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的女兒國王有著怎樣的人設?

柳侍墨

《西遊記》第54回,唐僧師徒走到了一個風俗奇特的國家。整個國家,無論老少,全部都是“長裙短襖,粉面油頭”的婦女。因為只有女人,男子反倒成了稀罕物。不過,由此而生的奇特風俗就是——老爺們兒被這個國家的國民們稱為“人種”,既可以使用,也可以食用。並且食用之後還不犯法,民眾皆以持有用男人做成的“香袋”為榮。
這樣的民俗,在唐僧師徒們看來,略顯恐怖。不過,好歹唐僧是頂著“大唐御弟”的官方頭銜出來取經,加之,幾個保護唐僧取經的徒弟們都身手不凡,所以,即使取經小隊伍途經女兒國,這裡的女人們也不能把唐僧師徒怎麼樣。
按照慣例,唐僧每到一處,都得找地方最高領導倒換官文,在通關文牒上蓋戳。這女兒國自然也不例外。於是,唐僧不可避免地會見到女兒國國王。
女兒國既然被稱之為女兒國,國王自然也得是女人。金字塔頂尖上的這位,自然是接受各種優待的女人。因此,女兒國國王的人設,首先是“穿金戴銀、雍容華貴”;其次呢,因為女兒國裡鮮有異性出現,所以女兒國國王必然是沒見過幾個真的丈八鬚眉。

女兒國國王既然是一國之主,就必須得考慮如何“國運昌隆”。正在百思不得解的時刻,頂著“大唐御弟”頭銜的唐僧來了……女兒國國王一聽,哎呦喂,這不正是想睡有人給遞枕頭嘛!於是,她就和文武百官們商量:“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永傳帝業”行不行?

從女兒國國王的角度看過去,自己與大唐的御弟聯姻,無疑就是用“和大唐攀親”的方式給女兒國找一個強大的保護傘。原著裡寫得很明白,祭賽國憑著供奉佛舍利而享受“四夷朝供”,這“四夷”之中就有“東,西梁國”——女兒國。弱小的國家向大國臣服並且朝貢,這是自古就有的約定俗成。但是,身為弱小的西梁女國是甘心朝貢的嗎?當然不甘心!所以,女兒國國王需要一個理由給自己的國家尋求更強大的保護。
而能比祭賽國更強大的國家,當然非大唐莫屬。
所以,女兒國國王才在沒有見到唐僧的情況下就急於求親。唐僧長什麼樣子其實並不重要,唐僧俗家姓什麼更不重要,對於女兒國國王來講,最重要的,是唐僧“大唐御弟”的官方身份。
若是自己嫁給了大唐的御弟,那麼女兒國全體民眾就成了大唐國王弟媳婦兒的“孃家人”。試問,誰還敢找唐王的弟媳婦兒要朝貢?
於是,從始到終,女兒國國王對唐僧就只有“御弟”這一個稱呼。(電視劇裡的“御弟哥哥”也是源於此因)
而且,在見面之後,女兒國國國王發現唐僧顏值還不錯。這就更開心啦!
所以,女兒國國王對於唐僧並沒有所謂的愛情,她向他招親,看中的,無非就是他的官方身份。
因此,女兒國國王的人設就是:為了將國家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之上的優秀國主。

(電影《西遊記之女兒國》,趙麗穎扮演女兒國國王,被塑造成一位不諳世事、勇於追愛的少女,這和原著描述是有區別的,謹可認為是一種藝術的改造)。


白馬晉一

西遊記中女兒國國王是一個極具有分析價值的角色,她在原著裡的人設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解讀:

(1)她是一個女人,而且絕對是一個絕色美女。吳承恩筆下的女兒國國王是這樣的:說什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月裡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還說誠然王母降瑤池。

不管是王昭君、西施還是嫦娥、王母,那都是知名的美女,所以女兒國國王絕對是姿色過人,滿足了男性的審美。

(2)她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兩隻腳踏進了政壇的女人。女人一進入政治領域,那就身不由己,更何況她的身份是女王。作為一國的統治者,她走的每一步都要考慮國家的利益。說到這裡,大家腦海中肯定浮現了幾個人:韓國朴槿惠、美國希拉里,然後再聯想一下她們的愛情,朴槿惠一生孤獨,希拉里的愛情你們還是自己去看吧。

所以,女兒國國王與唐僧之間註定是有緣無份。

(3)她是一個女人,一個渴望愛情的女人。

很多人認為女王對唐僧是一見鍾情,但原著中並非如此,上面講了,女王的身份是一國之主,她之所以要跟唐僧成親,首先考慮的是女兒國的利益,因為唐僧有一個響噹噹的身份:大唐李世民的乾弟弟,所以在原著中她其實是未見唐僧模樣之前就決定要跟唐僧結婚的,見都沒見,何來一見鍾情?不過話說回來,女王畢竟是女人,花容月貌,青春正盛,必然也有七情六慾,見到俊俏的唐僧之後,更堅定了在一起的信心。拋開政治意圖不說,她對唐僧應該也動過心,從她毫無防備就答應簽過關文書那一刻起,就可以判定她對唐僧動情了。

因為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到頭來才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場騙局。


小V聊大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