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古建為什麼保存的那麼完好?

用戶4474641449

山西古建築海量留存的五大秘密,沒有故弄玄虛

自2013年始,我先後走訪了山西300多處古建,其中大多數為清代之前的老廟,就唐代、遼代、金代、元代、明代等跨越數個朝代的眾多國保級不可移動文物,寫了700多篇文章來解讀,論起介紹山西古建的民間文保人士創作排行榜,我至少能評在前三

具體的數據不談了,簡單點,就說為什麼山西古建築能留下如此多吧。

第一:富裕,建設規模大,歷史上的山西是一個富庶的所在,豪強富戶特別多。

第二:晉人民風淳樸,建廟供奉是流傳了數千年的老傳統,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第三:地形閉塞,古代戰亂少,雖然晉北地區一直是遊牧民族與中原交戰的主戰場,但晉南、晉東南、晉中一帶人口歷來稠密,山川密佈,廟宇星羅棋佈,藏在山溝裡面也就留下來了。

第四:山西人不愛參與運動,護廟被認為有極大的功德,普通民眾都是主張維護、修繕、保存的多,很少有人願意帶頭拆廟表決心,骨子裡還是實誠人。

第五:解放後,山西的發展落後了,經濟水平不行,推掉舊廟復建新廟就沒有了經濟支撐,也就順便留了下來,像平遙古城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至於好多專家都說自己在保護的過程中如何呼籲、如何奔走之類,其實都是一小部分原因,能留下來最主要還是因為拆的經濟條件不夠。

喜歡就留言、關注、轉發,與我一起討論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亦文亦物

山西省保留下的古建築,有這幾個特點,一是數量多,拒不完全統計,山西省境內的古建築數目有近3萬處,佔全國保留古建築數目的70%;二是跨度大,從唐代至清代,歷朝歷代的古建築都被保護下來了,特別全國已發現僅存的唐代建築都在山西省境內;三是種類全,山西保留有民宅、寺觀、戲臺、木塔、官宅等各種不同用途的古建築類型,這在全國是比較罕見的;四是級別高。山西有50多古建築別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400餘處。所以山西有“地上文物看山西”這樣的美譽。

山西之所以保存了這麼多古建築,是建築本身、自然環境、人為影響和歷史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

首先是建築本身。

中國古代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這樣的建築取材容易,建造難度也相對適中,這是其優點。但是磚木結構建築也有很多的缺點,如結構等方面。中國古建築經過一代代工匠的探索,建造結構更為科學,木質構建受力更為均勻。這些因素從根本上為古建築能夠長期矗立,而不傾頹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山西良好的自然環境。

木材能否被長久的保護,環境非常的重要,民間一般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溼千年,幹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山西地區低處華北,氣候乾燥,非常有利於古建築的保存。另外,這樣的氣候也不利於一些以木頭為食的生物,如白蟻等的生長。這是山西古建築得以長久保存非常重要的環境保證。

第三,穩定的社會環境。

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多次大的戰亂和改朝換代。每一次政權交替和戰爭,對古建築來說,都是一次災難,但是山西地區因其地處偏遠,歷史上發生的戰亂對山西的影響都比較小,所以保留了一定數量的古代建築。

第四,人為因素。

山西地區保留的大部分古代建築是一些寺觀,出於對神靈的敬畏,當地人非常愛護這些在身邊的古建築,對它們進行加固和維修,正是因為當地人自覺的保護才讓這些古建築有了更長久的生命力。

第五,緩慢的經濟發展。

不僅在山西,在其他一些地區,也是這樣的情況。某一地區經濟發展較慢,很多地方沒有開發過,古建築的留存尤為豐富。但是近些年,隨著各地都在大建設、大發展,古建築的保護與經濟發展出現了不可協調的矛盾,眾多古建築讓位於經濟發展,著實讓人心痛。


愛玩的想公子

文/王猙

馬上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且令人惋惜悲傷的日子,柴俊先生逝世一週年。柴俊,中國著名古建築學家、山西省文物局原總工程師、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原所長。這位全國著名的古建築學家,是山西人應該驕傲的大家,也是我們需要永遠緬懷的前輩。不幸的是,柴澤俊先生於2017年1月5日因病醫治無效而逝世,享年83歲。柴澤俊先生的去世,讓山西失去一位熠熠生輝的文博大家,也讓山西古建築保護事業失去一位支柱人物,實在令人悲傷、痛惜!

柴澤俊先生為山西的古建築保護事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曾經行程數萬公里,實地考察和研究過山西100多個縣市的重要古建築、古代壁畫、彩塑、琉璃等地上文物,根據調研得知山西尚存有宋遼金(公元12世紀)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106座,佔全國同時期木結構古建築的72.6%。他還撰文公佈了山西元代木結構古建築350多座,古代彩塑10000餘尊,古代優秀壁畫7000餘平方米,這些都居全國首位。也正是柴老的這些研究成果,使山西古建築等地上文物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高,是山西被列為文物大省的重要條件。

柴澤俊先生著作等身,發表了學術論文60餘篇,編撰出版了 《三十年來山西古建築及其附屬文物調查保護紀略》、《山西古建築通覽》、《柴澤俊古建築修繕文集》、《朔州崇福寺》、《朔州崇福寺彌陀殿修繕工程報告》、《太原晉祠聖母殿修繕工程報告》、《山西寺觀壁畫》、《繁峙巖山寺》、《解州關帝廟》、《洪洞廣勝寺》、《山西佛寺壁畫》、《山西琉璃》、《山西古代彩塑》、《山西古建築文化綜論》等20餘部專著。這些是山西重要的財富,對山西古建的保護和人才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著作不太容易買到。

俊先生的仙逝,對山西文保事業是一個重大的損失,這樣的人才百世難覓。不過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近年也湧現出很多年輕人對於山西古建的熱愛,這些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遺存,是不可複製的瑰寶,對於古建築的保護,是一個永遠不能停步的工作。令人惋惜的是,山西眾多的古建築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在經濟建設的浪潮中很多得不到重視而自然傾頹。還有的讓步於經濟建設,很多珍貴的古建在旅遊的大潮中被當做一個賺錢的工具而不同程度的被破壞。雖然本人所學和所從事的是旅遊管理方向,但是對於古建的開發利用還是那句老話:保護第一,利用第二,合理的利用,不能為了旅遊而破壞原貌。我想,柴

俊先生的過世,最大的損失就在於此,失去一位重量級的、擁有話語權和絕對權威的保護專家,在以後山西古建的保護和利用方面,也許這種弊端會凸顯,更多的文物也許會被地方政府越來越多的開發成旅遊景區,開發不當,就會造成文物的破壞。在遊客參觀的時候,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山西為什麼不對文物進行好好保護呢?你看這些構件已經舊成這個樣子為什麼不換掉呢?這些建築上的漆畫為什麼不重新繪一下呢?解釋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深深的擔憂,如果主政者也是這種想法,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這個時候總是會想到柴俊先生,正是在他們的保護下,山西古建才顯得古樸、厚重,因為有這樣一位大家的存在,才會覺得踏實,先生的去世,讓我覺的少了主心骨,平添了幾份擔憂。

山西古建築眾多,我想有幾個重要的原因。其一,山西在歷史上地位重要,為中國之肩背,歷朝歷代重視山西經營,所以山西一直是一個經濟發達富裕的省份,古建築質量高、數量眾。其二,山西的古建築政治性建築較少,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改朝換代的時候,往往也是重要建築的滅亡之時,這些富有政治色彩的建築往往難逃一炬,這也是河南、陝西這些文物大省地面文物不多的主要原因。其三,山西地形,山西表裡山河,往往會形成一個相會封閉的大環境,特別是民國時期,全國戰亂,而山西閻錫山保境安民,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另外,山西也是中國佛教比較發達的地方,留下眾多佛教建築和遺存。這幾個原因,讓山西保存了中國最多的古代建築,而這些重要的歷史和文化的載體,也正在不斷消失。

最後,再批評一下喬家大院,這是一個典型的為了旅遊而犧牲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幾年前的喬家大院,保持了典型民居的特色,也是我們瞭解晉商文化很好的載體。富裕起來的喬家,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大院子,周圍是民居,而喬家只是村子裡比較富裕的一家,左鄰右舍朝夕相處,逢年過節,還會給鄰居送點東西,平時沒事,可能也會找鄉親們嘮嘮家常,見面了鄰居們也會說一聲“喬財主好”。喬家大院把這種文化很難得的保存了下來,以前如果去喬家大院,會經常村子,大院周圍是狹長的甬道,本人每次去了喬家大院,很喜歡在喬家大院周邊圍著院子轉一轉,感受一下這個坐落在村子裡的大院,我想名氣顯赫的

喬致庸當年也會經常在自己院子周圍走走看看,和鄰居們打個招呼。那時候的喬家大院是一個文化的載體,濃濃的鄉情,厚重的歷史。如今的喬家大院,我想如果喬致庸有靈,回來的話肯定是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那個記憶中家的樣子了,就像我們回到鄉下老家,面目全非的找不到兒時的記憶的話有多麼的失落。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上就成為一個上市公司了,幸運?還是不幸?您覺的呢?


晉見


中國古建保存地最好的兩個省份,南方首推福建,北方就是山西。而以全國論的話山西則比較厲害了,中國現存建築大多數都是明清以後的,包括故宮長城,西安南京等的城牆等等,而據說明以前的大多數建築都在山西,山西甚至發現了幾個唐朝木構建築,這點更加駭人聽聞。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有錢程度吧,晉商在中國歷史悠久,數百年的經營導致他們擁有足夠的積蓄去修建自己的宅子,捐錢修建寺廟。



山西在古代就是中原和塞外少數民族交易的地方,北方的馬匹皮革,中原的茶葉絲綢瓷器,無不是從此地出發進行貿易的,這為晉商積澱了濃厚的商業基因,他們不僅能夠有錢在山西建起類似於喬家大院這樣媲美官家建築故宮的頂級個人豪宅,也能夠在全國各地建造類似於山陝會館這樣的大型會館作為晉商聚集溝通的據點驛站。



另外晉地自古比較富足,沒有那麼大的人口壓力,導致他們沒有太大的饑荒流民,歷史上的大饑荒基本都是在河南陝西等地,甚至還有山西洪洞大槐樹填充河南居民這樣的案例,沒有饑荒使得大家總體上不會去動這些遺蹟的主意,還會有相對充足的修繕資金供養它們。



另一方面就是地緣優勢,山西位於黃土高原,東有太行,西南有黃河,北方是戈壁大漠,這導致了它地理上相對封閉,易守難攻,再加上它在歷史上也沒有那麼多的平原和人口,導致它的征服成本遠大於統治收貨,歷史上外地入侵,基本是從幽雲十六州沿著燕趙大地長驅直入,並不會費力氣來打山西,這導致戰亂少,古建築被戰亂摧毀的概率就小了很多。



而不像河南,洛陽這樣的大古都如今什麼都被摧毀一空,除了龍門石窟什麼也拿不出手。山西有五臺山恆山這樣的名山,有大佛光寺,南禪寺,懸空寺這樣的著名寺院,有大同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鎮,晉祠等諸多文物古蹟,確實是非常厲害的。與之相似的有福建,閩商遍佈東南亞,商業基因濃重,另外隨著歷代的衣冠南渡,中原士族南遷,導致這邊的人們大規模地保留了古代中原的傳統,最終它也能夠同山西雙星閃耀,共同繼承了最多的古蹟遺存。



風言妄語

兩次去山西,每次都被山西保存的古代建築給震撼到,這真的是在全國絕無僅有的。宋元時代的建築,遍佈各地,明清以來的古建築,可謂不勝其數。更難得的是,山西的古建築大多保持了建築古樸的樣貌,雖然也有維修和裝飾,但不像很多地方那些煥然一新的古建築,而是相對古樸得多,這樣也給後人留存了更多的歷史信息。之所以如此,還是要回到這裡的問題,保存完好,才是留存歷史信息的基礎。

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中國如此之大,具有文化傳統的區域也遠非只有山西省,何以唯獨山西大地上的木結構古建築保存如此之好?周邊省份如河北、河南、陝西也都是文物大省,但宋元時代的古建築的保存卻遠不及山西多且完好。

在山西也不止一次問過當地人這個問題,有人說:山西自宋代以後戰爭比較少,所以保存比較好。如果從明代開始算起,大的戰爭,明太祖取山西乃在攻克元大都之後,山西的確沒有大的戰事。印象裡只有李自成把戰火引入山西,雖然攻陷今天臨汾、太原和寧武關,但山西並非李自成的主戰場,持續只有數月,而且主要只及於上述幾個地區。清兵入關,山西也未聞有大的戰事。清代中後期天下大亂,但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叛亂、西方列強攻打滿清的幾次戰爭都未及於山西。到了現代,真正大的戰禍是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但也主要集中於太原附近和南部中條山一帶。相比其他地區,戰爭的規模和深入程度,都比較小。

如此看來,戰爭較少一說是可以成立的。何以戰爭較少?山西的地形對古建築的保存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北方,山西是相對獨立的一個區域,東邊是巍峨的太行山與河北相隔,西邊則以濤濤黃河與陝西隔河相望,北邊是經濟不發達的大漠,南邊則是以中條山、王屋山、析城山、黃河與河南相鄰。這樣的地形,在大一統的明清時代,的確有利於安定。

地理的形勢具體到古建築也同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建築建在遠離交通大道的山區,比如暑假去的晉城青蓮寺、五臺山佛光寺、南禪寺、南山寺等等,在沒有高速公路鐵路的年代,要到達那裡實在並非易事。其他很多古建築都是如此。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氣候,相比較而言,山西大多數地方一年降水不足700mm,而且雨季不長,氣候乾旱少雨,蒸發也快,這是山西木結構建築得以大量保存的重要原因。

最後,山西原本是富裕省份,但到了近代以來,隨著陸路商路被海洋交通和鐵路所取代,山西一變而成為相對貧困的省區,無論是社會怎樣變遷,包括後來對傳統極為蔑視的年代,山西的人們還相對來說保持著保守、注重傳統的心態,貧窮也不允許那裡隨意拆掉古代的精緻大屋。到了改革開放年代,也依然如此,山西並不是大規模開發和經濟大發展的地域,對於古建築的保護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幸事。

如今,保存了許多古建築的山西,迎來了重視傳統、旅遊經濟的時代,過去的累贅如今反而成為旅遊經濟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山西終將會迎來屬於它的時代,祝福山西,希望山西能夠更好保存這些不可再生的珍貴的古建築。


考貳拉

1、山西是中華文明起源地,實物朝代最早是商朝在河南,史書記載的夏朝就在山西;

2、歷史上山西戰亂比較少,是龍興之地,易守難攻,易於保存實力奪取政權,戰亂少自然留存的遺蹟多,向外遷出的人口也多;

3、近代最亂的時期民國和文革山西都受害較少,和民風有關,山西人號稱北方人中的南方人,性格溫和、戀家、喜經商、不喜大批鬥搞破壞,就是改開後挖煤挖壞思想了;

4、山西建國後思想極端守舊,經濟發展緩慢,客觀上也幫助了文物的保護;

5、河南陝西是以文物和墳陵出名的,地上遺蹟存留確實不如山西,看文物去陝西河南,看古蹟人文歷史必須來山西,尤其是學建築的,不來山西是不行的。


聽濤9527


1,中華漢民族文明發源地之一,帝王將相富豪名人多,古建築多,建築風格自成體系,文物價值高,值得保護,因此也不能輕易毀掉。

2,地理位置山高皇帝遠,封閉交通不便,戰亂少,與外面交流少,破壞自然少。


3,地處黃土高原,氣候乾旱,木質古建築得以保存完好。

4,經濟發展緩慢,資本力量破壞小,城市建設較少亂拆亂建,這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有眼光有良知的專家學者官員和群眾的文化保護意識和建議。

6,這是不可複製的獨一無二的寶貴旅遊資源,更是民族文化和文明繼承進步的基礎和財富,只有保護好和發揚光大,才能繼續展現三晉大地精神和物質文明的獨特恆久魅力,繼而創造更多的文化產業,輝煌的精神寶藏和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


春風十八子

原因主要有幾點:一,窮,經濟基礎薄弱,想發展就得有錢,沒錢沒法發展,於是在沒有保護措施的前提下,這些古建築被保存下來了。二,缺水,限制發展。三,各界人士的不懈保護,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網上有篇文章《刀下留平遙》。四,自上而下的主動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