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玉和常香玉之間發生了什麼?

呵呵好社會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於1923年出生於河南省鞏縣,就是現在的鞏義市。於2004年去世,享年81歲。豫劇表演藝術家,常派豫劇藝術創始人,在我國戲曲界享有很高的聲望,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小香玉,本名陳百玲,是常香玉的孫女。自幼受祖母真傳,藝術造詣也非常高,為豫劇表演的推廣和弘揚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陳百玲並不是常香玉的親孫女,陳百玲的父親是爺爺跟前妻所生。常香玉之所以為陳百玲取藝名為小香玉,是因為想讓陳百玲繼承她的衣缽,把豫劇發揚光大。


當初我曾給孫女陳百玲,起了個藝名叫小香玉。意思死要求她通過經常上演《拷紅》《白蛇傳》《花木蘭》我這三個代表曲目,把我的豫劇藝術流派即人們通常說的常派豫劇表演藝術,繼承和發展下去。當時她也表決心這樣做,可是她從1997年開始,就不按照這個承諾辦事了。為此,我曾兩次到她家和她談這件事情,要求她回到原先的承諾上上來。可她根本聽不進去,還對我說:奶奶,現在時代變了,豫劇沒有發展前途了,我不能再搞你那一套了。時至今日,她走的路,與當時對我的承諾南轅北轍。既然這樣,小香玉這個藝名,對她已經名不符實。因此,我決定從今日起,收回對陳百玲對小香玉這個藝名的繼承權和使用權。


常香玉律師羅新建說,常香玉這樣做也是有苦衷的,也是迫不得已的。當初賦予陳百玲藝名的目的只有一個,而且目的非常純粹簡單,那就是:傳承、弘揚常派藝術,而不是希望子女靠吃豫劇老本,以盈利為目的。

常香玉律師羅新建是這樣說的:

“賦予小香玉藝名時,也就賦予了小香玉流派傳人的地位。常香玉從內心深處有一種要求,小香玉應該像她一樣,全身心地投入,不能以隨便的態度對待藝術。但當她看到小香玉近10年不演一齣戲,藝名不能起到傳承流派的作用而成了獲取其他名利的手段時,她失望了。在她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把小香玉拉回舞臺時,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收回藝名。”


可憐了老藝術家的一片良苦用心。常香玉有一句名言能準確的反映出她對豫劇藝術的態度:戲比天大。一位把豫劇藝術看作比天還大的老人,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傾盡心血培養出來的接班人“不務正業”,這是她不能容忍的。出現這種情況也在情理之中。

但其中還有沒有一些家族裡面造成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畢竟人歲數大了,有些事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純陽命理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我國著名的豫劇表演大師,常派豫劇藝術創世熱。一生都在從事與豫劇藝術傳承、發展的相關工作。

小香玉(原名陳百玲),豫劇演員。北京綠谷小香玉藝術學校校長。

常香玉老人一生致力於常派豫劇藝術的發展和傳承,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為了能夠將常派豫劇藝術發展傳承下去,常香玉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了小孫女陳百玲,併為陳百玲取藝名“小香玉”。

陳百玲自從成為常香玉的親傳弟子,獲得“小香玉”藝名之後,很快在全國豫劇界爆紅,成為戲曲界公認的常派豫劇藝術傳人。小香玉成名之後,隨著商演和出席各種商業活動次數的不斷增加,正式演出減少了很多。最初拜師學藝時答應常香玉經常演出的《拷紅》、《白蛇傳》、《花木蘭》三個常派豫劇代表曲目,更是在觀眾面前消失了。這些變化,常香玉老人看在眼裡,十分著急。特別是小香玉將豫劇藝術與武術舞蹈和戲歌相結合,排出的豫劇戲歌《誰說女子不如男》登上1994年中央電視臺聯歡晚會以後,常香玉與小香玉在常派豫劇藝術發展方向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常香玉曾經非常嚴厲地質問過小香玉:為什麼不按照之前的約定發展常派豫劇藝術?小香玉回答說,時代變了,豫劇也要與時俱進,老一套豫劇不吃香了!

陳百玲在成為常香玉的藝術傳人之後,其實也做了很多有益於豫劇藝術傳承發展的工作。陳百玲還在山西成立了小香玉希望藝術學校,免費招收家庭困難的孩子來學習豫劇等戲曲藝術。其經過改編與結合的豫劇戲歌《誰說女子不如男》曾經兩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這些都對豫劇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可以說,陳百玲也是熱愛豫劇藝術、重視豫劇藝術的發展和傳承的。

歷史有故事,我來告訴你。我是今日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徒步說史

收回藝名這件事,其實大家不必過多的在意,那是人家的家事。不管是不是親生的,可也從小到大叫了一輩子奶奶,當了一輩子孫女,並沒有斷絕祖孫關係吧!還有可能說不出口的原因,那是人家的家事,外人何必說三道四!再進一步說,奶奶教了孫女本事,奶奶並沒有說孫女不會唱戲,祖孫之間的意見分歧只是觀點不同,外人管的著人家嗎?小香玉得到常派真傳,就是常派豫劇的傳人,這與叫不叫“小香玉”的名號沒有多大關係,這種稱號也並沒有法定意義。至於說後來她有沒有為豫劇發展發揮大的作用,那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看看戲劇界哪個劇種哪個大名角有發展?哪個大角不是拿著工資混日子,一年到頭唱不了一場戲?春晚露一小臉算是運氣好的,多數不都是默默無聞嗎?無論哪個劇種都處在低潮期,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


信馬由韁走四方

觀念不一樣,兩代人有分歧是公開的說法。其實,常香玉還有別的目的。

常香玉想把這個藝名給自己的小女兒,助力女兒再塑輝煌。

以前這個叫常如玉的女兒也唱過豫劇,但唱唱就厭倦了,怎麼勸也不想唱,出國唱美聲,後來乾脆定居美國,讓常香玉非常失望。再後來,常如玉2002年回國又想唱,跟著常香玉學戲。這個表現讓常香玉非常高興。為了扶持自己的女兒,常香玉才找個理由收回名字,給常如玉。可惜晚了,小香玉這個名字已經先入為主。

現在,常如玉沒什麼動靜(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倒是小香玉依然活蹦亂跳[呲牙]。

看過採訪,小香玉說自己在唱戲,恢復常派,也不知實際情況如何,如果真的做了也算對得起老一輩。當然,我們在電視上倒是經常看見她,可能除了李樹建,小香玉是最著名的豫劇演員。電視上,她當評委、做訪談、唱戲歌、談婚史、曬孩子,非常忙碌。不過,好歹還是和戲校、戲曲沾點關係。至少一說她想到的還是豫劇演員這個身份。


mingming9944



手機用戶梅花戀

小香玉原名陳百玲,不是常香玉的親孫女,是常香玉老伴的孫女,小香玉跟常香玉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一句話描述就是,常香玉先生為了傳承常派豫劇,決覺得陳百玲是可塑之才,把小香玉的藝名賜給了她,結果後來陳百玲在藝術道路上,跟常香玉先生產生了分歧,被收回了小香玉這個藝名。但是陳百玲在常香玉先生去世後繼續使用小香玉這個藝名,因為這三個字就是金字招牌。


Tailersyv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大師——常香玉跟豫劇名家“小香玉”之間發生了什麼這個話題,常香玉跟小香玉之間是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二人,同時小香玉是常派豫劇的傳承人之一。

常香玉大師不僅是一位豫劇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愛心大史,朝鮮戰爭時期向祖國捐獻一架戰鬥機支援抗美援朝,也是一大壯舉。



布衣博主

常香玉對這個孫女寄予厚望,本指望能繼承自己的衣缽,把常派發揚光大,可小有名氣後,就開始不務正業,打著奶奶的旗號,走穴、辦學,一門心思就是掙錢。老太太一看不是那回事,非常生氣,不得已,才有了上述事件。


老楊老張1


楊曉鋒

既然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已經立地成佛了,年代不一樣了,流行歌曲的衝擊,不但把豫劇,包括國粹等所有的戲曲都有衝擊,只是不在誤人子弟,畢竟戲曲市場越來越萎縮。做做評委,對她是一種擇優的選擇,也許還有不為人知的難處。常香玉臨終,已經意識模糊,再加上,歹人挑唆,畢竟豫劇不能指望一人,很多的豫劇新人現在層出不窮,遍地開花。常香玉應該安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