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建置沿革

夏代(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和商代(前16世紀~前11世紀),隸屬古雍州,先後為當時的屬國扈、華原、豳的領地。

周代(前11世紀~前771年)隸屬豳邑。

銅川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時代(前770~前221),為秦國的領地。秦厲共公二十一年(前456),設置頻陽縣(縣治在今富平縣薛鎮),轄今銅川。另據《史記·秦本紀第五》註文引用的《括地誌》載:“頻陽故城,在雍州同官縣界,古頻陽縣城也。”

秦代(前221~前206),隸屬內史地。

西漢景帝二年(前155),開始設置祋祤縣。縣治在今耀縣城東約半公里的河東堡,歸左內史統轄。當時,除今印臺區焦坪一帶隸屬上郡漆垣縣外,其餘大部分隸屬於祋祤縣。

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左內史改為左馮翊。祋祤縣隸屬左馮翊。

新莽(公元9~24)時,祋祤縣改屬列尉大夫。後,祋祤縣制撤銷。

東漢永元九年(97),又設置祋祤縣,隸屬左馮翊。

三國魏(220~265)時,今甘肅省寧縣境內的泥陽縣僑置於祋祤縣,祋祤縣遂被撤銷。泥陽縣隸屬雍州北地郡,郡治在今耀縣縣城。

西晉(265~316)時,銅川地區從泥陽縣分出,劃入馮翊郡頻陽縣。

十六國前趙(304~329)時,銅川地區隸屬豳州北地郡。郡治在今耀州區。

十六國前秦(350~394)和後秦(384~417)時,銅川地區隸屬北地郡。前秦在今印臺區城關濟陽寨設置銅官護軍。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設置銅官縣,縣治在今市印臺區王益鄉高坪村附近,隸屬雍州北地郡;撤銷銅官護軍,其地併入土門護軍。景明元年(500),撤銷頻陽縣,分割銅官縣部分地區,連同今富平縣東北部分地區,設置土門縣,隸屬雍州北地郡。永安元年(528),土門縣改屬宜君郡。孝武帝(532~534)時,另置黃堡縣,隸屬雍州宜君郡。

西魏(535~556)時,沿襲銅官縣、土門縣建制。銅官縣屬宜州宜君郡,土門縣屬宜州通川郡。

北周建德四年(575),銅官縣改名同官縣,隸屬宜州。土門縣建制保留。

隋代(581~681),沿襲同官縣、土門縣建制。開皇二年(582),改宜君郡為宜州,同官縣隸屬該州;大業二年(606),改屬雍州;後屬京兆郡。大業二年(606),撤銷土門縣,其地併入華原縣;後恢復土門縣建制,隸屬京兆郡。

唐代(618~907),沿襲同官縣建制。武德(618~626)年間,隸屬宜州。貞觀十七年(643),改屬雍州。是年,撤銷土門縣建制。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決定將坐落在宜君縣西南山谷的仁智宮改名為玉華宮(在今郊區金鎖鄉玉華村),並將宜君縣治遷駐於此,縣屬雍州。永徽二年(651),宜君縣與玉華宮同廢。天授二年(691),同官縣改屬宜州。大足元年(701),撤銷宜州,同官縣改屬雍州。天覆(901—903)年間,為北方割據政權岐的領地。

五代(907~960),先後為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6)、後漢(947~950)、後周(951~960)的領地。後梁開平三年(909)三月,同官縣由京兆府改屬同州。後唐同光三年(925)七月,改屬耀州。後晉、後漢、後周時屬耀州。

北宋(960~1126),同官縣隸屬永興軍路耀州。

金代(1115~1234),同官縣隸屬京兆府路耀州。

元代(1206~1368),同官縣隸屬陝西行中書省奉元路耀州。

明代(1368~1644),同官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關內道西安府耀州。

清代(1636~1911)初年,同官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耀州。雍正三年(1725),耀州改為直隸州,同官縣隸屬該州。後同官縣隸屬西安府。

民國初期,同官屬西安府。2年(1913),屬陝西省關中道。16年(1927),屬關中區。是年,按照人口、土地面積、經濟、交通等狀況,同官被釐定為三等縣(共為三個等級)。25年(1936)7月,屬陝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區。29年(1940)初,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是年,同官被釐定為五等縣(共為六個等級)。33年(1944)4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35年(1946)7月,同官改稱銅川。36年(1947)10月,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8年5月,根據中共路東工委指示,成立同官縣政府,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11月,歸屬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縣政府駐阿莊小莊村。管轄範圍大體包括今紅土、阿莊、廣陽等地。

1949年2月20日,銅川縣解放,成立同官縣軍事管制委員會,同官縣政府遷入縣城。在國民黨軍隊進犯的情況下,3月15日,縣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撤離縣城。4月28日,全縣收復。5月1日,同官縣政府遷入縣城辦公。5月20日,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官縣歸其領導。7月7日,縣名改稱銅川。

1950年5月1日,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撤銷,銅川縣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3年1月20日,撤銷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銅川縣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

1958年4月5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銅川縣建制,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6月13日,銅川市人民委員會正式辦公。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銷富平縣、耀縣建制,將富平縣、耀縣的行政區域及宜君縣的部分地方併入銅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陝西省委通知:恢復富平縣、耀縣建制,銅川市改屬渭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調整後的銅川市人民委員會從9月1日起正式辦公。

1966年8月1日,銅川市改為省轄市。

1980年1月1日經省批准,銅川市下設城區、郊區2個縣級區,將耀縣及蒲城縣所屬廣陽、高樓河、阿莊、肖家堡4個公社劃歸銅川市管轄。

1983年10月20日,宜君縣劃歸銅川市管轄。

2000年2月,銅川市城區更名為銅川市王益區,銅川市郊區更名為銅川市印臺區。

2002年10月,撤銷耀縣,設立銅川市耀州區。此後,銅川市下轄3個區1個縣:耀州區、王益區、印臺區、宜君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