐來,寒氣襲骨。抑且用筆熟脫,縱橫蒼秀,絕無婦人女子之態,堪稱古今奇畫,堪稱"神品"。

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至大元年(1308)於碧浪湖舟中所作《水竹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有其大德六年(1302)所作《魚籃觀音圖》軸。其《墨竹圖》用筆尖勁,密葉處有趙孟頫加筆,款落"仲姬畫與淑瓊",輯於《中國繪畫史圖錄》。又通女紅,尤精刺繡。廣東番禺葉玉甫藏其自繡作《十八應真圖》一冊,中有元高僧中鋒明本題跋。林紓《跋王硯田畫卷》:" 惠卿偕其德配 萬柳,夫人築樓南湖,終日餐咽山光,長齋讀畫,幾於管夫人之從松雪,無有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