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的秦腔名演都有哪些?

妖妖173851429

甘肅慶陽的秦腔名演有哪些?

1、竇鳳琴——甘肅省秦劇團副團長

竇鳳琴 ,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現任甘肅省秦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先後在30多部戲中,擔任女主角,代表劇目有《白花曲》、《斬秦英》、《竇娥冤》、《玉蟬淚》、《梨花情》、《思源》等。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在汲取秦腔藝術豐富營養的同時,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發聲、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細膩,在秦劇旦行表演藝術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有“隴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鳳凰”之美稱,與譚建勳、張蘭秦並稱為“隴原三俊傑”。

竇鳳琴出身於隴東高原的秦劇之家,從10歲起,竇鳳琴就跟著父親走上了秦腔藝術之路,父親竇富民就是她的啟蒙老師。

竇鳳琴較為全面掌握秦腔正旦、小旦表演技能、技巧,舞臺形象俊雅,演唱委婉動人,其聲腔中的託腔演唱尤為獨到,在傳統戲和新編戲上都有成功的藝術形象塑造,形成了以聲帶情、聲情並茂的表演風格。從藝幾十年中,受到甘肅觀眾和業界的廣泛認可,有“隴上金嗓子”之稱,傳承脈絡清晰,有較強的傳承能力和意願。經過評審組評審,該申報人竇鳳琴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竇鳳霞——甘肅省隴劇院演員團副團長

竇鳳霞,隴劇旦角。1968年3月出生於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一個梨園世家。現為甘肅省隴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甘肅省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甘肅省青聯常務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隴劇院演員團副團長。

生於如此梨園之家,竇鳳霞自幼受家庭薰陶,耳濡目染,酷愛戲曲藝術,且有演唱天賦,五六歲即能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中一些唱段。1980年以 13歲幼齡入寧縣劇團當演員。時逢傳統劇開禁,加之她虛心肯學,苦練苦唱,經過家庭指導,很快便成為一名呱呱叫的小演員,不久便成為劇團的臺柱子。足跡踏遍了慶陽的山山水水,唱腔和演技留在了老老少少的心目中。
1992年,竇鳳霞考入甘肅省藝術學校,攻讀戲曲表演專業。1995年畢業即到甘肅省隴劇院,主演正旦角。

3、佟紅梅

佟紅梅:女,漢族,1977年生,甘肅鎮原人,1995年畢業於甘肅省藝術學校,主攻青衣、老旦,現為中國戲曲現代研究會會員,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演員。

《黃花情》、《穆桂英休夫》、《鍘美案》、《竇娥冤》、《滑油山》、《痴夢》、《桃李梅》、《斬秦英》、等。獲獎情況:《滑油山》獲“中國絕技絕活”表演獎。《黃花情》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一等獎。省委宣傳部頒發的“金飛天獎”。《佟紅梅摺子戲專場》獲表演一等獎 ,以隴劇《血濺烏龍院》秦腔《三孃教子》、等榮獲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金城通

竇鳳琴,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現任甘肅省秦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先後在30多部戲中,擔任女主角,代表劇目有《白花曲》、《斬秦英》、《竇娥冤》、《玉蟬淚》、《梨花情》、《思源》等。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在汲取秦腔藝術豐富營養的同時,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發聲、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細膩,在秦劇旦行表演藝術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有“隴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鳳凰”之美稱,與譚建勳、張蘭秦並稱為“隴原三俊傑”。竇鳳琴出身於隴東高原的秦劇之家,從10歲起,竇鳳琴就跟著父親走上了秦腔藝術之路,父親竇富民就是她的啟蒙老師。


竇鳳霞,女,隴劇旦角。1968年3月出生於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一個梨園世家。現為甘肅省隴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甘肅省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甘肅省青聯常務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隴劇院演員團副團長。

邊肖,男,漢族,1971年1月出生,甘肅省慶城縣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勞動模範,甘肅省“555”拔尖創新人才,甘肅省文化藝術界拔尖創新人才,1984年至1987年在慶陽藝術學校學習,主攻鬚生、小生。

佟紅梅:女,漢族,1977年生,甘肅鎮原人,1995年畢業於甘肅省藝術學校,主攻青衣、老旦,現為中國戲曲現代研究會會員,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

尚小麗,女,漢族,1971年9月出生,國家一級演員,甘肅省戲曲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人,她嗓音甜美,唱腔婉轉動聽,聲情並茂,收放自如,久唱不疲,表演細膩投入,情真意切,頗為感人,尤其注重對劇本的分析和人物內心刻畫,竭力運用恰當的藝術手段,使用內心體驗與外在表現達到完美統一,曾在三十多本大戲中擔任主演,塑造了數十個身份個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有著:“技攝隴原壓群星,聲震藝海領頭人。行腔念表何其深,獨樹流派唯尚風。”之美譽。

董亞萍扮相俊俏,臺架工穩,唱腔字正腔圓,飽滿自如,收放有度,餘韻嫋嫋,特別是他的以歌曲美聲唱法運入秦腔拖腔,高亢激越,圓潤清脆,給人如飲醇酒如沁心脾之感。有詩讚美:

慶陽梨園董亞萍,正旦紅角有贊聲。

聲韻勝似百靈鳥,風姿綽絕千歲春。

熱愛舞臺終不悔,痴情藝術追新夢。

北地暢懷歌一曲,餘音嫋嫋醉三分。


玉溪散人

秦腔的起源歷史挺悠久的,文化底蘊十分濃厚,秦腔表演精彩紛呈,朗朗上口,所傳達出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大家記憶猶新,很多老一輩人挺喜歡欣賞秦腔表演的,現在年輕人都比較著迷於手機互聯網信息,對秦腔表演不太熱衷了。


說一說蘭州美食

作為一項傳統藝術文化,秦腔在慶陽還是很受歡迎的。這其中也不乏很多有功底的演員。但因為受網絡文化的衝擊,還有整個文藝界對個別人員的放大吹捧,現在的年輕一代能看懂劇情的人很少。這就造成很多專業演員轉行或起走穴。因受鄉村習俗的耳觸目染,本是高雅的秦腔藝朮也或多或少地夾雜進一些搞笑內容。與此相返地,在田間地頭,街邊道旁,卻出現了不少功底深厚的民間藝人。至於說何人在這項藝朮領域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實在不敢妄下斷語,因各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欣賞水平有異,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赤腳大仙63

尚小麗,女,漢族,1971年9月出生,國家一級演員,甘肅省戲曲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人,她嗓音甜美,唱腔婉轉動聽,聲情並茂,收放自如,久唱不疲,表演細膩投入,情真意切,頗為感人,尤其注重對劇本的分析和人物內心刻畫,竭力運用恰當的藝術手段,使用內心體驗與外在表現達到完美統一,曾在三十多本大戲中擔任主演,塑造了數十個身份個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有著:“技攝隴原壓群星,聲震藝海領頭人。行腔念表何其深,獨樹流派唯尚風。”之美譽。



藍石灣2

最有名的是竇鳳琴,這沒有任何異議。其次還有竇鳳霞,邊肖,佟紅梅。以上四個都是中國戲曲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另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尚小麗,董亞萍,周劍,李金鐘,竇富民,趙志明,尚志高等等。


我是誰109253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