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上朝站隊有學問,遲到皇帝會對他做這種事

古代的上班下班時間,和現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體時辰上又比現代一般機關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與農業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作息習慣相適應。古人雞鳴即起準備上班的傳統,至少在春秋時代就已形成。往後,這個時段逐漸定型為卯時。


古代官員上朝站隊有學問,遲到皇帝會對他做這種事

凡在中央各機關供職的官員,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職務所規定,必須參加由君主親自主持的最高國務會議,通稱朝會,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稱“朝參”。

古代官員上朝站隊有學問,遲到皇帝會對他做這種事

參加朝會者來自各個部門,品秩亦有高低,所以開會時要進入指定的位置,這叫“朝班”,即朝參班次的意思。又因為官員經常會升級降級,或在不同部門間調來轉去,所以具體到個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朝會的時間,根據議程多少有長有短,一般多在辰時結束,稱“散朝”、“放班”或“退朝”。五代以後,常有這樣的情況:早朝時,皇帝並不上殿與百官見面,而是將宰相或首輔等一些重臣召入內殿開小會。小會開完後,宰相出來,領著百官在殿廷行禮後,宣佈退朝。

古代官員上朝站隊有學問,遲到皇帝會對他做這種事

古代官員上朝站隊有學問,遲到皇帝會對他做這種事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為基本原則,“勤”的起碼要求,便是按時上班下班,歷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規定。《唐律疏議·職制五》有一條“官人無故不上”的法令說,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供職的“邊要之官”,還要罪加一等。

古代官員上朝站隊有學問,遲到皇帝會對他做這種事

對遲到處罰最輕的是宋朝,沒有御史彈劾,皇帝一般不會說什麼,裝作沒看見,如果有御史彈劾了,不厲害皇帝也不說,彈劾厲害了,皇帝會下申斥聖旨或命令,讓遲 到大臣交一份檢討書給內閣或自己。情節嚴重的屢教不改的大臣,皇帝會讓他在家閉門思過。

當然,這是遲到大臣沒有得罪權臣情況下,如果遲到大臣得罪了權臣,權臣就會以此為藉口,給你安個大不敬之罪,殺頭不至於,把你貶出京城還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