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產地在哪兒?

姑孰侯

湖羊屬於蒙古羊系的一個分支,祖先為放牧的蒙古羊,後來隨蒙古人南下逐漸遷移至江浙一帶圈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個體大、生長快、繁殖力強、耐粗飼、耐高溫、耐潮溼可以較好適應當地氣候的羊種,因主要分佈在湖州而得名“湖羊”,湖州素來便有“湖羊之鄉”的說法。

湖羊耐粗飼、耐高溫、耐潮溼,因此更加適合規模化圈養,大有取代小尾寒羊的趨勢。當前湖羊多用作母本,採用杜泊羊、澳洲白綿羊、薩福克羊等專門化肉羊品種與其進行雜交,一來可以保證較好的繁殖率,二來雜交商品羊長勢更快、出肉率更高。

湖羊的飼養方式與普通肉羊無異

第一,配種繁殖。湖羊5~6月齡便可以出現初情,不過最好等到8~10月齡,體重達到成年母羊70%以上再進行配種。配種後合理控制母羊的飼料營養,並適當增加運動與光照量,避免母羊過肥而造成難產。做好配種記錄並準確推算預產期,以便做好產期護理和人工助產,減少羔羊傷亡率。

第二,飼料營養。根據湖羊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飼料與飼餵,滿足湖羊生長或生產的營養需求,而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粗飼料可以採用2~3種青幹牧草、農作物秸稈或糟粕等搭配到一起,精飼料搭配可以採用56%玉米、22%豆粕、14%麥麩、4%預混料、2%小蘇打、1.2%碳酸氫鈣、0.8%食鹽搭配到一起。繁殖母羊按照膘情合理搭配精粗飼料,育肥羊前期精粗比例為4:6,到後期可逐漸過渡至7:3。

第三,日常管理。羊舍內的糞汙應及時清理乾淨,避免糞汙長時間在羊舍內堆積,並定期進行消毒,適當進行開窗通風換氣,使羊舍保持乾淨、衛生、乾燥。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可將羊只趕到運動場進行活動與休息,以增加運動和光照量,以提高羊只抗病能力。

第四,羊病預防。按照當地傳染性羊病流行情況,並結合羊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免疫計劃,並嚴格按照免疫計劃對羊只免疫三聯四防、羊口蹄疫、羊痘、羊傳染性膿包、小反芻獸疫等羊病疫苗。每年春秋兩季分別採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阿苯達唑或左旋咪唑內服聯合驅蟲,夏秋交替季節可在羊剪毛後進行藥浴或噴體驅蟲。

湖羊的養殖前景和經濟效益

當前國內羊肉需求量不斷增加,放牧草場不斷惡化一些地區不得不下發封山禁牧措施,規模化圈養已經成為國內養羊的主要方式。湖羊相比小尾寒羊而言更加適合規模化圈養,除東北、西北地區外,湖羊已經逐漸取代小尾寒羊成為規模化養羊的首選母本品種,因此湖羊的養殖前景還是比較好的。

一隻成年湖羊母羊一年需要1200元的飼養成本(圈養模式),平均年可繁殖3~4只商品羔羊。羔羊育肥至100斤出欄每隻需要500元左右的飼養成本,當前綿羊活體價格為12.5元/斤左右,一隻育肥羔羊便可以賣1250元,除去飼養成本可剩750元的效益。一隻湖羊母羊平均年繁殖3~4只商品羔羊的情況下,可以獲得效益2250~3000元,除去母羊的飼養成本可剩純利潤1050~1800元。養殖100只湖羊基礎母羊,飼養管理得當的情況下每年可以獲得10萬元以上的純利潤。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快樂養殖

以下供你參考:

湖羊是中國特有的羔皮用綿羊品種,主要產於浙江嘉興和太湖地區。毛白,無角,頭長,耳大下垂。頸、軀幹、四肢細長,脂尾多呈圓形。成年公羊體重40—50公斤,母羊35—45公斤。耐熱,耐溼,慣舍飼。成熟早,肉質好。母羊終年發情,繁殖力高。以羔皮輕柔,花案美觀著稱。

湖羊的繁殖季節一般安排在春季4-5月配種,秋季9-10月產羔,一年二胎。但一部分羊也可適當調整繁殖季節,安排在9-11月配種,次年2-4月產羔,以實現“二年三胎”。但秋配春產的羊不宜留種,只准用於肉羊生產。

舍飼是湖羊的基本飼養方式,羊舍應選擇坐北朝南,偏東10-15度,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種公羊每隻佔地1.5-2.0平方米,妊娠或哺乳母羊每隻為1.2-1.6平方米,後備公、母羊每隻0.5-0.6平方米。湖羊飼養區潮溼多雨,夏季炎熱,因此要做好防暑防潮,實行公、母、羔羊分欄飼養,防止早配、濫配,應分群、分欄飼養,湖羊喜乾燥、厭潮溼,俗話說:“羊腳溼一天,白養三天”。應推廣離地平養、用毛竹編制墊床或漏空水泥板。


湖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例如利用湖羊優良的肉用性能,大力開發湖羊的肉製品生產;積極挖掘、開發湖羊羔、裘、革皮的生產和深加工;湖羊乳是我國獨有而尚未開發食用的乳品,目前雖尚無商品生產,但極具商品開發價值和潛力;除上述皮、肉、乳的生產開發外,還可開發利用湖羊的其他副產品,如羊腸、羊骨、羊血及羊內臟等等。如果可以做好上述這些,不但可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有深遠的生態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